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片头】在中国围棋史上,永子甲天下的美名,代代相传。保山古称永昌,永子即指古代保山所产的围棋子。本片讲述的是国宝永子500多年的传奇历史,以及在当代浴火重生的传奇故事。
【标题】保山文博探索系列节目之
永子传奇(上):国宝问世
【解说】在一间神秘的密室里,永子公司5位股东身着黑色西装,手戴白手套,同时用5把钥匙,表情凝重地打开防护措施严密的保险柜,然后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副围棋子,庄重地摆放在展台上。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全国目前发现的古代永子只有两副半 全部在保山 这副是我们耗资数百万元的高价 从保山一户庄姓人家求购过来的 经过北京故宫的专家鉴定 为货真价实的明代生产的永子 为我们永昌棋院的镇馆之宝
【解说】保山古称永昌,永子即指古代保山所产的围棋子。这副永子,经北京故宫权威专家鉴定,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为明代所产,堪称国宝级的文物,珍贵无比。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炼,留下历史斑驳的痕迹,但这副明代永子保存得依然十分完好,其中黑子共有181颗,白子共有180颗,每颗直径 毫米,厚度 毫米。
尤其神奇的是,自然光线下,黑子黑如墨汁,没有一丝杂色。白子洁白如脂玉,泛着象牙一样的色泽。但逆光照视,黑子则呈墨绿之色,宛如一颗碧绿的翡翠。白子像鸡蛋的蛋清一样晶莹剔透。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陶晓昌:这副明代永子表现细腻如玉 其实质地十分坚硬但拈在手上非常舒适 更神奇的是 还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殊功效
【解说】古往今来,永子作为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名满天下,历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视若珍宝,千金难求,并一度作为进献皇室的专用贡品,堪称国宝。那么,地处偏僻之地的滇西保山,为何成为永子的问世之地?永子,又为什么被历代视作“棋中圣品”呢?
五百多年前,明代正德年间的一个深夜,冷月高挂,万籁俱寂。突然,夜色沉沉下的紫禁城,冒起了火光,失火的地方正是皇家重地珠宝库。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仓库着了大火以后 因为在古代都是木制的房子 然后那个房子着火 基本上是扑不灭
【解说】虽经奋力扑救,但熊熊烈焰却越烧越大,映亮了天空。最后珠宝库在一片火海之中,化为一片灰烬,库中多年积藏的大量珠宝玉器,也随之付之一炬。正德皇帝明武宗震怒,下旨将掌管珠宝库的司器李德章削职为民,贬回家乡。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因为这把火 他就被贬回来我们当时的永昌府 也就是回来保山了
【解说】李德章,云南保山人,李国伟先祖,出身秀才,精于棋艺。李德章削职回乡后,在失意落魄中,经常与人下棋解闷。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回来保山以后 很多人找他下围棋 但是那个时候 没有好的棋子 要不是石头做的 要不是土陶做的 非常粗糙
【解说】在中国古代,作为围棋棋具重要组成部分的棋子,其制造方法,不外乎石制、陶制和瓷制三种。石制,就是用石头打磨而成。陶制和瓷制,就是在窑炉中,用特有的黏土和高岭土烧制而成。
熟谙棋性的李德章,久而久之,产生了一个前人从未有过的奇异念头。正是这个念头,才促使了永子的横空出世。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念头呢?
上古时期,中国有“三皇五帝”之说。相传,“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因儿子丹朱争强好胜,生性好斗,而且品行不好,苦思冥想之余,造出围棋教他下,以这种方式陶冶和改变他的性情,围棋由此问世。
当然这只是传说,虽然围棋的具体起源已无法考证,但大致说来,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为流传。
【黑白子对弈拟人化表演+解说】围棋棋盘为方形,棋子为圆形,寓指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棋子分黑白两色,包含着中国古代阴阳动静的哲理。围棋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对弈过程中,棋局变幻莫测,蕴含着万千变化,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的棋类游戏。
【解说】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并列,其中围棋,因被视作风雅之物,受到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的追相喜爱,几千年长盛不衰,并逐步流传到亚洲其它国家,甚至欧美等国。到了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棋类竞赛活动。
古代保山城,素有“内八景”和“外八景”之说。“荷池观弈”,即是“内八景”之一。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就在保山交通宾馆对面 现在的荷花商场 当年是一个荷花池 大家就在那个地方下围棋 看围棋 人气太旺 后来被收录在《永昌府志》里面 叫“内八景”之一 荷池观弈
【情景再现】编撰于清代的《永昌府志》记载,当年保山城永顺街的荷花池,无论官绅士民,茶余饭后就聚在这里对弈下棋,观者如潮。因极尽风雅,久而久之就被列为永昌“内八景”之一,名曰“荷池观弈”。下围棋竟然下成了一个地方的著名景点,这充分说明了古代保山棋风极盛。
【解说】历史文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云南一带就已经使用烧陶和烧瓷的办法,烧制围棋子,而且品质上乘,闻名全国。保山城郊的金鸡乡育德村,有着数百年的烧陶历史,至今还在沿用古法烧制陶器。由此可以推断,棋风极盛的保山,极有可能在明代,也已经使用烧陶和烧瓷的办法,烧制围棋子了。
遭贬官回乡的李德章,苦闷之余每天靠下棋消磨时光,但库房失火时所见到的一幕情景,始终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在扑火的时候 他偶然之间就发现一个现象 (被火)融化的珠宝玉器 重新凝固以后 还具有晶莹透亮的色彩 有白的 绿的 黑的 五颜六色 可能他就在琢磨这个事了 一直在想这个事情
【解说】翡翠,为玉的一种,产自缅甸,以其璀璨夺目的光华,辉耀世间。自古以来,由于毗邻缅甸,保山腾冲市就是翡翠的集散加工之地,有着“中国翡翠第一城”的美誉。
南红玛瑙,一种产自中国西南部的红色玛瑙,被视作玛瑙中的最上品,古代称为“赤玉”,与和田玉、翡翠齐名。从古到今,保山隆阳区以盛产南红玛瑙著称,直到今天依然兴盛不衰。
琥珀,为昆虫类树脂化石,以其奇丽无比,受到世人的争相追捧。保山腾冲市,为世界上最大的缅甸琥珀集散加工地,有着“中国琥珀之都”的美称。
作为曾经掌管皇家珠宝库的官员,李德章天天跟全天下最好的珠宝玉器打交道,可谓见多识广,了然于胸。他反复思索珠宝库失火时所见到的那一幕,久而久之,一个前人从未有过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产生了。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他当年也是有一个突发奇想 就是用我们地方这些宝玉石 拿来烧成一种棋子 可能品质会非常好 所以说他也是一个非常喜欢琢磨事的人
【解说】在只有石制和陶制、瓷制围棋子的古代,这样的想法可谓石破天惊,超乎所有人的想像!在这个想法的促使下,李德章开始了用家乡保山特有的翡翠、南红玛瑙、琥珀等天然矿石,炼制围棋子的漫长研制之路。在通红炎热的窑炉前,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反复试验与失败,也不知耗费了多少时光与岁月,更不知费尽多少心血与智慧。在倾尽家财,耗尽年华,名动天下的永子,终于在李德章的手上炼制成功了!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他就用他的后半生 一直在研究 试制 烧成一种围棋子 一直烧 一直烧到了正德七年 (公元)1512年的时候 烧制成功
【解说】通体散发着珠光宝气、神奇无比的永子的横空出世,在棋风盛行的大明王朝,震动了整个棋坛,并被冠以“棋中圣品”的美誉。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名声大噪的永子,最终传到了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嘉靖皇帝的耳中。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他用这个棋子一下呢 手感 色泽 品质是非常好 爱不释手 拿起就放不下 就立马敕令为每年的上贡之物 因为产自永昌 就被命名叫永子
【解说】永子甲天下的美名,由此传遍天下。位于保山城南郊山脚下的这个小村庄,因当时李德章炼制永子的窑炉,就开设在这里,为此取名窑湾村。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就是因为我们的永子成为了贡品 窑炉就成为了李氏官窑 因为这个地方 在一个弯弯的山洼子里面 所以这个地方叫窑湾村 现在还叫窑湾村 那个时候就作为皇家贡品 世代相传
【解说】李德章的永子被钦定为皇室贡品后,他的窑炉也被官府指定为官窑,并由当时永昌府的镇守太监亲自负责监制。
这座耸立的山峰,叫玛瑙山,位于保山隆阳区杨柳乡阿东寨,因盛产玛瑙得名。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农历7月初7,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玛瑙山游历时,他在《徐霞客游记》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情景再现+解说】当时,徐霞客到当地一户叫马元康的大户人家里做客,主人盛情款待,并拿出一副围棋要与他对弈。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没想到徐霞客拿到手中一把玩 这个棋子白颜色的像象牙 黑颜色的呈墨翠 然后这个棋罐竟然是用 玛瑙山的玛瑙雕刻的 一说这些棋子 竟然是这些棋子 就是用玛瑙山的这些南红玛瑙炼制出来的
【情景再现+解说】当徐霞客得知这就是闻名天下的永子时,十分兴奋,他在书中这样赞叹道:“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徐霞客太高兴了 当时就要约马元康对弈一局 当时的马元康直接说 这样吧 我让你两颗子 所以徐霞客很惊奇 怎么让我两颗子 既然马元康说了 他也只好是下
【情景再现+解说】徐霞客在书中,称自己下棋“久未见敌手”,可见徐霞客棋艺十分高超,而且十分自负,但结果却令他大感意外。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没想到的是什么呢 让了徐霞客两颗子 他都下不过这个马元康 最后不服气就下了一整天
【情景再现+解说】徐霞客最后在书中写道:“元康为此中巨擘,能以双先让。”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陶晓昌:巨擘 就是佩服你老大第一
【解说】施襄夏,清代乾隆年间的围棋国手,被称作“棋中的李白”,以他的生平事迹为蓝本拍摄的电影《大国手之无下无敌》,有这样的片断。
后来,乾隆皇帝召见施襄夏对弈,因施襄夏暗中相让,最后下成三劫连环和棋,乾隆皇帝一高兴,把手中珍藏的一副前朝李德章亲手烧制的永子,赏赐给了施襄夏。
这虽是电影,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即使到了清代,永子依然占据着“棋中圣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黑白子对弈拟人化表演+解说】“方寸棋盘黑白子,纵横阴阳五行戏。变化玄妙在道中,直叫神仙乐不疲。”在中国古代,由于围棋包含着道教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被赋予了众多纷纭的道教神话传说,以寄托世人的美好愿望,作为“棋中圣品”的永子也不例外。
【解说】“八仙过海”,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吕洞宾,就是“八仙过海”其中的一位神仙。保山民间相传,一天,吕洞宾云游到了保山著名的“内八景”之一的易罗池,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小男孩。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这个小孩子 家境比较贫穷 老父亲早年就过世了 老母亲长年卧病在床 没有吃的 这小孩子就外出要吃的回来 自己饿着肚子舍不得吃 先把这些食物分给老母亲先吃 他是(饿得)干瘦如柴 这个孝心就感动了吕洞宾 于是把烧制围棋的技术传授给他 以此摆脱生活的贫困 然后永子传播于世
【解说】这就是保山民间关于永子“吕祖授艺”的传说,虽然是一个神话,但在宣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同时,折射出永子在世人心目中,神话一般的存在。
小小一枚永子,承载着保山历史上无数的荣耀与辉煌,书写了几多风流传奇,然而却在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中,命运多舛,最终黯然失传。那么,永子,这门历经明清两代、已传承了数百年的神奇技艺,是如何失传的呢?下期节目请继续收看《永子传奇》中集。
(全文4400字)
【片头】在中国围棋史上,永子甲天下的美名,代代相传。保山古称永昌,永子即指古代保山所产的围棋子。本片讲述的是国宝永子500多年的传奇历史,以及在当代浴火重生的传奇故事。
【标题】保山文博探索系列节目之
永子传奇(中):劫火失传
【解说】陶晓昌,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实,他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身份,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李国伟一样,他俩都属于永子创世人李德章的后人。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我本身也是李家的人 其实我的祖先也是姓李 当年就是在保山城 为了逃避战争 最后迁移到了瓦渡去了
【解说】当年,陶晓昌的先祖为躲避战火,从保山城郊的窑湾村,先是迁到大山深处的隆阳区瓦渡乡,后来又迁至丙麻乡陶家寨,他们这一支李氏后人,也随之改姓陶,从此代代世居深山,以农为生。
窑湾村,是自李氏先祖李德章以来,李氏族人世代炼制永子的祖业之地。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战争,竟迫使李氏族人放弃了传续数百年之久的家族基业,四处颠沛流离呢?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此后,西方列强纷纷入侵,大清王朝江河日下,国势日衰,陷入了纷争战乱不休的剧烈动荡之中。地处滇西的保山,也多次陷入战火。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老辈子讲的 那个时候动乱 整个村子毁于战争 那么当时的时候 听说我们的祖上 基本上死的死 逃难的逃难
【解说】在无情的战火中,自永子创始人李德章开始,代代相传了300多年的窑湾村李氏官窑,被乱兵劫掠一空,并惨遭焚毁,沦为一片废墟。烽火乱世中,李氏族人死的死,逃的逃,被视作家族命脉的永子炼制绝艺,就此失传,中国棋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就此陨落。
此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永子逐步销声匿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后人只能从布满岁月尘埃的历史典籍,和民间的口口相传中,去品味永子曾经的传奇。
名满天下的国宝永子,是否就此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之中了呢?
在永子技艺失传半个多世纪后,一位叫解坤的保山人,曾经尝试过恢复生产永子的努力。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他也是个文化人 也是喜欢下围棋 最后他把李家的后人 也是找了李家的后人来 帮他一起恢复
【情景再现+解说】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阶段。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中,解坤寻访到李氏后人,在保山城开设了一家恢复生产永子的作坊。但他的这一努力,却被残酷的战火打断。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侵入滇西,将战火烧到了怒江西岸,并在5月4日这天,出动大批战机,对滇西名城保山进行狂轰滥炸,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保山五·四被炸”惨案。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解坤就带着他的夫人 和他的女儿 为了避难 就逃到昆明
【情景再现+解说】解坤携家逃离,让恢复永子生产的一线希望,在又一场战火中泯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万象更新,百废待举。
已经定居昆明的解坤,在国家新气象的感召下,又萌发了恢复永子生产的希望。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解坤就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 在昆明的报国街开了一个小作坊 那么就开始恢复生产
【情景再现+解说】1954年,在云南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这座寄托着保山人乃至云南人无限希望的作坊,开始投产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由于没有李氏后人的家传配方,炼制出来的棋子,与正宗的永子差距很大。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怎么烧 白颜色的棋子 也不白 老是偏黄 黑颜色的棋子老是偏绿 所以他也没叫永子 他自己给他取名为 因为滇就是云南 又是用玉石烧的 他就给它叫作“滇玉”
【解说】这就是解坤当年生产的“滇玉”。当初,解坤把生产出来的200副“滇玉”,交付昆明百货大楼代销,结果令他大失所望。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200副棋子 只卖了一副 还有199副 你想 1954年 大家吃饭都成问题 都饿肚子的时候 哪里找钱来买这么昂贵的围棋子
【解说】1960年,中日围棋友谊赛在上海举行,棋手比赛专用的棋子,正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围棋子“滇玉”。与中国人温文尔雅的下棋姿势不同,当时日本棋手下棋的姿势十分奇特,叫作“打棋”。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你看这个中指 食指 这样拿着 拿棋的姿势这样的 他拿着的时候 这样嗒地一下 他看准了一步就这样打下去 所以打得太重
【情景再现+解说】就这样,作为比赛用棋的“滇玉”,竟然被日本棋手打碎了不少。因质地易碎和销路不畅等原因,上个世纪50年代末,“滇玉”最终停产,解坤第二次恢复永子生产的希望,再次以失败告终。
【解说】陈毅,新中国著名的开国元帅,以酷爱围棋著称。1964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到云南视察时,特意询问起国宝永子的情况,当得知已无人能够炼制时,他心情沉痛地指示:“传统的工艺要恢复,我不相信保山就无人再烧出永子来。”
不久,由于十年文革动乱的到来,陈毅元帅的心愿,最终遗憾落空。
尽管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努力,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然而,保山人恢复国宝永子技艺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
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春潮涌动,人心奋进。这座几近荒废的老厂房,见证了保山人的又一次努力。当时,保山当地党委、政府,在这座位于保山城西北角磨坊沟的老厂房里,成立了国营性质的保山永子围棋厂。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当时政府也比较重视这个事 要把永子恢复出来 那么就查到我们李氏家族 那么就找到了我家大爹李学堂
【解说】李学堂,李德章后人,李国伟的大伯父,被指定担任永子围棋厂厂长。然而,围棋厂仅仅维持了两年时间,就被迫关门停产了。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卖不出去 没有卖出去 就没有收入 没有收入他们的工资绩效 就没法发放
【解说】这就是当年围棋厂生产出来的棋子,由于还存在诸多明显缺陷,远远没有达到传统永子的品质。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也是容易碎 这个是比较突出 底部是坑坑洼洼的 凹凸不平 手感比较粗糙 这个棋子可能草绿 另外一颗棋子 就是那个深绿的
【解说】那么,作为李氏后人的李学堂,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掌握)永子配方的这个人 一代只能有一个 就是口口相传 不能写在纸上 要记在脑子里和心里面
【解说】永子,是耸立在中国4000多年围棋子制造技术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巅峰。炼制永子的工艺技术,饱含着自创始人李德章以来的300多年间,一代又一代李氏传人毕生的心血与智慧,代表着中国古代围棋子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永昌之子甲天下,并非历史虚名。
由于永子在中国棋坛上的地位非同小可,而且背后蕴含着无法估量的巨大社会和经济利益,历代李氏传人,把永子的核心技术视作家族的最大秘密,严格恪守世代单传和口口相传的祖训,也就是说,每一代李氏传人,只有其中一人真正掌握永子的核心技术。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能够挑大梁 或者是作为一个掌门人 这个人是 上一代要通过长期认真的考察 不能轻易地传给哪一个 这个是不行的
【解说】自清末到李学堂这一代,永子技艺已失传100多年,其核心技术,即使是李氏后人也无从知晓了。这就是无论是前期的解坤,还是现在的李学堂,都无法完全复原传统永子精髓的原因所在。
那么,是否就没有人能够,揭开永子炼制技术的核心秘密?辉耀中国棋坛数百年的国宝永子炼制技艺,是否就此永远失传,成为历史的遗憾了呢?
李国伟,保山隆阳区丙麻乡白玉村人,与陶晓昌一样,清末先祖为躲避战乱,从窑湾村搬迁到了大山深处的这座村子。因学习成绩优异,1993年,山区农村孩子出身的李国伟考上了保山农校,但在毕业时,因正好赶上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工作分配的政策,刚走出校门的李国伟只能四处打工为生。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比如说去造纸厂打工 还搞过一些电信通讯工程 就是放光缆 装宽带还有这些 搞了一段时间 还是不如意 也是四处碰壁 可以说当时那个时候
【解说】1997年,年纪已大的大伯父李学堂,找到李国伟,要他学习炼制永子的技艺,以继续研制恢复永子的工艺。经过再三考虑,李国伟同意了。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家族的一种使命吧 就是把我们的这种绝技给它传承下去 老辈子 古人也说 饿不死的也就是手艺人 手上有这门技艺 可能就有一技之长 在谋生的道路可能就更加宽广了
【解说】就这样,李国伟一边打工,一边跟着大伯父李学堂学习炼制永子的基础技术。永子,作为中国古代围棋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不仅工艺繁琐深奥,而且因采用翡翠、南红玛瑙、琥珀等多种贵重材质作原料,生产成本昂贵的惊人。而李国伟,当时只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山区农村孩子。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也是差了一屁股债 也是差了一些外债 当时是 有些是原材料买不起 跟这些朋友赊啊 借啊 都有
【情景再现+解说】2003年,一个人的到来,缓解了李国伟的窘境。在李国伟读农校时,陶晓昌恰好是学校的一名老师,后来调到宣传部门工作。同是李氏后人的陶晓昌,当得知同宗学生李国伟,一直在坚持研制恢复永子的工艺技术时,决心携手一起破译,家族湮没了100多年的共同秘密。
要想恢复极其复杂深奥的永子工艺技术,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永子的配方原料成分。然而,永子技艺已失传100多年,陶晓昌、李国伟手中,连一颗当年的永子成品都没有。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我们当时因为要研究 你没有的实物怎么办啊 就是经过整个永子的成分测定 来寻找当时这些矿石原料的配方
【解说】保山民间相传,半副永子传天下。意思就是说,永子炼制技艺失传以后,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作为发源地的保山,传下来的永子真品仅有半副。可见一睹永子真颜,并非易事。那么,经过100多年的岁月淘洗,保山到底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古永子呢?半副永子传天下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抱着一线希望,多年来,陶晓昌、李国伟一直在苦苦寻访。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就是一个老中医 张医生家 还有半副
【解说】陶晓昌所说的老中医张医生,就是眼前的这位老人。老人叫张汉涛,已经70多岁,在保山城经营着一家叫长寿堂的中医私人诊所。这就是老人家中珍藏的永子,总共只有半副,据专家鉴定,年代为清代。保山民间相传的半副永子传天下,说的就是这半副永子。
【同期】古永子文物收藏者 张汉涛:永子 据我父亲说 是我们长寿堂收藏的 因为长寿堂在清代 以及整个民国时期 已经很兴旺了
【解说】张家世代行医,早在清代就已开设长寿堂,由于医术高超,在保山城很有名气。这半副永子,是张汉涛的父亲去世前传给他的,多年来,一直秘不示人。
【同期】古永子文物收藏者 张汉涛:留给我 传代去
【解说】当初,陶晓昌曾多次找到张汉涛。
【同期】古永子文物收藏者 张汉涛:陶晓昌他们最早还不是 你的那副永子借我们瞧瞧 用一下 或者卖给我们也行 我没有表示
【解说】由于老人舍不得卖,陶晓昌最终失望而归。但陶晓昌没有灰心,继续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又寻访到了一副。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陶晓昌:一副就是保山庄家有一副 (北京)故宫的专家拿回去鉴定 是明代的
【解说】为了恢复出祖传的国宝永子技艺,陶晓昌多次登门求购。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多少次去跟他们商量 他们以祖上传的都不愿意卖 但是又看到我们把李家 失传掉的东西恢复出来 经过多少次地不停地去 向他们讨教 跟他们商量
【解说】经过不知多少次反复登门苦求,对方终于被陶晓昌的诚意打动,最终以数百万元的高价,把这副已经传了好几代人的明代永子真品,转让给了陶晓昌。这副珍贵无比、完整的明代永子,最终也成为了永昌棋院的镇馆之宝。
据陶晓昌和国内多位专家调查证实,目前存世的较完整的古代永子,全国只有保山还有两副半。历经千辛万苦,陶晓昌、李国伟终于求购到了梦寐以求的永子真品,接下来,这两位李氏后人,能否成功恢复研制出国宝永子呢?下期节目请继续收看《永子传奇》下集。
(全文4700字)
【片头】在中国围棋史上,永子甲天下的美名,代代相传。保山古称永昌,永子即指古代保山所产的围棋子。本片讲述的是国宝永子500多年的传奇历史,以及在当代浴火重生的传奇故事。
【标题】保山文博探索系列节目之
永子传奇(下):浴火重生
【解说】在国家级湿地公园青华海湖畔,矗立着一座雄伟的仿古建筑,这就是保山的地标性建筑——永昌阁。楼中大厅,陈列着永昌棋院的镇馆之宝,这就是已有近500年历史的明代永子。
为了研究炼制永子的原料成分,陶晓昌、李国伟不惜花费重金,求购来这副珍贵无比的古代永子。那么,有了这副古永子,能否就此揭开,困扰了世人上百年之久的永子配方之谜呢?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买了以后呢 我们拿了几颗 到上海贵宣研究所 对它整个的成分 进行了一个测定
【解说】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检测出了永子中,所包含的大部分原料成分。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有50多种 总的是有50多种
【解说】一枚小小的永子,为何包含着种类如此惊人的原料成分?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这些玛瑙玉石主料的背后 它还有一些辅料 比如说是助熔的 就是帮助你快速地熔解 因为我们玛瑙玉石要两、三千度 就是通过有一些辅料 给它起一些反应以后 它就更能够降低它的熔点 更容易熔化 还有帮助它结晶的 帮助我们这个颜色改变的 就是不同方面作用的原材料
【解说】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讲,炼制永子的工艺,其实是一门矿物冶炼的技术,就是把翡翠、玛瑙、琥珀等50多种主料和其它辅料,先研磨成粉末状,然后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在一起,再通过高温加热熔化成液态,最后冷却凝固成围棋子的形状。
因此,掌握了炼制永子的这50多种原料成分,这仅仅只是其中一步,离揭开永子配方技术的历史之谜还远远不够。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种类如此繁多的原料,按照最科学最合理的比例,组合搭配在一起,才能炼制出古代品质的永子来。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要精准 精确 精妙 有些原材料要控制在0.01毫克 就是控制在毫克的精度上 如果我们配料当中 原材料上 如果原材料多放了 或者少放 生产出来的棋子的品质 颜色 就完全不一样
【情景再现+解说】永子原料的配比,是一项精细到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高难度技术,50多种原料的分量,都不能有丝毫的误差,真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精确性的要求达到了极致!由于祖传配方早已失传,李国伟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大海捞针般一点一点地苦苦探索。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不停地调整数据 调整配方 调整试验 天天就围绕着(实验) 脑子里都是(实验) 我们最后有5万多个失败的样品 5万多个数据
【解说】历史上的永子,名冠天下,千金难求。棋中圣品的美誉,绝非虚名。抛开深奥精妙的炼制技术不说,因选用翡翠、玛瑙、琥珀等多种珍稀贵重矿石为主料,永子仅采购原料所花费的成本,就已昂贵的惊人。这意味着每进行一次试验,就需要一笔不菲的成本投入。
这么多年来,陶晓昌、李国伟进行的各种配方试验,累积达到了惊人的5万多次,加上收买明代永子文物和其它各项投入开支,两人不仅花光了多年的积蓄,还背上了像山一样的巨额债务。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家里面的房子 也抵出去(贷款)了 包括当时在 农校的时候分了一套房子 最后把那套房子也变卖了 然后都拿去投了 投了以后 你看还不够 还跟其他家的房子 同事家的房子 都借去抵押(贷款)
【情景再现+解说】成千上万次试验的失败,让永子工艺技术的恢复研制,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探索之路漫长得看不到尽头。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那个真的是心灰意冷 特别是投入的也比较多 还有别人泼冷水的 还是比较多 就是整不成就赶快收手 那个时候确确实实是 那个压力是非常大的 非常大
【解说】令人惊叹的是,尽管已到了近乎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这两位李氏后人,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在咬牙坚持。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你看我们的老祖先 能够在明代的时候 就能够把这个 玛瑙玉石能够炼制出来 并且制作成这么精密的围棋子 我们现在技术那么先进 我们怎么还达不到 我们祖先的那种技术 所以想想 还是咬咬牙 怎么困难 也还是要不停地再尝试 再做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那个就是 真的是背水一战 可以说是 一直我们就有这个想法 就一定要把这个工艺给恢复出来 别的就真的是 心无旁骛地在做这个事情了 已经是
【解说】围棋,是一个黑白的世界。棋子分黑白两色,蕴含着中国阴阳动静的古老智慧,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围棋文化中,不可更改的一部分。李国伟用来炼制永子的主料,分别为缅甸的墨翠、琥珀,保山隆阳区特产的南红玛瑙,还有保山龙陵县特产的黄龙玉。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五颜六色的矿石,熔炼出黑、白这两种颜色呢?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首先是把白子的配方 给弄出来了 这个是一种惊喜 对前面我们的一种 就说也是 我们坚持下来的一种力量 但是后面的黑子的配方就非常难搞
【解说】为什么黑子的研制,比白子更难呢?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要打造我们的这种特色 你不能说是烧成一个黑的 那个相对还是比较容易一些 但是在黑的当中 透光又变成绿 这个变化和平衡 就是我们的最难点 就是在这个地方
【解说】永子的黑子,神奇之处在于,在自然光线下呈纯黑之色,但逆光透视,则变成翡翠一般的墨绿之色。这也是永子为什么历代被视作棋中圣品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如果炼制不出来黑子,永子整个的恢复研制,不管前面已取得多少成功,都将因为这一点,沦为彻底的失败。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通过一定的时间以后 就发现这个棋子的颜色 就慢慢慢慢地变成黑的了 对某种原材料的成分 加大比例 加大比重 然后黑的颜色出来了
【解说】在耗尽多年的时光,历经成千上万次的失败,李国伟最终掌握了其中的机理和奥妙,隐匿了上百年的黑子炼制技术,终于重现世间。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当时的时候 那天一滴出来的棋子 那种墨翠 一下子呈现出来 大家太高兴了
【解说】通过与这副明代永子真品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李国伟研制出来的棋子,完全复原了传统永子,白子呈象牙之色、黑子呈墨绿之色的神奇效果。上百年来,困扰了不知多少代人的永子配方之谜,终于完全解开了!
但恢复炼制永子的工艺技术,还远远没有结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永子之外的围棋子,大多是靠模具压制成型,但外形比较僵硬呆板。而传统永子的全部工艺流程,基本上是靠纯手工完成。通过这副明代永子,我们可以看出,永子整体呈正圆形,顶部呈弧形,底部为平面,有一种自然天成的浑然之美。那么,造型如此完美的永子,是怎么成型的呢?
【情景再现+解说】易罗池,保山著名的“内八景”之一。民间相传,永子创始人李德章,当初也是被永子的成型技术给难住了,每天就在易罗池畔冥思苦想。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他每天在我们的易罗池旁边 散步 思考 这个永子怎么成型的技术问题
【情景再现+解说】一天,天空下起了雨,雨滴落到平静的水面上,溅起了一个个圆形的涟漪。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那个雨滴 滴到(湖水的)平面上 荡起了涟漪 他就突发奇想 那么我们的棋子就用这种滴制法 来滴了
【情景再现+解说】受此启发,李德章终于悟出了永子成型的办法来,就这是保山民间“雨落天棋”传说的由来。
虽然通过这则民间传说,可以大致推测出,永子是通过模仿雨水滴落湖面的方式而成型,但这还远远不够。陶晓昌、李国伟翻遍了相关史料,只查到清代编撰的《永昌府志》上,记载着这样一句话:“用长铁蘸其汁,滴以成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炼制永子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熔化后,使用一根长铁棒蘸裹熔化后的汁液,然后滴制成围棋子的形状。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怎么蘸 怎么滴 它就一句话 怎么把它变成现实的可操作的生产(技术) 这种技术(没有记载)
【解说】最早,李国伟是这样做的。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我们就尝试用长铁棒来滴 但是在尝试当中 长铁棒滴下来的 有三角形的 有四边形的 各种千奇百怪的形状都有 就是滴不圆
【解说】为了达到正圆形的滴制效果,李国伟在长铁棒的顶端,又加了一个圆形的小勺。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做成小调羹 小勺状的 然后打起来 倒下去 但是滴不圆啊
【解说】虽然经过反复多次试验,但始终滴不出明代永子那种造型。那么,古代永子到底是使用什么样的办法,方才滴制出如此完美的形状的呢?李国伟陷入了长期的苦苦思索。最后,他异想天开地把长铁棒顶端的圆形小勺,改成了这样的实心小圆球。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把这个勺 变成一个圆球形的 它滴下去的就是 正正的一个圆锥体 下去这个料液就慢慢地 成为一个圆柱体 滴在平面上 它就成正圆形的
【解说】没想到,就是使用这样的方法,竟然滴制出了与明代永子一模一样的棋子造型来,困扰了多少代人的永子成型技术,就这样被成功破解了!然而,这种不借助任何模具,完全靠人工滴制的技术,其中的难度,常人实在难以想像。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因为我们标准的一颗棋子的重量 就是6克 所以我们要精准地每一次进去蘸裹的汁液 必须是6克 滴下去的那个棋子的直径 要是22.5毫米 厚度是5.1毫米 那这个难度呢 我们一般要练习5到6年的这种时间 长时间的历练 才能达的到这种精准
【解说】即使是经过多年苦练技艺最纯熟的工匠,按照这一严苛到不近人情的标准,滴制的棋子淘汰率也会高达30—40%。
作为中国棋坛棋中圣品的永子,有着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神奇之处,其中冬暖夏凉就是之一,但李国伟并没有怎样费力就做到了。
【同期】永子第十二代传人 李国伟:对砂锅肯定就很好理解了 砂锅你升温的时候 你半天烧水都烧不开 但是一烧开了 你火再小 它还会涨半天 你把火撤走了 它还会涨半天 就是它的导温系数比较低 导致了它升温和降温的速度 就非常慢 实际上它的原理就是这个 就是我们的宝玉石它就有这种特质
【解说】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知识。用来炼制永子的翡翠、玛瑙等矿石,本身就具有导温系数低的物理属性,这就是永子,为什么会冬暖夏凉的科学原理。
2009年3月15日,这是陶晓昌和李国伟,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在两人携手合作6年之久,就在这一天,失传百年的棋中圣品永子,在攻克了不知多少道技术难关之后,终于浴火重生,重现世间!
【同期】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 陶晓昌:滴了以后 滴出来的棋子 我们拿它跟我们老的永子 就是那副我们的镇馆之宝 一比较 从色泽 手感 那个圆润度 一下子跟那个相媲美 所以我们相当高兴 你看 这么多年没有白费
【解说】即使是最严苛的文物专家和相关技术行家,进行最严格的比较,陶晓昌、李国伟研制生产出来的现代永子,无论是外形、色泽和内在质地,都已经成功地完全复原了古代永子的所有品质。甚至在多项主要工艺技术上,已经超越了前人,生产出来的永子品质更胜一筹,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李国伟的大伯父李学堂开办永子围棋厂开始,到陶晓昌、李国伟成功恢复永子传统工艺,李氏两代后人耗费了将近30年的时光。如果从时间更久远的民国时期的解坤开始,一代又一代保山人,已经耗费了将近70年的时光。十年磨一剑,国宝永子的重生之路,又岂止十年!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500多年前的永子创世人李德章,是如何研制出永子的,但通过如此漫长艰难的恢复研制之路,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在古代当时落后的技术条件下,能够研制出“棋中圣品”国宝永子,是多么的不易!
永子重新问世后,被誉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先生、中国棋坛一代传奇陈祖德先生、“棋圣”聂卫平先生、陈毅元帅之子陈丹淮将军,纷纷为之题词盛赞。中国棋院指定永子为大型围棋比赛用棋,并作为 “世纪之战”——中国古力和韩国李世石两位棋坛巨星,巅峰对决十番棋的指定用棋。永子还先后到欧洲、东盟和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区,进行交流和展示,得到高度赞誉和推崇,为中国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在保山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2013年,永子棋校成立,学员发展至5000余人。2016年,青华海永子棋院落成。规划投资40多亿元的永子小镇,也已经投入建设。2021年,永子围棋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传承4000多年的国粹围棋文化,在永子的发源地保山,草长莺飞,春意盎然。
当年,开国元帅陈毅,曾这样说道:“国运盛,棋运亦盛;国运衰,棋运亦衰”。国宝永子,问世于明代中期,兴盛于明清两代,凋落于清末战乱,重生于当今盛世。永子500多年的传奇历史,正好印证了陈毅元帅的这句话。
国运盛,棋运亦盛。浴火重生的国宝永子,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围棋殿堂,重新绽放出了,它应有的璀璨夺目的光芒!
(全文4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