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大雨停歇,城市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与烟火气。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科学部署,全面开展汛期饮用水安全保障专项行动,同步推进第三季度“水十条”管网水水质监测及城乡用水丰水期水质检测工作,全力守护辖区居民饮水安全。
同时,成都高新区各街道社区立即投入暴雨后的恢复工作。芳草街街道环卫工人连夜清理断枝落叶;桂溪街道联合城管部门修复破损围挡;石羊街道发动商户落实“门前三包”清理淤泥……
雨后开展水质检测工作
科学护航饮水安全
疾控在行动
为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对供水管网水质的影响,7月4日,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力量,对辖区内10个管网水监测点位开展水质应急检测。通过及时采样检测,动态掌握汛期饮用水水质变化,确保潜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为居民饮水安全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在加强专业监测的同时,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开展饮水安全科普宣传,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面对面为居民讲解汛期饮水安全知识,发放宣传折页,指导居民科学识别饮水风险。
“不喝生水,饮用烧开的水”“正常的自来水应澄清无色、无异味”“轻微消毒水味属正常现象”等实用知识通过互动宣教深入人心。居民纷纷表示,若发现水质异常,将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反映。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关注老旧小区管网老化、基础设施薄弱等关键区域,加密监测点位、提高监测频次,进一步织密汛期饮水安全防护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守护居民健康‘水龙头’,为辖区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闻“汛”而动
筑牢防汛安全网
7月3日,成都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成都高新区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全员上阵,通过科学调度、提前布防、快速处置,确保辖区道路畅通、居民生活有序,暴雨后未发生重大险情,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
暴雨来临前,成都高新区防汛指挥部提前发布预警,各街道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芳草街街道对老旧小区地下室、低洼路段开展“拉网式”排查,清掏排水管网;石羊街道在锦城湖等重点区域预置沙袋、抽水泵;桂溪街道为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多方联动协调资源,组织物业紧急进行排水工作,对群众进行劝离,并动员志愿者力量开展巡查与拉起警戒线。“我们联合辖区企业、物业组建了30支应急小队,确保人员物资随时到位。”桂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7月3日晚,神仙树西路2号院住户反映楼顶漏水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动施工方修复,网格员同步维护秩序。永丰立交至衣冠庙地铁口段因积水交通中断,社区联合交警、市政部门疏通下水道;针对淹水小区,工作人员用沙袋筑堤、协助居民转移,并调集抽水设备排涝。
汛期雨季快而急,为进一步确保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安全度汛提供有力保障,成都高新区各街道加强人员、物资保障。同时,各社区、各防汛单位对辖区内易涝易淹点位加强战备值守,做好防汛应急抢险准备工作,并储备防汛物资,随时做好辖区内防汛应急抢险准备工作。
文字:向晨晨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