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散文||《情注青土湖》

来源: 2022年02月16日 浏览量:


情注青土湖

作者:刘钰  诵读:润雪

打开祖国的新版地图,你很难找到青土湖的影子。但它却牵动了中南海两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

当年,温家宝总理曾亲临现场,规划和制定了恢复青土湖水域的方案和措施,并提出了“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口号。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关注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安全,并对青土湖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去年八月,更是亲临距青土湖只有百十公里的古浪县八步沙治沙林场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青土湖为何如此引人关注,如此让人牵挂,这还得从它的前世今生说起。

青土湖,属祁连山石羊河流域下游终端湖。是古时民勤绿洲最大的一个湖泊。面积仅次于青海湖,有“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之美称。水域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解放初水域还有100多平方公里。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于1957年前后完全干涸。腾格里和巴丹吉林的流沙以每年8一10米的速度推进,湖区形成了13公里的风沙线,严重影响到了民勤县及武威市,乃至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人居和牲畜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安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年还有近7000亩土地被流沙呑噬。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开始实施。通过上游节水、下游保水、黄河调水等措施,改善民勤的生态环境。2010年秋,青土湖终于重见碧波。目前,水域面积已达近30万平方公里,有效阻断了两大沙漠向南推进的脚步。


我与青土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作为军队的媒体记者,我曾到民勤县采访人武部带领民兵固沙防风,植树造林的事迹。老部长还特意带我前去青土湖捡贝壳。当时,由于水资源缺乏,治理方法单一,风沙推进的速度极快,尽管年年组织民兵和群众大会战,但固沙防风的成效甚微,草木存活率也较低,青土湖几乎被风沙淹埋。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再也没去过青土湖。

        


2011年8月,我回老家探亲,听军分区领导说起,青土湖已形成了一定的水面,我便迫不急待的去了一趟。此后的几年里,我曾三次到青土湖,每一次接近它,都让我激动不异。水面在不断扩大,草木植被一年比一年茂盛。原先被风沙逼走的村庄,又见人间烟火,遍地牛羊。


2019年的秋天,我与朋友相约,再次来到了青土湖。望着碧波连天,芦苇浩荡,野鸭成群,湖沙相映,风光无限的青土湖,我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站在浩瀚无垠的青土湖边,我想到了:内蒙古的库布其沙漠,陕西榆林内蒙交界处的毛乌苏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邻近腾格里的巴丹吉林和乌兰布合沙漠,它们无不是上苍赐予人类与之奋斗的一纷纷礼物。


 


前不久,我曾到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时代楷模,当代愚公"的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参观,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


在回程的路上,习近平总书记:“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的亲切教导和殷殷希望,始终在我的耳旁回响。


此刻,我在想,青土湖从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干涸沙海,变为碧水连天,芳草茵茵的湖泊,不就是一代又一代生存在沙漠边缘的人们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的一个真实缩影吗!

 

啊,青土湖,我的一往情深,你的一湖清澈,不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吗!

啊,  青土湖,你在被风沙淹埋几十年后,重现湖光粼粼,既是人类成就大自然的杰作与壮举,也同样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深刻而又有益的启示!


作者:刘钰 诵读:润雪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163920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