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青春奋斗 献礼盛世中华|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2024-10-03 10:26:39 

齐碳科技


9月26日,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碳科技”)度过了自己的“8岁生日”。无独有偶,齐碳科技所在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刚好成立8年。


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8年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聚集了一大批优质企业,成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与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等共同构建起成都高新区“聚焦一核、多极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数往知来:做“开拓者”和“引领者” 实现国内多个“零”的突破


两个多月前,四川厌氧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厌氧生物”)创始人承磊领衔的科研团队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多家单位,发现并分离培养了一种新型的产甲烷古菌,相关成果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NATURE(自然)》发布。


厌氧生物


这是承磊团队第二次在《NATURE(自然)》发表科技成果,也是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在顶级期刊发表厌氧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报道。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所长孟海波研究员认为,该研究发现的新型产甲烷古菌,是我国在厌氧古菌资源领域的一个重大发现和突破,将助力全球碳循环机理和低碳技术研究。


创新和突破不止于此。“我们进入临床试验的两款药,在国内都是‘零’的突破。”厌氧生物首席运营官兼董事会秘书李平凡对记者说。


李平凡


厌氧生物于2019年成立,其生殖道创新药KAL-001目前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既是厌氧生物的首款自研药,也是国内首款多联活菌药物。据李平凡介绍,在该领域,国内其他产品是一株或两株的产品,KAL-001包含了4种不同的菌株,从研发时就考虑了满足个体差异、覆盖不同人种不同区域的要求,但其研发难度更大、研发投入更多、研发周期更长。


今年4月,厌氧生物的肠道配方菌药“KAL-002”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该创新药是研发团队从其自有菌种资源库初步筛选的上千株菌株中,通过完整的筛选流程获得了数十株阳性单菌,并形成了10余个多联配方,最后优中选优确定的五株菌组成的多联活菌配方。


厌氧生物拥有唯二的多联活菌药物的临床批件


由此,厌氧生物作为国内配方菌药的开拓者,拥有唯二的多联活菌药物的临床批件,且是国内首家生殖道和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品新药均获批临床许可的药企。


“这两款药物是把多个不同菌种、不同株型的活菌组成配方。活菌配方涉及到功能差异和互补,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MC工艺的稳定及放大,就需要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有效菌株。一个五株菌的药物研发,其研发难度和强度远远不止一株菌的五倍。”李平凡说,厌氧生物需要做这个领域的“开拓者”,更要做引领者。


“零”的突破从来都不是偶然。在成都高新区,科技自立自强的“开拓者”从未停歇。


胡庚


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CEO胡庚至今记得,2017年6月,自己和同事在一个普普通通的饼干铁盒子里,成功跑通了国内第一条纳米孔测序信号时的心情。“非常兴奋,纳米级的蛋白孔通道,这个听上去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我们把它‘从0到1’走通了,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胡庚回忆说,使用饼干盒做试验能满足电子干扰屏蔽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为了节约成本。对于需要社会资本支撑的早期创业企业,这条纳米孔测序信号的跑通,让投资人看到了团队的能力。


商业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发布


此后,齐碳科技一步一个脚印,成立8年获得7轮融资,企业发展也稳步推进——2020年9月,推出纳米孔测序仪QNome-9604,这台“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纳米孔测序仪在基因测序技术国产化的征程中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2021年12月,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商业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发布,国内首个纳米孔基因测序GMP生产基地在成都高新区建成投产,齐碳科技由此叩开了国产纳米孔测序商业化的大门;2023年8月,齐碳科技发布中通量纳米孔测序平台QPursue,测序通量10倍增长,这标志着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向中高通量进阶。


齐碳科技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全国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试点示范基地、全国唯一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全国最大新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中心、全球最大万亿级DNA编码化合物库等重大功能平台为依托,形成超160个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平台,助力医药创新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威斯克生物全球首个针对XBB等新冠变异株的3价疫苗获紧急使用,微芯生物全球首个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的PPAR全激动剂上市,华昊中天国内唯一获批埃博霉素类抗肿瘤药优替德隆,瀚辰光翼全国首创高通量自动化核酸提取平台打破种源“卡脖子”难题……


笃行致远:提升原始创新力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云克药业


近年来,核药行业在全球医药界中异军突起,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众领域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门赛道。在被世界瞩目之前,成都云克药业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克药业”)已经在这个赛道深耕了20多年。


2001年,云克药业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同位素应用研究所改制成立。成立之初,公司获批上市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云克”注射液,至今仍然是“全球独家”。


邓启民


“国内核药多年来鲜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上市,一方面是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研究不足,导致可供偶联核素靶点太少,一方面是国内核素等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云克药业总经理邓启民说,为了摆脱被进口原材料“卡脖子”的困境,云克药业一直坚持以资源为导向差异化发展。早在2019年,公司在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在国内较早研究开发了新型核素分离装置,建成了国内唯一一条多种核素的分离纯化生产线。自建生产线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自研药品的成本极大降低。“比如用于肝癌治疗的品种钇-90微球,如果直接从国外购买关键原料,它的原材料成本约10万元人民币,而我们自己的生产线可以把成本控制到2000元人民币。”邓启民以成本数据举例说,唯有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可控,才能突破“卡脖子”瓶颈,打破垄断,实现云克药业“做真正适合于老百姓的高端核药”的愿景。


云克药业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齐碳科技同样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这个方向:不断攻克基因测序上游各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让国之重器不再受制于人。


齐碳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分别在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生信分析及下游应用、自动化方面拥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背景,正好形成了技术互补。可即便如此,在彼时国内国产基因测序仪基本空缺的情况下,齐碳科技团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探索”。“探索的边界是未知的。”胡庚坦言,纳米孔测序技术横跨了多个学科,涵盖生物化学、半导体、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研发期间,团队倾注了很多心血在“自主创新”上,目前已拥有30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


齐碳科技


胡庚回忆,研发早期,纳米孔基因测序仪里所需的集成电路需要实现成百上千个通道的并行测量,而测量所需的电流又是一个非常微弱的电流信号。“量大且微弱”,当时国内没有任何一个现成的集成电路产品能够满足,需要定制开发。最终,齐碳科技在国内找了一家做集成电路设计的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共同设计定制。


齐碳科技自主创新投入市场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是第四代测序仪,现在市场上的二代测序仪体积如一个冰箱般大小,病原体检测从样本到取得报告大约需要12个小时。而QNome-3841将这两个“数值”变成了“纸巾盒般大小”和“6个小时”。


生物医药,不是单纯的医药与生物融合。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成都高新区的创业者们,始终坚持提升企业的原始创新力,并积极布局全产业链,实现“中国造”产品真正自主可控。


谈及未来规划与布局,胡庚告诉记者,齐碳科技计划推出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从而形成低中高不同通量测序平台的完整产品序列。同时,还将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提升产品性能,让各应用场景用户都能实现从样本到报告的全流程。


云克药业


云克药业则计划开展核药CMO|CDMO业务,同时规划核药孵化平台。今年上半年,云克药业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核药生产基地建成投用,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核药生产基地。至此,从核素生产线到药品研发营销再到药品应用,云克药业拥有了我国核药领域最完整的产业链。


依托于种类丰富的资源库和自有的菌株分离、鉴定、保藏,筛选及CMC平台,厌氧生物正在涉足消费领域:首先可以为客户提供分菌、建库的CRO服务;其次,可以为客户定制提供专利功效菌株和定向提供微生物解决方案。今年,厌氧生物已与国内近10家农业院校达成合作,成立“宠物肠道菌群移植专科”,未来将在宠物益生菌领域持续发力。


医药健康产业是四川省正在加快培育的六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在奔赴“万亿级”目标的征程中,成都高新区诸多创业者和科学家们带领着企业默默深耕、稳扎稳打,坚持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以“成都高新造”填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空白”版图。


数读高新


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现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其中累计引进项目超300个,总投资额超1200亿元。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1400亿元,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行中稳居第一方阵。


聚集波士顿科学、阿斯利康、GE、美敦力等重点跨国企业10余家;培育本土上市企业10家,成都先导是西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苑东生物、迈克生物等大批链主企业,倍特药业是首家产值过百亿本土企业;有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50家,全球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7家。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3个重点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额9.7亿元,同比增长40.9%;新增对接项目160余个,完成“一企一策”过会审议项目21个,同比增长50%;完成药品进出口额5.9亿元,占全省总额超60%。


文字:袁也然
图片:梁磊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艺萱


热门评论
打开成都高新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
这个假期,成都高新区掀起读书热潮 2024-10-03 18:07:05
以我青春奋斗 献礼盛世中华|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2024-10-03 10:26:39
安排!秋天的第一条gāi! 2024-10-03 09:05:23
成德线、成眉线,最新进展来了! 2024-10-03 09:03:41
国庆假期来这里,热闹非凡 2024-10-02 23:22:53
享受运动假日!孩子们在锦城湖畔亲近自然挑战自我 2024-10-02 11:54:47
千人合唱!他们在铁像寺水街向祖国“表白” 2024-10-02 11:42:04
以我青春奋斗 献礼盛世中华丨契合时代发展脉博,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实现“加速跑” 2024-10-02 11:31:20
国家级试点!成都入选 2024-10-02 09:26:48
活力成都 | 成都哪里最出片儿?问他们就对了 2024-10-02 09:25:49
没看够!下载个成都高新呗!
成都高新 有态度的新闻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