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机场通航两年 牧民生活变化多
2016年7月1日正式通航的青海果洛机场,时至今日已整整通航两年有余。两年来,这里牧民的生活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本台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下藏科乡,是一个藏族同胞聚居的小乡镇,尽管这里距离果洛州府所在地玛沁县只有短短70多公里的距离,但在2016年之前,这里不通高速,没有班车,大山阻断了当地和外界的交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们,连玛沁县都很少去过,更别提到西宁或者其它地方了。然而,从2016年果洛机场通航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36岁的陈立平是西宁人,自从2003年来到甘德县工作,到现在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15年里,由于交通不便,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甘德县下藏科乡组织委员陈立平:在机场没有通航以前,每次回家的话,从我们乡上要去路口堵(搭)车到(果洛)州上,三年前的时候,我们果洛只有两班班车(去西宁),早上一班,下午一班。如果在这里堵(搭)车快一点的话,能赶上早上的班车,就下午六七点可以到西宁,如果这里堵(搭)车慢一点的话,就只能坐晚上六点的班车,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才能到西宁,一般情况下,好不容易请上五天假的话,基本上有三天都是在路上。
陈立平说,在机场通航前,他已经有连续三年没有回家了。2016年机场通航后,紧接着2017年初兰新高速也建成通车,方便了他前往机场。所以在2017年初他就迫不及待地乘坐飞机回了一趟家。
甘德县下藏科乡组织委员陈立平:礼拜五晚上我坐飞机回家,礼拜天晚上我再回来,不心慌也不紧张,为啥呢,因为飞机是准点准时准班到的,对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很大的方便。
和陈立平一样,体验到民航所带来的便捷性的,还有藏柔尼多合一家。藏柔尼多合一家共有八口人,上到9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小孩子,一家人过着典型的藏区牧民生活,然而在2017年7月的一天晚上,藏柔尼多合的爱人不慎食物中毒,家里人赶紧将她送到了果洛州医院。
甘德县下藏科乡旦库村牧民藏柔尼多合:当时医生说,我媳妇的病情比较严重,他们治不了,建议我们去西宁治疗,所以我们就买了第二天早上最早去西宁的机票。
第二天早上飞机9点35分起飞,十点多他们就到达了西宁的医院,医生告诉他们,如果再晚来一两个小时的话,病人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
甘德县下藏科乡旦库村牧民藏柔尼多合:果洛机场的通航,不只是挽救了我们一家,以后,也会对我们其他的老乡带来很多便利。
同为藏区牧民的华错俄旦对果洛机场的通航有着更深刻的感受。2017年之前,华错俄旦一家和村里其他牧民一样,过着游牧生活,直到2017年6月份,他第一次乘坐飞机去了一趟西宁。
甘德县下藏科乡旦库村牧民华错俄旦:那次坐飞机,非常快,非常稳,感觉非常神奇。而且那次从西宁回来后,我增长了见识,也知道了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我就在家里开了这个小商店,也把二儿子送去了沈阳读书。
华错俄旦家的小商店是旦库村第一个小商店,村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基本都能从这里买到,所以商店的生意也格外好,现在每个月的收入也在两三万元。在沈阳读书的二儿子学习成绩也很好。然而华错俄旦并不满足于此。
甘德县下藏科乡旦库村牧民华错俄旦:等家里不忙的时候,我想带着我的家人也出去坐坐飞机,去西宁,去北京上海,让他们也见见世面,我再看看有好的货,我进一些回来,把这个小商店再做大一些。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