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梦到腾飞——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通航五十五载跨越发展回眸

来源:甘肃民航 2025-07-25 15:10:56 浏览量:

55年光阴,会留下怎样的印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从“春华”走向“秋实”。而对于一座机场而言,是从蹒跚起步迈向展翼腾飞的历史性跨越。

腾飞,非一朝一夕之功。从昔日戈壁荒滩上的艰难开拓,到如今“一带一路”上的枢纽机场,55年间,这座雄踞中国西部的空中门户,始终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甘肃发展同向齐行,在“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映照下,在实现“四型机场”建设的转型升级中,交出了一份“以保障有力,让人民满意”的“中川答卷”。这是一部甘肃民航人勠力同心书写的创业史诗,更是一部甘肃拥抱世界、蓄势腾飞的奋斗长卷。

书写甘肃向西开放的腾飞新篇章。张博 摄

向西开放,空中门户的腾飞跨越

站在当下,回望历史。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对准1970年7月26日——兰州中川机场正式通航。这座西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港、欧亚航路国际备降机场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助力陇原腾飞的时代使命。

70年代的兰州中川机场航站区。张胜平 摄

时间,记录了一次次跨越——

1980年,随着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从最初的3640人次增长至5.3万人次,1988年跃至12万人次。1997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兰州中川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开启了一期扩建工程序幕;2001年,面积2.75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60万人次需求的T1航站楼投入运营。此后十几年间,伴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兰州机场发展步伐加快,至2013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成功迈入全国大型运输机场行列。2014年,兰州中川机场升级为国际航空口岸,更名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2016年“春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迎来旅客出行高峰。 郁婕 摄

时间来到2015年,T2航站楼建成启用,总面积近9万平方米的双航站楼同步运营,年旅客吞吐量跨越式突破800万人次。同年9月,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成为全国第二个集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无缝换乘综合交通枢纽,极大提升了机场的交通便利性。2016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跻身国内“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自此开启了年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百万级的增长模式;2017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荣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亚区便捷旅行项目”白金认证证书;2019年实现了年旅客吞吐量1530万人次的高速增长……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跻身“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姚进 摄

吞吐量的跃升,是开放能级最直观的注脚,同时也考验着机场的承载与保障能力,更关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当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的设计目标被超越,建设更大规模的枢纽机场成为了发展所需与民心所向。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第三次扩建。2020年9月9日,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动工。一座按照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进行规划设计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在陇原大地拉开了建设序幕。历时4年多时间、近165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2025年3月20日,备受瞩目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

全新启航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张博 摄

这座黄河之滨的“空中门户”,在这一刻全新启航,不仅为兰州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枢纽功能插上了“新翅膀”,更为全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开启了陇原大地向西开放的腾飞新篇章。

向新而生,丝路枢纽的蝶变跃升

今天,作为服务国家战略、辐射西北的航空枢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不仅在规模、功能和设计方面实现了全面飞跃,更承担着甘肃全面承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空中丝绸之路”的新时代使命,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甘肃开放发展的“最前沿阵地”和“关键桥头堡”。

以数智支撑的T3联合运控中心。田蹊 摄

三期投运以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深入推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充分发挥区位和通道优势,优化航线网络布局与运力配置,新开、加密客运航线21条,新增舟山、十堰、绵阳等9个航点,加密北京、广州、深圳、哈尔滨等10余座热门城市航班;开通乌鲁木齐、喀什、伊宁、阿勒泰等15个进疆航点,经兰进疆航线超过38条,开通大阪、新加坡、吉隆坡、香港等14个国际(地区)城市16条航线航班,运营航空公司38家,执行客运航线160条,货运航线9条,架起了一座甘肃联通世界的“空中桥梁”。

航线网络的拓展,让相距千里的城市不再遥远,也让经贸、文化交流愈发通畅。随着兰州至塔什干全货机航线恢复运行,兰州至莫斯科国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不断提升枢纽功能辐射深度与广度,利用“一带一路”中转枢纽的区位优势,联合货运代理、快递物流企业及支线机场,开展货站联营合作,推动航空货运一体化发展;利用甘肃特色产品资源与航空物流集散地优势,开展“集采+分拨+配送”一体化商贸业务,为中药材、高原夏菜、新能源材料、三文鱼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搭建稳定的空中经济通道;强化与中欧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等物流方式深度衔接,构建“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多式联运体系。由机场带来的人流、货流和信息流,正强力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机场周边,航空物流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深度推进,“机场+产业”的辐射效应持续释放,正推动甘肃从“通道经济”到“枢纽经济”转变。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口岸能级提升。张博 摄

当一架架航班冲上云霄,这座现代化的“四型机场”,正以高效便捷的航空运输网络和先进智能的信息化技术,诠释着“丝路新枢纽”的蝶变跃升,更勾勒出甘肃“承东启西、连南通北、联通世界”的发展新坐标——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甘肃,正积极融入“空中丝绸之路”,打造开放甘肃的大平台,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向心而行,如意空港的温暖守望

站在99.9米高的“如意飞天”塔台之巅,俯瞰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全貌——3条精密进近跑道像丝绸般铺展向远方延伸,连接起甘肃与世界相通的“空中丝路”;86座全自动驾驶登机廊桥如琴弦般有序排列,以L4运行模式引领智慧机场的创新变革;40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以“鼎”形姿态矗立,演绎绿色效能与建筑美学的完美融合;27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似“如意”舒展,与兰张高速铁路、机场环线铁路、中通道等多条交通线路衔接,实现了“到站即登机”的“空铁陆零换乘”……蓝天下,一幅“时代向新,服务向心”的美好画卷跃然而现,讲述着这座“如意空港”的温暖守望。

俯瞰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全貌。王生朝 摄

“55年时间一晃而过,当年我们来到这里时,还是几架小飞机、几栋小楼。如今宽敞明亮的航站楼,既有科技又有内涵。机场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提升,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在参观新航站楼时,老一辈中川机场退休职工由衷地感慨,道出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55年变迁中的“发展密码”——时代在变,初心不变。

这份初心,印在高高飘扬的鲜红党旗中。五十五载栉风沐雨,几代甘肃民航人在平凡坚守中不负韶华,筑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以“同一面旗帜,同一个机场”的奋进姿态,破除壁垒、无缝协同,以忠诚担当凝聚起推动甘肃民航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党旗在枢纽飘扬。张斌 摄

这份初心,藏在“乘心如意”的温情服务里。走进航站楼,“小红帮您”“雷锋安检”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为首次乘机及特殊旅客提供“一站式”爱心服务;“经兰飞·如意行”为中转旅客提供三餐时段免费餐券以及隔夜中转免费住宿,让中转乘机快速无忧;“心心‘箱’印”实现国内航班行李全流程跟踪,确保旅客到达后10分钟内开始交付,30分钟内完成交付。一项项人性化的贴心服务,让旅客每一次出行都能感受到这座如意空港传递出的城市温情。

“小红帮您”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爱心轮椅服务。王琳 摄

这份初心,藏在“智慧机场”的科技温度里。5G全覆盖、WIFI瞬时联网、全流程自助、刷脸登机、智能安检,智慧行李系统、可充电座椅、智能服务机器人“小兰”……这些新技术已成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新标配。从航班起降调度到设备运行监控,从旅客流线引导到行李托运与追踪,数字化技术渗透每个环节,缩短了时间的距离,更拉近了民心的距离,让速度与温度在这里,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这份初心,融在“如意甘肃”的温暖体验中。漫步在候机楼内,仿佛邂逅一场微缩的甘肃文化巡礼。阳光透过天窗在地面倒映出“黄河涟漪”,在机场不仅能挑选到心仪的甘博文创产品,还能品尝到和市区品质价格一样的兰州牛肉面、甜胚子奶茶等特色美食,欣赏“跟着艺术游甘肃”的快闪展演……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完美融合,让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成为文化浸润的城市窗口,更让越来越多的旅客在多维度、可感知的“体验式场景”中,留下对“如意甘肃”的温暖记忆。

“一带一路”的新枢纽。张涵 摄

55年春华秋实,筑梦蓝天。仰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上空,不仅是一架架银鹰划过天际的轨迹,更是一幅甘肃与时代同频、与世界相拥的逐梦画卷。立足新起点,启航新征程。这座肩负国家战略,承载丝路梦想的“空中门户”,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连接世界、更智慧的枢纽护航平安、更优质的服务温暖旅途,更绿色的发展拥抱未来,让黄河之滨的腾飞之志,随银鹰穿云破雾,向着更辽阔的远方,展翼翱翔……


记者:王琳

初审:王艳云

复审:刘孟宇

终审:徐延海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