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即将举办,来自世界的科幻“大咖”和科幻迷们将相聚成都,共襄这场科幻盛会。这让成都的“幻迷”很是期待,许多读者来到《科幻世界》编辑部,在留言板上写下对大会的祝福。一位“幻迷”留言:“现实是梦境的终结,梦境是现实的延续。祝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圆满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将梦境延续。科幻描写了梦境,而科技让梦境走进现实,上演真实版“盗梦空间”。虚拟“私教”指导健身、机器人做家务、机械臂助力搬重物、乘坐无人机通勤……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也许就是你我的未来生活。
在成都高新区,众多科创企业正着眼于未来,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今天,我们与未来对话,听创业者们聊聊,科学精神与想象力如何擦出创意的火花。
未来如何运动?
“魔镜”告诉你
今年成都大运会期间,在多个训练场馆、比赛场馆和大运村里,一面面智能健身镜 “魔镜”给运动员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向全世界展现了科技创新与运动娱乐的奇妙结合。
大运村里的“魔镜”
这是成都高新区企业拟合未来研发的一款AI(人工智能)健身器材,全名为FITURE沸彻魔镜,表面看上去是一块镜子,实际上是集成了高清屏幕、麦克风阵列、光感、体感、NPU等技术的智能终端。利用魔镜,各国运动员们可以进行赛前热身、赛后拉伸,还能体验到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武艺。而志愿者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日常运动打卡、放松运动等,观众则可以通过魔镜体验到许多轻松娱乐的运动项目。
FITURE沸彻魔镜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个人时间被挤压,大家普遍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运动。” 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昊介绍,FITURE沸彻魔镜这类智能健身设备的出现,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能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在家完成运动,帮助到很多健身房覆盖不到的用户养成运动习惯。
FITURE沸彻魔镜课程分类
李昊谈起研发“魔镜”的初衷:“为用户提供居家健身解决方案。”他说,在完成一套关于生活习惯、训练目标、伤病情况、课程偏好的问卷后,产品即可自助生成用户个人专属的“魔力计划”。这套计划属于私人订制,李昊解释,可以理解为这是一套个性化智能健身私教服务,它将更好地帮助用户达成锻炼目标,享受健康生活。
这个“私教”不是真人,而是AI。“他”不在现实中,却又无时不在,与我们同运动。不久前,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FITURE带来的AI健身魔镜受到广泛关注。李昊介绍,公司展开AI赛道的新布局,要让产品脱离魔镜这个硬件,却保留AI的功能,让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投影仪等设备上使用,大大突破使用场景和硬件的限制。
FITURE沸彻魔镜
FITURE的命名,与英文中的未来(future)一词有几分相似:没有空间阻隔、节约时间成本,或轻装上阵或全副武装,无论是“社恐”还是“社牛”,让不同年龄、地域、性格的人都能享受运动乐趣,这就是未来的多元化运动场景。作为“2022-2023年四川省独角兽”,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着眼未来,致力于将前沿的智能科技融入运动与健康领域,让人们在运动中收获身心自由,更能自在享受生活。
未来的工作伙伴是谁?
“我,机器人”
谈起科幻文学,机器人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对未来的想象,也是从机器人开始。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算得上机器人“教父”,早在机器人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他就写下了“机器人三大法则”,以及著名小说《我,机器人》。
作家在思考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眼下,机器人当然还没有如此“聪明”,然而人工智能的作用已经显现,“他们”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
8月21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此次大会上,成都高新区企业阿加犀带来了广泛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领域的一芯多用差异化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AIoT(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可靠的高性能、高效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机器事业部负责人高布春介绍:现实生活中,将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落地,要面临机器学习+感知技术+运动控制+人机交互+自主决策等一连串的技术和成本挑战。阿加犀的智能机器人一芯多用解决方案,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复杂且多样化的难题,能够帮助智能机器人企业以更少的投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性能,将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带到现实。
极致AI性能加速
这颗智慧的“头脑”,可以装在不同的机器人身上——服务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他们”将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生活中的得力助手。采访的时候,我们看到,在公司的办公区内,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一支“机械臂”,“他”运动自如,在桌上写写画画。这是协作机器人的一种,“他”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如制造业、医疗保健业、物流业、建筑业和农业等,与人类开展合作,共同执行各种任务。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为53.1万台,我国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也持续快速发展,AI相关技术持续突破,创新AI产品不断涌现,“机器人+”应用场景愈加丰富。
机器人
人们未来的工作伙伴,就是“他们”:搬重物、干农活、做手术、加工精密仪器等,“他们”能动能静,刚柔并济。可以想象,将来的职场中,人们不仅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更要处理“人机关系”。如何更好地开展人机合作,也是科幻界广泛讨论的重要议题。
未来如何通勤?
乘坐无人机上下班
知名作家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里记录了这样一种“汽车”:“与气垫船一样,靠喷气发动机喷出向下向后的两股气流推动汽车前进。它跑起来就像在地面上飘行,所以又叫飘行车。”“飘行车”能上天,能下海,甚至能自主思考。
无人机
当下,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增加,堵车问题日益凸显。“天上那么空,为什么都堵在地上?”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人们期待能飞行的汽车,或者能灵活短途飞行的飞机出现,解决日常通勤难题。
工业无人机
“无人机对人类生活便利度的提升是可以预见的。比如我自己就很期待,以后每天可以乘坐自动驾驶的无人机上下班,而且还是全语音控制的,这样,应该会方便很多。”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李祯如此畅想未来。
携恩科技位于成都高新区,深耕无人机行业应用、无人航空运营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领域。公司将信息技术和无人航空相结合,致力于打造基于城市治理的无人航空数字运营一体化体系。目前,公司团队取得了包含7项发明专利在内的77项知识产权,有7个科研项目获得了省市科研项目立项。
携恩科技青年创业团队被授予“2023全国工人先锋号”
今年4月27日,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携恩科技青年创业团队被授予“2023全国工人先锋号”。作为省市两级常设社会应急队伍,携恩科技参与了“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救援工作。
李祯回忆:“尤其是我们有一名同事,在‘9·5’庐定地震抗震救灾中,为了搜救转移群众,英勇负伤,被鉴定为十级伤残,休养了大半年才恢复,这让我非常感动。”而在救灾一线,除了勇敢无畏的同事,还有这些智慧而“不知疲倦”的无人机。公司的展厅里,一架架造型科幻的无人机整齐排列,许多都是参与过抗震救灾的“功臣”。
纵横股份无人机参与地震救灾工作
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助力成都打造全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这个‘行动计划’展现出成都高新区发展无人机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李祯说,成都高新区是工业无人机的高地,这里聚集了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傲势科技、睿铂科技等工业无人机代表企业,涵盖了工业无人机从研发、配套和运营的全板块。
不仅是救灾,无人机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也许用不了多久,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就将成为现实,无人机会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未来城市出行新选择。
文字:向策
条漫:胡秦
视频:陈堃 李翰 田峻铭(实习)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