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廉航空模式 助力果洛机场持续发展
实施基本航空服务是民航“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和深化改革中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2015年,青海机场公司按照民航局基本航空服务的思路,在德令哈机场首创了通廉航空模式,并随继在新开航的花土沟机场和果洛机场进行了推广。
通廉航空是“通勤+低票价”运营模式的简称。该模式以“政府主导、各方尽责、合作经营、共同培育”为原则,保证每天至少一个航班的稳定运营,确保通达性和低票价,旨在实现民航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记者从果洛机场了解到,自2016年7月果洛机场正式通航以来,就推行了通廉航空运营模式,由省、州、市政府三方共同分担,给予航线和机场亏损补贴,这样果洛机场每年收到的政府补贴大约200万元,从而降低票价,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果洛-西宁-西安航线中,果洛-西宁航段引入“通廉模式”运行。2016年7月1日至10月22日每周执飞4班,2017年10月23日至今年3月25日每周执飞7班。今年3月25日至今,每周执飞14班,平均客座率为91.5%。在机票价格方面,也不分淡旺季,经济舱机票价格均保持在200元以内(不含机场建设税)。
在通廉航空模式的支撑下,2017年果洛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万人次,今年3月25日实行夏秋航班运行后,同时民航局基本航空服务计划试点也落地果洛机场,西宁至果洛的航班加密到了每天两班。预计今年的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4万人次。
果洛机场分公司总经理张晓林:“通廉航空和基本航空服务计划在果洛机场实施以来,推广了基本航空服务计划在当地的均等化,2018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66000人次。”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