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三大优势产业规模达6934亿元、增长10.4%,持续提能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奋斗目标,成都高新区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科技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一流示范’”,将筑生态强链条,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会后,三大优势产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会议进一步明晰了新的工作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局副局长陶宇翎:
三个关键词让人深受鼓舞 力求取得更多原创成果
电子信息产业局副局长陶宇翎
这次会议为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且极具前瞻性的蓝图。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我提取到三个关键词,一是产业升级、二是创新驱动、三是开放合作,让我深受鼓舞,对今年的工作充满信心。
2024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集成电路领域产业规模水平居中西部第一,柔性显示、MicroLED 等细分领域全球领先,总投资630亿元的京东方第8.6代 AMOLED生产线项目提前封顶。
围绕大会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在集成电路、高端制造、新型显示、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芯片、量子通信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探索,力求取得更多原创性的成果。同时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引进优质项目、技术和人才,让全球资源在成都高新区高效汇聚、加速流动。
生物产业局副局长邓晖:
从三方面发力 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生物产业局副局长邓晖
2024年,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晋升至第3位, 2025年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持续聚焦和推进血制品、核医药等优质赛道的项目发展和平台建设,保持继续领先,同时抢抓AI+生物医药、脑机接口器械等未来产业发展。
去年,成都高新区新增上市1类新药2个、占全市2/3,临床在研1类新药114个、居全国第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将依托天府锦城实验室、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正推动建设的天府永安湖实验室等产业创新中心及各中试平台,通过公共技术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原创能力”。
去年,成都高新区引进世界500强GE医疗中国先进制造中心和近10年来四川省首个获批1.1类中药创新药项目。今年,我们将持续招引和培育高能级企业来带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世界前沿的科技和产品。同时,做好现有企业的服务,助力新药上市。
数字经济局副局长黄柱:
推动数字文创产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数字经济局副局长黄柱
听完工作会议对2025年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后,我感到非常振奋。会议厘清了2025年的工作思路、指清了工作方向,特别是加强了顶层设计与工作实践的衔接,让我们对实现目标充满了信心。
工作会议对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锁定人工智能、数字文创、高端软件三大主攻赛道,依托“高新造”超级IP为成都和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继续发力,推动数字文创产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壮大规模,这将是今年数字经济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局的主攻“赛道”,在新的一年里,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抓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前,我们已梳理了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工作重点,同时还将抓紧时间制定出台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政策,全力以赴在相关产业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文字:袁也然 郑其
图片:郝文辉
编辑:向策
校对:申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