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十周年,中飞院更加美丽!

来源:爱民航 中国民航网 2022年02月23日 浏览量:

民航直升机抗震救灾指挥长吕尔学与俄罗斯机组研讨唐家山堰塞湖排洪方案(李忠粮/摄)

2008年的5月12日,一场8.0级的地震,让祖国10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地遭受重创。如今,经过一场场气壮山河的艰苦“战斗”,当我们对比地震前后中飞院发生的巨变时发现,革命导师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提出的论断——“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的。”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祭奠历史的同时让我们铭记来路,继续前行,向参与抗震救灾的人们致敬!

历史镜头永恒瞬间

交通部海事救捞局飞行机组与原武警官兵协同作战(李忠粮/摄)

尽管“5.12”大地震已经过去10年,但翻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10000余名师生员工的抗震救灾日志,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历史记下的这些永恒瞬间。

龙门山断裂带是一条令人揪心的裂缝。在这条裂缝东部的成都平原和东南方的川西重镇--绵阳,分布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本部及所属的新津、广汉、绵阳和遂宁分院(当时为航站)。其中,广汉、绵阳两地,分别距断裂带67公里和56公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条令人揪心的裂缝突然发作,震级8.0级:

转运伤员(李忠粮/摄)

--当第一次强震,波及中飞院时,学校广汉机场、绵阳机场还有46架飞机在空中飞行。强震发生后,值班的管制员们首先想到的是飞机还在空中。他们顾不上频繁的余震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坚守阵地,直到16时许,广汉和绵阳机场在训的飞机全部安全落地。

--强震中,当学校办公楼、教学楼的楼板、墙体裂缝,电脑、投影仪、书籍、文具等办公用品和吊灯、吊顶滑落一地,惊魂未定的学生手足无措时,学校各级干部、教职工却迎着余震,冲进教学楼、学生宿舍,冷静地组织学生撤离。

民航直升机在学校广汉机场集结(李忠粮/摄)

--5月14日,当上级决定以中飞院广汉分院、绵阳分院为基地,实施直升机空中大救援时,近1000人的中飞院飞行、机务、空管、后勤、医务人员和12672人次的志愿者大军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为75架军民航直升机实施空中营救提供了高质量的飞行指挥、空中交通管制、气象情报和后勤、油料等保障,有力地维护了“空中生命线”的畅通。

--从5月14日至6月16日,中飞院共保障民航直升机救援飞行956架次,空军救灾飞行1750架次,专机飞行29架次,民航运输飞行281架次,向灾区运送各类救灾物资770.6吨、救援人员708人,从灾区运出伤员、灾民等各类人员2323人。

第一批灾区伤员运抵广汉机场(李忠粮/摄)

在认真抓好抗震救灾和自救的同时,学校为灾区群众的捐款达230.48万元。

由中飞院飞行干部组成的飞行指挥组在调度民航直升机(李忠粮/摄)

有媒体曾把“5.12”大地震视为中国志愿者元年。如果说这一概念成立,那么中飞院12672名志愿者在转运伤者、运送物资、抚慰灾区儿童中的表现,就是让爱瞬间暴发巨大能量的志愿者之歌,而他们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展示的“中飞院红”,同样让世界和国人难忘!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架飞入灾区实施救灾任务的民航直升机(《人民日报》记者史家民/摄)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十年寒暑更替,十年秋去春来。今天,当我们回首2008年5月12日以来的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在民航局党组的领导下,在民航业各单位的帮助下,中飞院人用必胜的信念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奋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光荣--

“5.12”十周年后的今天,中飞院更加美丽!

民航直升机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关立欣与中飞院干部研究调机方案(李忠粮/摄)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