市委全会上 她为何带来了两瓶药?

2023-07-04 16:07:19 来源:红星新闻 浏览量: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教授,2019下海在成都高新区创立了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今天作为企业列席代表参会,我带来了我们公司的两个进入临床II期创新药物的样品73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在分组讨论现场,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赜灵生物)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俐娟从包里拿出了2盒产品,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陈俐娟带来的创新药

陈俐娟介绍说,其中一个,是赜灵生物正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注射用甲磺酸普依司他,主要针对复发难治弥漫大B淋巴瘤进行治疗,满足目前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另一个是马来酸氟诺替尼片,有望填补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患者治疗的空白。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这两个产品临床,争取能在3~5年内上市。陈俐娟信心满满。

她的信心,不仅来自于自身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淀,更来自于此次全会的召开——

此次全会不仅对成都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作出具体部署,还邀请了广大像陈俐娟这样的一线科技创新者参与。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创新主体发展的关心、关注。不仅让我们直接了解市委决策部署,看到市委坚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赜灵生物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俐娟

科学家转型企业家

4年布局7条创新药研发管线

在蓉创业已有四年,陈俐娟感慨良多。分组讨论现场,她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陈俐娟是华西医院一级教授、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9年,她带领科研团队,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落户开办赜灵生物。自此,陈俐娟由一名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是典型的教授型企业家。

赜灵生物也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九条激励政策》孵化的首批企业,4年时间里布局了7条创新药研发管线,目前已获得7张临床试验批件,其中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件1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6件,专利24件。

从科学家转身做企业家,需要下定很大决心。是否能游上岸,除了技术、团队本身,还需要包括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支持。她所提到的全产业链支持,也是当下所有科创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对于基础性、原创性研发,更需全方位支持。

她以此次带上全会的两个王牌产品为例。两个创新药物都真正实现了从“0”“1”的突破,未来也有望上市,我们也希望未来3—5年公司能登陆科创板。但要实现这些小目标,还需更多支持。这,也是她此次参加全会所迫切需要得到的答案。

聚焦成果转化

带着问题上全会

在陈俐娟看来,要实现上市目标,关键在于成果转化。而要破解科技、企业两张皮的问题,尚需要平台、资金等全方位支持。其中,中试生产是两张皮的瓶颈。

为此,她希望由政府牵头组建中试平台,尤其是要加强高端制剂产业化的平台服务建设。建议推广天府锦城实验室的运作模式,做到沿途下蛋’‘沿途孵化,真正解决企业需求,实现中试产业化。

创新药物研发周期较长,还要解决有钱来投的问题。她建议,要加快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希望政府在引导基金方面步子迈得更快、更大一些,利用科技金融的手段,为企业提供一汪活水

此外,陈俐娟透露,今天一起带上会的注射用甲磺酸普依司他临床IIa期的临床效果不错,很快将开展IIb期临床,希望能申请突破性疗法上市。

不仅有答案

还有更多收获

让陈俐娟激动的是,她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在全会上就有了答案。

全会出台了一系列可落地、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她提到,全会提出,要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缺失环节,重点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等平台,支持中试产业基地建设;建立中试平台申报备案制度,制定实施激励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支持政策,构建中试平台多元投入、市场运营、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这些政策有效解决了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另一个答案,是资金。

富集的科创资源是打造技术创新优势的坚实基础。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都背靠丰富的资源:比如,既有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也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助力创新企业发展。她提到,光有资源还不够,全会专门提出: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包括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提升投新、投早、投小、投硬能力;完善产业基金募投管退闭环体系,支持重点产业链组建专业化子基金;大力推广人才货”“成果货”“研发货等科技金融组合产品,支持发展科创类直接债务融资,探索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这充分说明,成都市委认识到创新企业发展的痛点之一,就是资金问题。她也期待,未来有更多头部基金参与到成都的创新中来。

除了有答案,现场还有更多收获。

陈俐娟提及一个小细节——分组讨论现场发言时她曾提了一个小愿望:希望留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发言结束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以及其他部门相关负责人就主动前来留下联系方式,未来也将持续跟进企业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家走出象牙塔去一线创办企业,无疑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正是这样鼎力的支持和用心的服务,才促使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节节高升。陈俐娟说。(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 记者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