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诞生记

2023-07-27 16:12:03 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量:

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诞生记


7月3日,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中共成都市委第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这份《决定》,诞生于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注定有着不同寻常的分量——

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担负起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时代使命,努力在服务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保持战略主动的求实之举;

这是顺应国际国内发展趋势,以科技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务实之招;

这是突破成都高质量发展瓶颈,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新起点上创造发展新动能、产业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决定》全文印发后,反响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决定》站高谋远、意义重大,紧紧抓住了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决定》起草的过程

是深入对表对标、站位全局谋一域、把握趋势育新机的过程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出如下决定。”

《决定》开篇,就道出了《决定》出台的背后考量,而《决定》起草的过程,也体现出成都深入对表对标、站位全局谋一域、把握趋势育新机的过程。

《决定》起草的过程,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对表对标的过程——

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出发,对推进科技创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握新科技革命浪潮,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立足四川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作出安排部署,并专章提出“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

起草组成员介绍,在《决定》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坚定对表落实,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川视察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作为主线贯穿《决定》全篇。

《决定》起草的过程,是站位全局谋一域,体现担当作为的过程——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赋予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等多重使命任务。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为成都担负的时代使命。

《决定》起草过程中,立足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和全省经济发展主引擎的地位作用,坚持把国省所需和成都所能结合起来,强调要发挥科技资源富集、产业门类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决定》起草的过程,是把握趋势育新机,着眼长远考量的过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产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既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带来重大机遇,也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决定》起草过程中,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演进趋势,把握成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要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能级、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攻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支撑优势。

《决定》起草的过程

是科学确定发展目标,系统部署重点任务的过程

“到2027年,创新发展综合优势显著增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能力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决定》立足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成都科技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定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决定》对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生态构建4个方面提出细分目标。

据介绍,制定目标过程中,起草组坚持对表党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严格对照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借鉴吸收先发地区经验做法,充分参考国家和省市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确保《决定》稿提出的各项目标有高度、能引领、可落地,进一步体现服务全局、砥砺实干的责任担当,保持对标先进、追赶跨越的奋进姿态。

在系统部署重点任务的过程中,《决定》鲜明提出努力厚植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溢出、成果转化四大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学回答了成都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等重大问题。

在打造技术创新优势上,立足将富集的科创资源优势转换为技术创新优势,以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从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4个方面作出安排;

在放大要素集聚优势上,聚焦高效整合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互促,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提升创新效能,《决定》从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筑牢教育人才基础支撑、做强新型基础设施底座、强化财税用地服务保障5个方面作出部署;

在发挥平台溢出优势上,为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发挥创新平台溢出效应,更大限度攻克共性技术难题、更加高效集聚运筹创新资源要素、更大力度支撑产业发展,《决定》从产业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功能服务平台建设和围绕重大平台强化产业创新孵化4个方面作出部署;

在培育成果转化优势上,着眼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堵点,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决定》从健全科技成果发现和评价机制、建设高标准技术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建设4个方面作出部署;

对于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促进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发展、未来产业技术突破,加快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决定》从立足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提升现代都市农业能级、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4个方面进行部署;

针对解决创新生态“有而不优、全而不精”难题,全面营造开放包容、高效协同、持续发展的创新环境,《决定》聚焦体制机制、政务服务、市场环境、社会氛围、开放生态等进行重点部署……

《决定》印发后,多位被采访对象表示,《决定》设立的目标和部署举措,充分体现了坚定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治担当,契合成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下一步工作画出了重点突出、层次鲜明的“工作图”“时间表”。

《决定》起草的过程

是广泛听取民意,充分发扬民主、凝聚智慧和共识的过程

记者注意到,《决定》全文近万字,共4个部分14条,分三大板块。

其中,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主要阐明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二板块包括第二和第三部分,主要是结合成都的发展基础和现状,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明确提出厚植四大优势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第四部分,主要为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起草组成员介绍,《决定》起草的过程,同时也是广泛听取民意,充分发扬民主、凝聚智慧和共识的过程。

市委高度重视《决定》起草工作,今年5月,成立全会文件起草组,在市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市委主要负责人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全会文件起草工作,全程把关定向,及早谋划确定选题,审定筹备方案,多次研究确定全会方向重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同时,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市委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调查研究,主持召开系列专题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对有关重大问题作了深入阐述,为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市委常委会会议两次进行讨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市领导加强工作指导,就有关问题提出重要意见。

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注重调查研究,先后20余次深入在蓉企业、高校、院所“解剖麻雀”,赴绵阳、合肥、上海、南京等地学习经验做法,形成了一批务实丰富的研究成果;

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坚持开门问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党外人士和专家学者、科技型企业、智库代表等意见建议,两次征求市级领导、各区(市)县、市级各部门意见,各方面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按照应采尽采的原则对《决定》稿作出200多处修改……

在7月3日举行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上,成都也邀请了来自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投资基金等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关联密切的人员列席,收集他们关于《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次会议上,对于如何帮助城市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党支部书记彭敏从技术转移机构的角度给出建议;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一名创业者,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宗福分享了深圳等地的先进经验……

会场上,一次次热烈的讨论,凝聚起政府部门与市场机构、上下游企业的广泛共识,起草组也将会议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将更多人的智慧凝聚到《决定》中。

相信随着《决定》的印发和贯彻落实,必将进一步汇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黄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