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守护万里航程——记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飞机维修分公司放行工程师施安双

来源:甘肃民航 2025-08-01 16:50:28 浏览量:

每天,繁忙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都有数百架次航班起降。一架架银鹰筑路天际,连接起甘肃和世界的空中走廊。而在这背后,有一位默默守护民航安全的“隐形卫士”。14年来,他以解刀为笔、以机坪为卷,用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安全保障航班起降超10万架次,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下零差错的维修纪录。他就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飞机分维修公司放行工程师施安双。

攻坚克难,在机坪之上书写责任担当

2019年夏,兰州中川机场的机坪被烈日炙烤得滚烫。施安双作为业务骨干,带领着一支团队,正在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拼搏——获取定检维修资质许可证。

与航线维修相比,拥有定检资质的维修单位,可以对航空器定期进行较大规模深度检查。这代表着维修单位的支援能力、质量系统保证和生产系统的组织和规划等能力已初具大型飞机维修单位(MRO)的水平。

“没有先例,我们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我们就把标准刻进骨子里。”为此,施安双牵头组建定检项目筹备小组,从规章体系学习、手册修订、工具设备采购、人员培训授权、定检生产控制系统建立等方面入手,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团队成员前往昆明、上海的培训基地,参加A320、B737机型试车培训。白天,他们在烈日下跟着专家学习实操演练,进行A检工卡培训,晚上围着工卡图纸逐字逐句推敲,连做梦都在背诵扭矩参数。

经过连续6个月不懈奋战,2019年10月,公司顺利取得定检维修资质,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具备A319/320/321和B737-700/800机型1500FH/1000FC/六个月及以下定检维修能力的机场维修单位。

两个月后,首架A320飞机进入定检车间。施安双带领定检小组成员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对飞机驾驶舱、客舱、APU舱、起落架、货舱等部位进行定检维修检查。经过连续5小时奋战,在凌晨2点安全圆满完成了飞机的定检维修工作,顺利通过了从单纯航线维修能力到定检维修能力的实操检验,标志着公司定检维修业务实现了由“0”到“1”的突破。

六年来,从7天检到1A检,从窄体机到宽体机,施安双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2023年,公司承接B777-200飞机存储项目,他又一次主动请缨,牵头成立B777-200飞机专班维护技术小组。面对这个从未接触过的大型机型,他带着团队带领团队成员克服种种技术难关,以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完成了氧气瓶活门关闭、起落架转向功能测试、飞控舵面操作测试、飞机燃油系统渗漏排故等一系列B777封存相关工作。

截至2024年10月,施安双带领B777专班维护技术小组团队累计完成各类定检401架次、22316工时,不仅积累了大型飞机封存及维修能力体系建设宝贵经验,更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B777-200飞机深度维修领域的技能水平。

精益求精,在毫厘之间守护安全防线

“机务人的眼睛,要像显微镜,更要像探照灯——看见表面,更要看见隐患背后的隐患。”这是施安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架飞机,大大小小的部件不计其数,大到提供飞行动力的发动机,小到固定盖板的螺丝钉,隐患常常就隐匿于其中。14年寒来暑往,凭借着如“放大镜”般的敏锐双眼和严谨专业的职业素养,施安双在毫厘之间守护着飞行安全。

2024年3月的一个冬夜,寒风裹挟着雨雪侵袭机坪。刚下班的施安双接到紧急电话:某航班发动机主供油软管发现损伤。他二话不说穿上工装赶回现场,蹲在零下十几度的地面上仔细检查。他敏锐地发现管路存在微小磨损,虽然这个磨损并不影响当前飞行安全,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对发动机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和航空营运人沟通后,他坚持更换有损伤的管路:“我们要对每一位旅客的生命安全负责。”

冰冷的寒风中,他和同事们蜷缩在发动机舱下操作,在寒风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手指冻得发紫就搓一搓,脚麻了就换个姿势继续。最终,在他和同事通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管路的更换工作并顺利放行飞机。

这样的事例在施安双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在多年的一线实操中,他不仅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素养,更善于从实际维修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2020年7月,在执行定检例行工作中,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发现某航班飞机右发IDG滑油量不满足适航放行标准,带领团队小组通宵排故,及时避免了飞机因发动机故障可能发生的空中停车事故。

“我们机务人的职责不仅是要保障所维修的飞机能平安飞上蓝天,同时也要能够平安落到地面。”正是秉承这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维修作风,施安双十几年如一日,查清隐患、拆换配件、排除故障、校准参数……在毫厘之间守护安全防线。每一个航班,他都认真细致地按工卡程序做好检查工作,严把放行关口,保持着14年维修工作零差错的纪录,以十万次精准签署守护生命安全。

薪火相传,在蓝天之下践行使命初心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托举更多航班安全起降。”从一名普通勤务员到放行工程师,从技术骨干到优秀共产党员,施安双深知“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要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需要自己这颗螺丝钉,更需要机务人一起勠力同心,精益求精。

因此,身为公司培训教员,施安双始终把培养新人放在心上。他整理出十万余字的维修笔记,将自己总结的“望闻问切”(望外观、闻异响、问工况、切参数)四步排查法倾囊相授,经常组织开展内部业务交流培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宝贵经验传授给公司其他职工,帮助年轻职工快速成长。

在他的“传帮带”下,公司30多名青年职工成长为业务骨干,其中12人成为定检主力。“施师傅从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我们自己找问题。”徒弟路呈东说,有一次他排查不出电路故障,施安双陪着他逐段测试,直到凌晨才找到症结,“那一刻我才明白,工匠精神不仅是精准,更是耐心,是平凡的坚守。”

在施安双带领下,定检车间荣获公司“先进集体”称号。他个人也被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聘任为专职维修监督委任代表,先后获得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安全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更被授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在施安双心中,飞机维修工作是一份需要毕生去坚守的事业。对于这位民航工匠来说,最高的荣誉是每一次航班起降时的平稳安全,是旅客抵达目的地时的安心笑容。从晨曦微露到星光璀璨,从机库车间到万米高空,施安双用 14年的坚守诠释着劳动之美、工匠之魂。他就像飞机发动机里的一颗螺丝钉,平凡却关键,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使命初心,为千万旅客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在祖国的蓝天上书写着新时代交通运输人的奋斗篇章。


记者:王琳 令卫国

初审:王艳云

复审:刘孟宇

终审:徐延海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