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县:茶香弥漫青山绿水间

来源:中国网 2022年07月08日 浏览量: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甘肃文县位于甘肃的最南部,是甘肃省的“南大门”,地处“甘川陕”三省交界地带,域内面积49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在北纬32℃-33℃之间,海拔在550-4187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6℃,降雨量500毫米,常年气候湿润,温和多雨,属于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47.2%,是北方高海拔优质茶叶培植区和无公害有机茶种植的理想区域,享有“植物宝库”、“陇上江南”、“千年药乡”、“甘肃的西双版纳”等美誉。   

高山云雾,幽泉霜雪。好山好水出好茶

甘肃文县茶叶就是在这天然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据了解,该县具有100多年的产茶历史,是甘肃陇南最主要的产茶县,境内茶叶主要生长在海拔600-1600米的林缘山地,是我国茶叶最北缘产区。美丽茶乡,云蒸霞蔚、溪水潺潺,漫射光多,成就了茶的韵美、芬芳、香醇,茶叶品质极佳,属典型“高山云雾茶”。

近年来,甘肃文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茶产业做为全县茶区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科学强化举措,积极推广无性系标准建园,全方位延伸产业链条,多渠道拓宽产品销路,不断提升茶叶产业开发水平和效益,让茶叶真正成美村富民的朝阳产业。目前,全县拥有宜茶区土地10.2万亩,已累计发展茶园8.74万亩,覆盖碧口、中庙、范坝3个镇54个行政村26条流域,投产茶园达6.5万亩,有效带动茶区群众在产业兴旺中实现了稳定增收,让青青茶山摇身变成了致富“金山银山”。

叶醅香茗,业助民富。一叶香茗富百庶

茶叶产业,是文县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甘肃文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建大茶基地、推广茶科技、做强茶产业、打造茶品牌、弘扬茶文化、增加茶收入。同时,大力研制开发绿茶、红茶、黄茶和白茶等系列产品,茶叶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并通过茶叶“三品一标”认证,“文县绿茶”已被列为国家绿色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先后获得国家、省、市金奖12项,“玉皇茶叶”、“碧峪春”等2个品牌入选“甘味”知名产品目录。

如今,甘肃文县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日臻完善,切实有效的提升了茶叶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茶叶产业全产业化发展,让茶区农民渐渐走上了依托生态绿色助农增收致富的发展新路子。截至目前,文县建有龙井43号、龙井长叶、中茶108号等无性系良种茶园6.43万亩;福鼎、鸠坑、宜兴、紫阳等地方老品种茶园2.19万亩;引进种植黄金芽、中黄1号、中茶3号、天仙白茶等黄茶1211亩。其中,投产茶园6.5万亩,年产茶叶59.1万公斤,实现产值2.29亿元,人均增值0.49万元,特别是茶叶重点村,茶叶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75%以上。

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绿富为农好梦栽

绿色生态全产业化发展链条,有效带动茶区群众发展茶产业,使茶农收入逐年稳定增加。近年来,甘肃文县大力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水平,围绕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三链建设”,建成有集茶叶产业发展历史、产品展示、茶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甘肃省唯一的茶叶博物馆,与茶园相关的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茶叶龙头企业3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合作社和联社25家。

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绘就“农旅”融合新篇章

近年来,甘肃文县紧抓生态绿色崛起的政策机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等优势,展开园区联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碧口镇石龙沟流域茶产业观光体验园、范坝镇让水河农旅融合综合开发示范区等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不断激发了全县茶叶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发展。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甘肃文县茶叶产区累计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8亿元,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30%,为茶区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增添了强劲活力。如今,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新景象正在绘就着。

“茶旅”融合促乡村振兴新画卷。下一步,文县将通过扩大新优品种引进、繁育、推广,使茶叶总面积达到10.2万亩,实现茶叶适宜区全覆盖。同时,抢抓被列为乡村振兴国家重点帮扶县的机遇,全力推出茶产业这张靓丽名片,积极构建大九寨旅游线上的文旅圣地,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

此外,甘肃文县将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托县域资源禀赋,紧扣县域发展类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有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生态文县绿色崛起,打造文旅名县、生态优县,积极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