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在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作出如上表述。
从根本上来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的新范畴;从系统观念和全局出发,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统筹兼顾,汇聚多方合力,形成强大动能。
当“新质”与“生产力”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是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发展的路径,即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它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事实上,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再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识的提升,又提出了新阶段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命题。
向“新”而行,以“质”求变。属于经济范畴的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对宏观、中观、微观都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怎么做、做什么?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园区、孵化器、中试平台、科技企业等的高质量发展?
即日起,成都高新APP将推出“探寻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记者将带着这些问题,以微观颗粒为观察切口,走进成都高新区的园区、孵化器、中试平台和科技企业等,希望从中探寻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些路径。敬请垂注。
向“新”而行,以“质”求变。新质生产力将如何赋能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与发展?4月24日,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主办,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器社团联席会、天府新谷承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高质量孵化研讨会在蓉举行。
此次研讨会汇集全国科技孵化各领域专家,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高质量孵化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凝聚合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活动现场
聚焦创新全球化
科技孵化器承担为硬科技“选苗”使命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并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通过内部创业、投资孵化等培育未来产业新主体等。
“科技创新已经是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去年中国首次以24个集群成为百强科技集群中数量最多的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原主任、大连理工大学专精特新研究院院长张志宏以“技术创业是引领高质量孵化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为题,进行研讨分享。
张志宏
“技术创业作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桥梁’,而成都一直都是创新创业活动充沛的城市。”张志宏有感而发,2017年,同样是在成都,中国孵化器事业迎来了发展第30年。当下,紧扣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孵化这个高质量的“转换器”,肩负着重要的创新使命。
张志宏分析,创业孵化未来将聚焦赋能技术创业,包括赋能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成果高校转化、开辟国际发展新空间等重点方向。“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孵化器建设需要将推进硬科技创业、前沿技术创业作为核心方向提升,而专业孵化载体则承担着为硬科技‘选苗’的使命。”
在张志宏看来,创业仍是中国引领新一轮“创新全球化”的重要要素。“创业就是要以企业家带动科学家、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商业驱动科技,以模式创新驾驭技术创新,实现以新思想驾驭新模式、以新模式架构新技术、以新技术衍生新业态,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变革。”
“此次研讨会在天府新谷举行,今年,这个科技孵化‘老兵’正好三十而立。”张志宏表示,而立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生长,“一个有温度的孵化器,一个有梦想的创业场,这是一个孵化器执着三十年来,对科技孵化的理解,新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当下,北京、上海、青岛等多个城市与时俱进地启动培育“标杆孵化器”“高质量孵化器”计划。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科技孵化的当下,作为中国科技孵化事业的“老兵”,天府新谷将坚定朝着“全球创新、标杆孵化”的方向继续前行。
王明新
“今年是天府新谷‘而立之年’,就在上周,天府新谷历时三年打造的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全面建成投用,这个平台将是我们的‘老兵新传’,探索‘孵化企业’到‘孵化产业’提能增效的核心平台。”在研讨会致辞中,新谷集团董事长王明新表示,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将持续擦亮新谷孵化招牌,聚集全球资源、未来产业,实现创业孵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踏浪”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孵化器建设需升级“逐浪”
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业企业的“摇篮”,孵化器如何迎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借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之力,在新任务下焕发新活力、走出新征程?
范伟军
活动进行至圆桌讨论环节,在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范伟军主持下,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秘书长隋志强,原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研究员陈晴,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峰海,全国孵化社团联席会议主席、深圳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会长吕勇,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成都新谷投资集团董事长王明新等来自全国的孵化器“老兵”在现场交流、分享观点。
隋志强在发言中锁定“创新”二字,“孵化器的下一步发展,需紧随新质生产力这个关键词。如果孵化器的模式不创新、服务理念不更新,将没有出路。”在他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对于孵化器而言,就是孵化模式的创新、更新。
对于孵化器如何结合新质生产力去创新,他认为不论是在商业模式上还是在企业孵化上,都是通过高技术、高效能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去实现创新的目标。所谓高技术,就是落脚在高新技术企业里选择更优质、更有潜力的企业;所谓高效能,即是通过发展数字孵化的路径,去解决孵化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资源难等问题;而高质量发展,则是锁定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读透新质生产力,将使孵化器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基于中国孵化器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视角,陈晴在现场进行分享。她提到,对于孵化器行业来说,新质生产力也意味着孵化器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契机,无论是从孵化模式还是服务理念等方面,都会产生新的变化、质的改变。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点同样体现于孵化器。陈晴认为,改变与提能是孵化器的大势所趋,传统楼宇经济招收企业模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下一步,孵化器自身的生存发展之路应更多注重专业化的赋能服务。
事物有共性和特殊性,孵化器同样是各有各的路径。聚焦于赛道、产业,张峰海认为,孵化器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从过去的企业孵化升级到产业孵化、生态孵化,而产业和赛道的选择则是既有共同规律,也有特殊性,应结合不同地区的产业战略去布局自己的细分赛道和产业生态链。
吕勇则从微观出发,具体到孵化器的孵化对象来谈了挑战和机遇。他将孵化器看作土地、企业比喻为苗子、资本形容为化肥,“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土地、化肥都不缺,优质的苗子却相对少了许多。”他认为,优质的“苗子”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孵化器的发展,需要“手里有苗,心里不慌”。
针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危与机,谢吉华认为,“在危机中求生存是孵化器行业的常态。风平浪静没有机会,只有风高浪急才是机会。”他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的尺子,但不变的主题仍是创新,“孵化器做的就是聚焦创新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基因就是不断创新。”谢吉华讲到,当前全球经济格局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恰恰也是孵化器人践行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新征程。
新谷国际创新中心
谈感悟说建议
孵化器“老兵”向创业者分享经验
在圆桌环节的尾声处,此次来蓉的科技孵化领域嘉宾,与在场创业者们分享了科技孵化的所悟所感。
隋志强落脚于人才,他建议通过高层次人才的“脑力”去实现孵化器的高质量发展,将孵化器打造成为标杆孵化器。针对孵化器如何实现自身“造血”,他提出了数字孵化的思路。通过孵化器为企业精准画出“成长画像”并提升孵化能力,从而吸引到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入驻。
陈晴则进一步指出孵化能力要注重于专业化、产业化、生态化。她建议,下一步,孵化器应大力携手研发平台、研究所、高校和龙头企业,将其纳入到孵化体系中,围绕产业去做产业生态。
天府新谷
这一观点,与谢吉华“协同发展”有异典同工之妙。谢吉华认为,未来孵化器发展需要携手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携力冲浪,在大风大浪中抓大鱼”。
张峰海则送给在场科技孵化同行们一句暖心鼓励,“孵化器人要永远保持激情,对孵化器事业有坚持的恒心。”
作为中国科技孵化“老兵”,天府新谷今年迎来发展而立之年,王明新在圆桌环节也谈到了天府新谷的下一步发展路径:天府新谷将围绕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孵化服务、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提升孵化器服务技术、人才、项目、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效能,朝着“全球创新、标杆孵化”的方向坚定前行。
视频:欧阳宇
文字:郑其
图源:受访企业供图、资料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