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12月15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牵头的“多灾种监测预警成果”通过了四川西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该成果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国家减灾中心、四川省修防院、四川省减灾中心、成都高新减灾智汇科技有限公司、雅电集团公司等8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发。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研发了自适应模糊聚类和“天、空、地”多源信息时空关联融合技术,解决了弱信号条件下多灾种监测预警信息可靠提取的技术难题,建立了中国首套多灾种监测预警技术系统,实现了准确、快速监测预警地震、滑坡、山洪泥石流、内涝等灾害;构建了省级“天、空、地”多源数据多灾种监测预警平台,研制了多灾种预警信息的秒级公里级靶向发布技术,建立了首套内置手机操作系统的多灾种预警接收技术,具有直达公众的短临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服务应急管理等部门、重大工程和公众;还针对电力等行业灾害应急处置的特点,建立了电力等行业多灾种应急处置技术,支持了重大工程灾害快速预警和高效处置。
四川大学博导、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6年来,减灾所在地震预警和多灾种预警领域都进行了“从0到1”的科技创新,也与合作伙伴协同了“从1到N”的技术落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建立了中国首个多灾种预警技术平台,通过广播、电视、手机、“大喇叭”、专用接收终端等服务众多领域和行业。自2011年以来持续13年安全服务社会,连续预警81次破坏性地震,自2020年还预警了系列滑坡、泥石流、山洪、内涝、山火等灾害,减少了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进一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视频:陈实
文/图:郑其
编辑:李艺萱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