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中元节祭祖

来源:爱民航 2022年02月16日 浏览量:


中元节祭祖

文/刘钰

农历七日十五,即中元节,是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从兰州赶往老家武威,上坟祭祖。在家数日,心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和对亡故的亲人的无尽思念,特用短文略记之心境。

凉风习习转身秋

细雨绵绵诉乡愁

心中总有万千事

归乡路上不停步

中元祭祖回故里

车出闹市碧空洗

天随人缘又一景

乡村路上白云追

鸟语花香田园恬

爪果飘香景色美

门前果实堆如山

小渠一道总关情

五谷杂粮喂精神

仿佛回到少年心

故乡虽然是贫乡

人们勤劳又善良

窗外景光随风扬

村头烟火已少见

山路弯弯情断肠

未到坟头泪两行

祭品佳肴献墓前

纸钱张张化灰烟

喊爹呼娘无应答

私语万句谁来听

难忘诗书塑我身

双膝跪地谢大恩

一柱清香绕思念

待儿来世魂归乡

2020年9月1日于古凉州

祭祀先祖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有哪些讲究呢?中元节是什么节?2020年的中元节就要到了。我相信很多地方的道路上有很多烧纸的钱和元宝的人。“鬼节”一词成了中元节的代名词。那么,这个节日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有什么风俗呢?

中元节的由来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三个“元”节,分别是上元节,中元和下元节。

这三个节日,来自于三位道教最早遵奉的神明,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位又合称“三官大帝”。而这三个节日,是根据三位天官老爷的生辰来定的。

所谓“上元”,就是现在的正月十五。流传到今日,一般老百姓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汤圆看晚会,其实在古代,这属于天官的生辰,是要举办祈福仪式,请天官赐福的。

第二个就是中元节,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鬼节,那就是地官的生辰。这一天是为了度亡解冤,愿亡灵升天得度。

第三个是下元节是指十月十五,是水官的生辰,这一天给祈福可以解除厄运。

我们今天的中元节过成了对死去的先人表示怀念的“鬼节”,这段历史,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为及其信服佛教的皇帝,并且出家人必须吃素的这条清规戒律,也是源于他。可见他对佛教信仰十分虔诚。他将每年的七月十五,定为“盂兰盆会”,随后,这一习俗在民间传开。

而“盂兰盆”这个名字,有超度亡灵的意思。传说有个叫目连的佛教中人,其母生前作恶多端,死后自然要受到地狱的百般折磨。目连是个孝子,不忍母亲死后仍然要受苦,就把自己所有的功德,借助众佛的力量倾注于盂兰盆中。七月十五日这天做法,让母亲免受地狱折磨,得以解脱。

于是这一天,就成了超度亡灵的忌日。不少地方要在河里放河灯,寄托哀思,超度亡人。其实中元节不仅仅是鬼节,更是和除夕,重阳,清明一样是中国的传统祭祀祖先的重大节日。

无论是道教的三大节日,还是从西方传来的盂兰盆节,因缘际会相逢在中华大地上,又经过了数千年的时间,已经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我们应该中元节不单单是一个节日,而是很多节日和习俗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中元节有哪些讲究呢

中元节既然被叫成“鬼节”,那么过法自然和祭拜有关系。这一天的习俗有 不少,而且我们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文化背景深厚,各地的习俗也不一而同。但无外乎都是烧纸,放河灯纸船一类的活动。这一类的活动太多,我们简单挑几个来说。

1.烧纸

一般民间风俗里认为纸在阴间就是钱,于是烧纸就变成了给亡故的长辈亲人送,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烧纸的地方有十字路口,也有去上坟的。但无论是在哪里烧纸,一般 都认为要留几张给过路的孤魂野鬼,让它们行个方便,不要打劫了寄给亡故之 人的钱财。曾见不少人在马路上烧纸的时候画个圈圈,圈圈里面烧一大堆,圈圈外面放几张,就是这个用意。不过,现在都提倡不要烧纸,一是为了 环境卫生,二是为了消除火灾隐患。如果真的要烧,也一定要再三确认一个火星子也不没有了才能走哦。

2.往海里放小木船

据说从前山东沿海地区的渔民,会用木板做成小船,然后把衣物,食品,鞋袜 等东西放在小木板船上,船头还会点一 只蜡烛,然后找成年男子把小船推入海 中。所谓靠海吃海,农民种地,所以七月十五有在农田里祭祀和祈福的习俗,那么渔民的土地就是大海。不过这些东 西可能不是给死去的亲友,而是供奉海里的神明和孤魂野鬼。

3.往野地里撒饭

据说是浙江某些地方的习俗。如果中元节刚好下大雨,那么就是水稻丰收之吉兆,于是晚上的时候,农民会一边敲锣一边把饭洒在野地里,称之为“施食”。这也是佛教用语,源于《佛说盂兰盆经》,意思是给饿鬼道众生布施。

4.放河灯

放河灯,又叫放荷灯,大概是因为那些小河灯漂浮在水上宛若荷花。放河灯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为了普渡落水的鬼魂。因为水鬼在水中,大多不是自然死亡,这种鬼魂十分可怜,如不得轮 回不得脱生,但河灯一放,它们便可以 依附其上,随着随流进入阴曹地府,获 得托生的机会。 除了我们,还有哪些国家在过中元节? 第一个当属日本,隋唐时期盂兰盆节和 伴随着其他中华文化,传入日本。这个节日至今在日本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这个节日仅次于元旦,而且每年都会放假 一周左右,各大商场也趁机促销。活动上,除了祭祀祖先和扫墓,他们还会聚在一起跳一种叫“盆踊”的舞蹈,还有很 多人会穿上传统服饰。还有朝鲜,这一日被称为“百中节”。其活动也是祭祀祖先,祭拜亡灵,但最重要的一项是庆祝丰收。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保有过中元节的习俗。

作者简介:刘钰(笔名玉音)古凉州人,生于五十年代未。1978年入伍,大校军衔。曾长期从事部队新闻工作,任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处长丶《西北民兵》杂志社主编等职,已退休。现居兰州、西安两地。

作者:刘钰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163920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