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民航踏上发展的新征程,2017年,民航基建领域砥砺前行、真刀真枪搞改革。2017年12月30日,我把相关企业名单做了一个梳理,详见2017年底民航设计、施工、监理资质企业大盘点。今天,我选了2017年发生的将会对民航基建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5件大事进行盘点:
一、总书记考察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
2月23日,总书记考察了北京新机场建设。他强调,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图片来源于民航局网站)
这是建国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视察新机场的建设工地,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航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全体民航从业人员的巨大鼓励和鞭策。北京新机场身处大兴、左津右保、背靠首都、面朝雄安,机场建设使京津冀区域轨道衔接、高速相连,确确实实成为了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相信北京新机场必将助力京津冀区域协同大发展。希望北京新机场能够命名为“北京雄安国际机场”。
二、开放民航工程设计市场
3月15日,住建部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开放民航工程设计市场的通知》(建市〔2017〕66号)。
(图片来源于住建部网站)
《通知》突出了四方面的改革:
一是简化民航行业工程设计资质,增加有效供给能力。《通知》对《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市〔2007〕86号)中民航行业工程设计资质标准指标进行了简化,取消全部4项民航专业资质,只保留民航行业甲级、乙级资质;下调原民航行业工程设计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标准,降低了供给总量相对不足的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工程师要求,注册人员数量比修订前减少了2/3以上,行业资质标准要求的人员总数减少了1/3以上;调整原民航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乙级设计企业申请升级时,主导专业非注册人员的个人业绩,不考核其大型项目不少于1项的要求。标准修订充分考虑了民航工程建设快速发展需求,降低准入门槛,将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民航工程设计市场,进一步促进民航工程设计市场开放,增加民航工程设计有效供给,为提升民航工程设计水平创造了更好的政策条件。
二是体现“放管服”要求,为企业提供便利通道。《通知》规定,现有民航工程设计的行业、专业资质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其承接业务范围以原资质许可范围为准。企业在证书有效期满前可以申请直接换发有效期5年的资质证书,供油工程专业资质可以申请换发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专业资质。上述措施为现有资质的设计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换证通道,方便了企业,确保了平稳过渡。
三是鼓励竞争,推进承接业务互通。《通知》明确了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专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民航供油工程设计业务,向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相应设计单位全面开放民航供油工程设计,同时明确了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企业,可以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民航行业工程设计业务。这些措施推进了承接业务互通,将进一步促进行业间市场的统一开放。
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通知》要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民航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加强对民航行业工程设计资质的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督。民航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民航工程设计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民航工程设计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形成。
《通知》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民航局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当前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快速增长,改扩建任务繁重,以及落实完成国务院有关通用机场的建设目标压力较大,《通知》的印发标志着民航工程设计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利于适应现阶段民航建设项目快速增长的需要,有利于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民航工程设计市场,有利于推进民航工程建设的快速、科学、可持续发展,提升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品质。
三、民航局召开加快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
9月7日,加快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冯正霖局长强调,要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推行现代工程管理、落实建设责任,大力推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
我们从民航局网站可以看到,2017年2月15日、3月3日、3月7日、冯局长分别赴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集中调研民航基建口单位;随后的3月15日进一步放开设计市场;9月份又组织召开加快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说明民航局领导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特别特别特别重视,这次会议正视了民航基础设施的现状,也没有回避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尚未得到有效缓解,面临民航发展的旺盛需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行业运行系统性要求强与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性不够、民航服务质量提升的要求与基础设施在设计、建设等方面创新能力不强等矛盾。
会议提出了新的发展阶段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品质工程”的要求,要以“功能合理、运行安全、服务人本、工程耐久、质量可靠、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为目标,牢固树立先进建设理念,推进现代工程管理,着力打造民航基础设施集内在质地和外在品味为一体的现代工程建设项目,使民航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要在推进“四个机场”建设上下功夫,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在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上下功夫,实现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在落实建设责任上下功夫,落实好政府部门、项目法人、设计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责任;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做到工程实体建设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加强制度建设和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树立行业廉政建设良好形象。
现代工程管理四化理念和四个机场的建设理念的提出,给我们研究解决民航基本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对加快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四、民航质量监督机构职责编制调整改革
10月20日,民航局印发《关于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及其地区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站主要职责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民航发[2017]125号)。
(图片来源于相关文件)
民航专业工程的具体范围可参见绕不过去的“民航专业工程”,绕不过去的“34号文”。这个文件全面落实了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责任,尤其在“十三五”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大发展阶段、重大建设项目多,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任务重,特别是当前民航工程建设风险加大、技术难度加大、工程规模加大、建设主体多样的情况下,对质监机构及时进行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扩充专业力量,让其牢牢把守住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的关键关口,对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和运行安全都有重要作用。
五、审议《民航局建设类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方案》
12月12日,民航局深改组审议了《民航局建设类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方案》。
(图片来源于民航局网站)
我们回顾下2016年5月民航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36.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不断深化民航局直属企业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改进对首都机场集团的资产财务管理,调整和完善现行管控制度,为集团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调整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和民航工程咨询公司行政隶属关系和财务管理关系……”
我们再回顾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对这些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也就是说,民航局属建设类企业大的改革方向在2015年8月中央和国务院就已定调,即实行公司股份制改革、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董事会建设、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等等;为落实改革指导意见,2016年5月,民航局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调整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和民航工程咨询公司行政隶属关系和财务管理关系等。相信民航局属建设类企业改革将会朝着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的方向迈进,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民航基建生产力,充分释放民航基建发展的活力,努力开创民航基建发展新局面,为提升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大助力。
难以想象这五件大事会在2017年一年内发生,所以说2017年是民航基建领域大改革的一年,这些改革将会对2018年、“十三五”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回顾过去是为了谋划未来,改革是为了发展,待到改革成果全面落实,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会走得更稳、走的更好、进步更快!
希望有一天,我们民航也有代表国家水平的超级工程、世纪工程。北京、成都、青岛新机场等一批项目对外能在机场建设史上占据里程碑地位,对内能有具备PK港珠澳大桥和高铁的自信和实力。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机场布局合理、功能合理、前瞻性强,设计建设管理理念整体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
希望有一天,我们通过不断的工程实践积累来引领国际机场建设的创新能力,主导制定国际民航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让更多的国外建设者来学习我们。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每一条跑道、滑行道、每一座建构筑物都能够品质均衡、细节突出。
希望民航强国这一天早日到来……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