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技术的“雕刻者”

来源:爱民航 中国航空报 2022年02月23日 浏览量: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叶片处在“心脏”高温、高压、高转速工作环境,为“心脏”提供最优性能和最强推力。其渐变的叶型曲面、复杂的空心内腔以及多形式安装榫头,注定了每件叶片的加工都是一个高、精、尖的“艺术雕琢”过程,凝聚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革新和改进。

作为一名叶片制造技术的“雕刻者”,王科昌一干就是12年。

作为初学者的坚守

自踏进“南方”这片热土,王科昌就接触了叶片技术工作。他深知,技术的高深造诣必须有勤学苦练的基本功作为基石。于是,他将叶片生产一线作为练功房,敏锐地观察各种叶片的特点和加工技术;他喜欢向操作者拜师学艺,一手的操作经验是前行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他惯于翻阅专业书籍,让叶片加工的理论知识逐渐变得系统而丰富。王科昌想要深入生产现场的腹地,抓住叶片制造的核心。

坚守需要毅力,因为总会有困难和压力跑来扰乱计划、动摇信念。王科昌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坚守叶片制造领域。一张张设计图、一本本工艺规程、一份份工艺更改单、一沓沓临时资料、一件件叶片实物,他认真对待,不曾怠慢;在与设计、操作等人员沟通协调过程中,矛盾、争执和抱怨都会存在,他却不忘提升叶片制造技术的初心;叶片种类繁多、制造技术精密,其中深藏着繁琐与细微,他凭借一张设计图、一支笔、一个本,用淡定和钻研理清头绪。

一步一个脚印,王科昌仅用半年时间就成为了某叶片工艺技术工作的骨干力量,缓解了工艺技术人员紧缺的情况;他让工艺规程从薄到厚、从粗放到细致,产品实物质量的提升眼睛看得到;现场操作者拿着他编制、优化的工艺规程加工零件时,时常称赞:“科昌编的工艺规程,我们干起活来一百个放心!”这些都是坚守者的收获。

一颗不变的初心,一份坚定的信仰,阳光下,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然而坚定的脚步依然向前迈进。

作为坚守者的攻关

在航机叶片科研生产中,王科昌用乘风破浪的勇气打败排山倒海而来的困难,攻下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

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频率合格率不高,该问题一直困扰发动机的交付。王科昌“吃透”图纸,反复分析设计尺寸、毛坯尺寸、机加尺寸,比对设计图样与毛坯及成品叶片测量数据,利用仿真软件反复计算,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于设计图样尺寸不协调,导致产品实物频率普遍偏低。他和团队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协调设计人员重新制定方案,与毛坯制造、机加单位对新方案反复进行讨论,预测风险点,逐条制定应对措施……他们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没有了休息日,也没有了热乎乎的饭菜,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顶住压力、克服疲劳、永不言弃!最终,王科昌和他的团队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复查、数据分析、工艺试验、装配验证等工作,成功锁定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验证,使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这攻关的场景那么熟悉,时常在王科昌的身上重现,他想,成为叶片“大拿”之前,必定要与一个个未知的“敌人”近身搏斗,如此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叶片制造技术的精妙之处。

作为攻关者的雕琢

在致力提升公司叶片制造技术的道路上,王科昌渐渐习惯“精雕细琢”,当一件件叶片以完全符合设计技术要求的状态装进发动机,王科昌仿佛看到了一件件艺术品的诞生。

怀着对叶片工艺研究的满腔热情,王科昌乐于钻研,年轻的他承担了压气机叶片精密制造技术、单晶涡轮叶片表面完整性表征等多个集团公司、公司级专项课题的研究,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攻克这些难题,他并不满足。看到薄壁机匣变形的问题严重制约发动机交付时,他成功地将照相电解等新工艺应用到解决该问题上,加工效率提升50%;大力推进榫齿边缘数控加工、叶片快换和自适应加工技术,加工效率提升33%,解决了目前混线生产模式下科研与批产快速换型问题,提升了设备利用率。

不断的钻研和创新,让叶片的线条更加流畅,叶片的外观更加精致,叶片的质量更加稳定,王科昌的叶片技术也攀上了新高度。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他继续在叶片之路上前行,要为飞机“心脏”贡献更完美的产品。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