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冯正霖:突出“三基”建设 全面提升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

来源:爱民航 中国民航网 2022年02月23日 浏览量:

冯正霖在月度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强调

突出“三基”建设全面提升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

4月13日,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月度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强调,抓好中小机场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突出“三基”建设,在基层、基础、基本功上真正下功夫,全面提升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民航局副局长李健、王志清,三总师、机关各司局及在京部分民航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冯正霖表示,中小机场是民航生产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业整体运行安全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中小机场数量多、基础弱,是我国民航整个安全管理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确保我国运输机场安全平稳运行,必须切实重视和抓好中小机场安全管理工作。

围绕中小机场安全管理工作,冯正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突出“三基”建设,全面提升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

基层、基础、基本功是民航安全大厦的基石,要保障中小机场运行持续安全,必须在基层、基础、基本功上真正下功夫。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监管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评估,对辖区内中小机场在“三基”建设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做到心中有数;要督促中小机场上级单位和所在地方政府,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切实提升中小机场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会同地方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帮助中小机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整改存在的隐患。民航局有关司局要从中小机场管理特点出发,开展面向中小机场相关保障人员的专项培训和工作作风培训,切实提升中小机场安全运行水平。

二是要突出协同运行,有效管控军民合用机场安全运行风险。

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在协同运行上下功夫,提升军民合用机场运行管理水平,促进军民合用机场安全健康发展。要在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将军民合用机场融合发展中建立的机制和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和各个班组中去,确保军民合用机场沟通协调机制和举措能用、管用、好用;要在统一标准规范上下功夫,在标准上能统尽统,尽力减少双方同场运行的风险源,逐步实现双方在助航灯光、标志标识、道面维护、除冰雪等方面能够标准上趋同、管理上统一、保障上一致,破除军民航同场运行的标准壁垒,不断提升军民合用机场的安全运行保障水平;要在资源共享上下功夫,按照资源上整合、力量上共用、项目上共建、成果上共享的思路,积极探讨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保证一种资源得到双向利用,一次投入得到双重效益。

三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下决心解决中小机场安全管理深层次问题,尤其要重点关注、认真研究机场管理模式变化带来的安全责任落实问题、中小机场空管队伍建设问题和安全监管资源问题。

首先,在目前多元化的机场运营管理模式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明确,只要参与机场管理就一定具有安全管理职责,地方政府是当地中小机场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其次,要重视中小机场空管队伍建设。民航局要坚持“空管办管行业,空管局管系统”的工作原则,空管局要将中小机场空管人员培训工作纳入各地区空管局培训系统,各地区空管局要充分发挥对中小机场空管开展培训工作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建立一套中小机场空管人员培训机制,切实提升空管人员的技能水平。最后,要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监管资源,关注监管效率和质量。既要管好重点对象,加强重点监管,也要从传统的监管方式向精准监管和差异监管转变,要研究在中小机场、空管系统等领域分级分类实施精准监管的相关方式和方法,将宝贵、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好、用足。

冯正霖最后强调,中小机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及早入手,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从体制机制、系统建设等方面着手,切实提出系统、可行、有效的“治本”之策。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高认识、总结规律、找准症结、综合施策,找到适合中小机场实际的发展路径,下决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中小机场安全管理问题。

今年3月,全国民航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安全发展态势,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15.3%、15.9%、4.0%;航班正常率达到81.15%,连续6个月保持在80%以上。

《中国民航报》评论员评论:中小机场安全运行之道:找准问题补齐短板

作为行业整体安全运行的重要阵地,点多面广的中小机场安全运行水平值得高度重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找准深层次问题,持续加强“三基”建设,全面补齐安全短板,保障运行持续安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坚守民航安全底线、坚持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大背景下,全行业加强作风建设、从严从实从细管控安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中小机场却面临着较大的安全运行挑战,尤其是安全设施滞后、安全管理水平低下、人员队伍能力不强等成为明显短板。

不论是从行业安全运行链条性的特点考虑,还是秉持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都需要全行业在重视各干线机场、大型枢纽机场安全运行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小机场安全短板,找出存在的深度问题,采取符合实际运行特点的举措,切实补齐薄弱环节的安全短板。

补齐安全短板要准确判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好中小机场安全守卫战,同样如此。要补齐短板,首先要明确安全保障能力的短板究竟在哪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即将组织开展的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评估就对于摸清中小机场的安全短板和弱项有着重要意义。各监管部门要认真评估,中小机场要主动参与,全面真实地进行一次“安全体检”。

补齐安全短板要精准施策。明确短板后,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硬件设施落后,就需要中小机场上级单位和所在地方政府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不能只管经营不管安全;人员能力不足,就要加强培训,行业监管部门要针对中小机场管理特点,充分利用行业成熟的、优秀的培训资源和经验,组织面向中小机场相关保障人员的专项培训和工作作风培训;管理水平不高,要深入调查研究深层次原因,厘清其中存在的机场管理体制、经营模式、规划设计等因素,敢为人先,用改革思维和方法,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痼疾”。

补齐安全短板要发挥合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基于中小机场的特点,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尤其需要调动多方积极性。目前,很多中小机场都是军民合用机场,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挥军民航协同运行的合力,比如可以建立更畅通的沟通机制、更大力度共享资源、统一运营标准等,促进军民合用机场安全、健康发展。此外,机场属地化改革后,运营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存在着跨省机场集团模式、省(市、区)机场集团模式、地市(地、县)政府管理模式、航空公司管理模式和委托管理模式等。多元经营管理模式更需要发挥多个主体的安全管理合力,激发各管理主体围绕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加大对机场的安全保障资金投入以及其他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地方与民航对航空安全监管工作的合力。

抓大不能放小,安全需要协同。中小机场安全运行需要突出“三基”建设,养成优良作风,紧盯薄弱环节,研究根本解决之道,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