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得让人心疼的甘肃,终于被看见!

来源:左公钦点 2024-03-21 22:52:55 浏览量:

我们的大甘肃,越发让我感到陌生。

八千年的悠久文化底蕴,除了海洋啥都有的大美风景,登上孤独星球“此生必须去的目的地”榜单……这些都不能让游客倾心。

谁能想到,一碗平平无奇的麻辣烫火辣辣地打开了甘肃文旅的大门。

当红彤彤油汪汪裹满灵魂汁子的天水麻辣烫出现在眼前,多少人的味蕾当场沦陷。

大小网红们争先恐后来打卡,在“天水麻辣烫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声音中,天水,这个西北内陆五线城市,成了新晋顶流。

问现在:

国内最火的高铁站是哪个?

——天水南站。

地球上最有话题的公交是哪一趟?

——天水麻辣烫专线。

全宇宙最令人心动的花束是哪一束?

——天水麻辣烫蔬菜花。

问世间何为真爱?去天水帮你排队为你涮菜。

以前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现在是谁动了吃货的DNA,谁就是能赢麻。

果然,宇宙是属于吃货的。

新闻联播的主播康辉在《主播说联播》里面,把“麻”、“辣”、“烫”三个字拆解开来,对甘肃麻辣烫赞不绝口。

甘肃籍影视明星黄轩,这次也发微博,感叹“从小吃到大的美食最近这么受欢迎”。

一向清新的气质不要了,经纪人也管不了他的嘴了,对着千万网友说“真馋”。

天水麻辣烫店的店主累到表情管理失控,烫菜的阿姨10天瘦了8斤。

知名的美食博主都来打卡,橘子公主、盗月社食遇记、大眼吃遍天、饿了吗篮球……

现场是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拍摄设备,真所谓全国网红看天水,天水人民看网红

说远道而来,国内的可能还不算,英国、西班牙打飞的过来只为这一口的,这次也在甘肃出现了。

短视频平台上掀起一阵一阵的热潮,从#甘肃麻辣烫有多绝,到#央媒评甘肃麻辣烫出圈,再到#在家实现甘肃麻辣烫自由,现在已经发展到#甘肃不只有麻辣烫,大家的热情只增不减,光#甘肃麻辣烫 一个话题就已经有19个亿的热度,话说咱们国家才多少人口啊?

甘肃这个憨厚朴实的西北汉子,就这么站上了满是聚光灯的舞台。

外部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份儿上了,面对这泼天的富贵,一向低调的甘肃,决定行动起来。

【step 1 :认认真真抄作业,小心翼翼接流量】

有淄博尔滨珠玉在前,这次的甘肃作业抄得很是认真。

古典舞表演接站,麻辣烫专线送人,连夜刷墙修路,土特产只送不卖。

去吃麻辣烫的游客们嘴巴吃爽、肚子吃饱,各种小吃礼品还能拿到手软。

莎小妹去现场感受了一下,送水送纸送花椒,送酒送果送鸡爪,满场都是“脚让一让”,姿势拿捏得十分到位。

可以说,这一切都没有排练,没有剧本,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甘肃官方认真抄作业的同时,认真倾听,在摸索中前进。能感受到那份小心翼翼,生怕哪个细节没有做好,“得罪”了外地来的宝宝们。

我们看到,甘肃文旅厅的领导,竟然化身“大厨”,现场给网友们烫“麻辣烫”。

不得不说,天水麻辣烫火遍全网的背后,政府“功不可没”。莎小妹注意到,文旅厅的会没少开,核心就俩字:

                                  保障!

天水市委、市政府也把大院空闲的停车位拿出来,免费给外地游客。这是我们那个熟悉的那个西北汉子一样的甘肃,家中有客来,把家里打扫得明亮干净,还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

有网友在比较了淄博后,还整起了“玄学”。淄博和天水火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啊,两地的政府办公楼朴素又略显“寒酸”。

【step 2 :全甘肃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宠粉】

这两天以来,事情又在悄悄变化,天水火了,甘肃的其他地市州也没闲着,拿出自己压箱底的宝贝都来助兴。

第一波人流来了之后,纷纷在网上发表了意见,官方默默拿小本本记下来了,这个阶段,主打一个听劝。

网红广东大眼仔吃过天水麻辣烫后,给甘肃提了一点小建议,问能不能把更多的特色表演呈现给游客,官方一听,必须安排!

于是,原本电视上才能看到公祭伏羲大典的礼乐表演,现在在街头上就能看见了,过年期间才有的社火,现在也能见到了。‍‍‍‍‍‍


这下轮到本地人酸了,觉得自己才像外地人。甘肃人惊呼,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正月过完之后,社火二次返场的。

这又是我们不熟悉的甘肃,一改木讷与老实,真诚地倾听与拥抱着每一种声音。

【step 3:从没有见过甘肃如此团结

莎小妹的记忆里,还从没有见过甘肃如此团结。

天水美食博主“一杯梁白开”不会想到,自己7秒钟的短视频,会引发一场蝴蝶效应,拉开这场“泼天富贵”的序幕。

甘肃本土网红也纷纷去天水助阵,醉关公“小林子”去了,“三喜爷爷”去了,嘉峪关关长也在去的路上……

其次,要感谢各地文旅上分,天水自己把“小祖宗”大地湾女神五花大绑来,架势拉开。

天水友邻陇南也是给力,拉来了东亚最神秘的部族——白马藏族,国家级非遗池哥昼让人们惊呼长见识了。

还有甘肃唯一的少数民族裕固族的特色歌曲,国家级非遗张家川花儿(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传统音乐……

看着精彩纷呈的表演,莎小妹的眼角有点湿,不仅为我们甘肃的特色文化骄傲,更因为甘肃地市州之间的真情团结而感动。‍‍‍‍

甘肃啊甘肃,你没变!依然是那个重情重义的西北汉子,兄弟间同气连枝共迎春来,这份无私的情谊是这个春天的另一种精彩。

but,难道这些还不够吗甘肃,你把如来佛祖观音菩萨龙王爷们都请来是做什么?神仙开会,别有风味?‍‍‍‍‍‍‍‍‍‍‍‍

作为天水麻辣烫的“灵魂”——定西宽粉也申请出战。

大博主们说:

我不敢到天水来了,

我太不好意思了!

所有的花式出招,都是为了被看见。

或许有人觉得土嗨,有人觉得用力过猛,但请你理解这份西北汉子的不知所措。

甘肃,长期以来被打上落后的标签,但甘肃人从来心有不甘。

甘肃,太渴望被看见了。‍‍‍‍‍‍‍‍‍‍‍‍

而这次的甘肃,就像少年的情窦初开,红着脸拿自己最宝贝的好东西出来,又局促不安着,努力地用真心克服腼腆。

他欢喜,这是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的心花怒放。

他又紧张,那是莫欺少年穷,我非蓬蒿人的心气担当。

亮相了,惊艳了,羞涩了,硬上了,听劝了,终于笑出来了。

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向来低调笨拙的西北汉子,突然之前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智商一下子占领高地了,也可以在互联网世界里变得如此灵动,“四两拨千斤”。

甘肃省内的其他麻辣烫店里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兰州麻辣烫店里,一位难求。

美食博主、影视明星们,怕是生生要把甘肃麻辣烫店的门槛踏破了。

不瞒大家说,莎小妹已经连续两个礼拜没有吃过一顿兰州麻辣烫了,这完全不符合我的作风。

原因无他,就是卑微的打工人翘不了班也排不上队,只能刷着视频眼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麻辣烫店就在我家旁边,我却挤不进去蹭个碗边边。

甘肃这次是彻底火了,

但是只凭一碗麻辣烫吗?

是,也不是。

甘肃麻辣烫的美味,主要在于甘肃产的原料对味。

首先是辣椒够香。

有数据表明,从1993年到2018年,中国辣椒产量从430万吨增产到4000万吨,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湖南的黄贡椒,四川的小米椒,海南的黄灯笼贵州的红灯笼……不同的形状颜色,同样的酣畅淋漓。

其实辣味不是一种味觉体验,而是痛觉。大家喜欢吃辣,是因为辣椒素会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让人觉得情绪愉悦,压力也得以释放。

只是自从嗜辣风潮走红以来,年轻人们的嘴和腚就没有好过的日子。

“菊花已经冒血,香锅依旧不停。哪怕明早腚痛,今夜还要再来。”

但甘肃麻辣烫一火,甘谷辣椒惊艳亮相,食客们惊为天椒。

地处渭河河谷,气候干旱的甘谷,是线椒的理想生长地。

甘谷人传统的油锅焙炒、石臼捶打、石磨碾压辣椒的方式,让辣椒面更加细腻浓香。

有热心的朋友帮莎小妹把甘谷辣椒狠狠科普了一把:

"
甘谷辣椒的香,除了先天的地理条件和多年优化的品种优势,甘谷人独特的辣椒“作造”工艺,才是香而不辣的真正密诀。作为甘谷的孩子,我们从小吃着辣椒、长大背着辣椒罐罐闯天下。(@淡淡)
"


好一个“从小吃着辣椒、长大背着辣椒罐罐闯天下”

“只辣嘴皮子,不辣沟门子(甘肃方言,意为菊)”的特点,使甘谷辣椒成为“天选之椒”。

一碗甘肃麻辣烫,让人同时收获大脑、味蕾和菊花的三重幸福,吃出通透的释放感。

此刻的甘肃人又迷糊了:

怎么我的习以为常惊艳了你的时光?

此刻,莎小妹也有了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魔幻感。

其次,甘肃花椒的醇麻可口,颤得过瘾。

花椒,一种太过普通的香料,除非专业人士,没几个人会追究它到底是落叶灌木还是小乔木,没几个人能说出它属于芸香目芸香科植物,它的常见和易得,让人对它再熟悉不过。

很多人说,花椒,去腥提麻而已,用得又不多,没什么好挑的。

但正因为用得少,所以更要精挑细选,好花椒入锅,特有的麻香都会让人垂涎三尺,比如甘肃的花椒。

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四中记载:

“《范子计然》曰:‘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作为著名的“日光省份”,甘肃具有花椒生长的很多优势。

日照充足,温湿度适宜,花椒在果实迅速膨大生长期以及着色成熟生育期持续时间长,多太阳散射辐射光,有利于芳香油和麻味素的积累。

甘肃的花椒椒皮鲜红,内壳黄白,色泽油亮,颗粒大且均匀,纯麻浓香,油润感很足。

这样的花椒,才能在一盘浓郁鲜香的甘肃麻辣烫中,既站好“麻”的本味,又不夺取“辣”主位,少量入味,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甘谷辣椒+甘肃花椒,当这一口热辣滚烫被送进你的口中——

首先是香辣味的集中炸裂,然后迅速蔓延到整个嘴巴,接着花椒的醇麻渐次抵达,舌尖和唇边都有一丝酥麻。紧接着,伴随着咀嚼,这样的口感一波一波循环,辣椒火热如惊涛骇浪,花椒醇麻似水波荡漾,一浪一荡,一荡一浪,一浪一荡,一荡一浪,别说味道了,就冲这种舌尖的震颤,莎小妹都想多吃几口。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一碗麻辣鲜香,一碗热辣滚烫。

就是这么一碗,让全国各地食客们的味蕾缴械投降。

甘肃这次是彻底火了,但是,真的只是一碗麻辣烫的功劳吗?

并不全是。

莎小妹觉得,甘肃的出圈,与其说这是一种偶然的幸运,不如说,这是甘肃长期以来积攒的人品的大爆发。

今年年初以来的几个事件,让甘肃这个低调的省份频频露脸。

事件一:醉关公小林子


甲辰龙年的春节,甘肃永登社火表演中,醉关公小林子传神的表演在互联网引起轰动。脚踩2.2米高跷,豪饮一瓶白酒,行进时威风凛凛,关公神态俱显。

一个单手燎纸的画面,被多少人做成了手机背景。

网友们说,这一燎,撩尽人间疾苦。

一时间,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的“醉关公”,但就像网友们说的:

“小林子是努力地演关公,其他人是努力地演小林子。”

传神的演出,让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狠狠共情,也让甘肃社火扛起了今年春节民宿活动的大旗,霎时出圈。

事件二:温暖瓜州

2月27日,今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多少人背起行囊再赴远方。

却不料,新疆、甘肃的大风扬沙、风卷雪猛然阻挡了旅客的脚步。

至此,2.5万万名旅客滞留瓜州。

沙尘,降雪,西北,行囊。

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一千多年前,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写下的壮丽诗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一千年后,当相似的元素相遇,在甘肃瓜州,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却拥有了截然不同的温情。

瓜州全县只有5万人,如何短时间安置2.5万名游客?

面对滞留的旅客,瓜州人没有把他们漠视为过客,没有冷漠地当看客,而是诚意满满地接待了这些宾客。

甘肃人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句话:

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宾馆不够,场馆来凑。学校、体育馆、宾馆饭店、会议室、餐厅、文化场馆、社区活动中心甚至跆拳道馆、月子中心等都用上了。

棉衣、棉被紧急调拨,星级酒店主动降价。

医护人员、救护车随时调拨。

更有热心市民主动邀请滞留旅客在自家过夜,连游客自己都说:换成是我,肯定做不到。

没有“乘人之危”坐地起价的店家,没有坐视不理的职能部门,有的是想尽办法应对极端天气的担当,有的是把滞留旅客当亲人的热情。

临了,甘肃人还有敦厚的歉意与祝福:

"

如果昨夜您也来了瓜州,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向你们表示歉意,请多包涵……

"

那一刻,甘肃还是那个憨厚爽直的西北汉子,风雪交加下,把自家最热的炕腾出来,又怕这土土的炕味沾上客人的身。

经历前两次的事件,一向沉默低调的西北甘肃,在全国人民的心里刷够了印象分,只待一个情绪的出口。

而打开这个出口的,就是一盘小小的甘肃麻辣烫。

事件三:甘肃麻辣烫


麻辣烫一夜爆火之后,甘肃的“麻辣烫周边”都卯足了劲上场。

天南海北的甘肃人生怕外地人以为甘肃只有麻辣烫,使劲对全国网友喊话:我们的美食还很多!

莎小妹随机从脑海里拨拉出一些,以供参考:

呱呱然然猪油盒,凉粉馓饭肚丝汤

面鱼杂烩暖锅子,酥饼糅糅羊肉泡

鱼鱼锅盔酥盒子,搅团面皮豆花面

藏包糌粑酥油茶,面辣猪杂炕锅子

粘糕羊头面肠子,糁饭酸烂肉一窝丝

米汤油馓子肉夹子,小饭炒炮卷子鸡

拨疙瘩糊锅油饼子

酿皮灰豆甜醅子牛奶鸡蛋醪糟子

烤羊肉爆炒羊肉黄焖羊肉手抓羊肉

牛肉面浆水面臊子面凉面行面炒面卤面饸饹面驴肉黄面

秦安蜜桃兰州白凤桃敦煌李广桃

高原红杏敦煌李广杏唐汪大接杏

……

说不完,实在说不完,说到嘴巴馋。

朋友们,你们的福气在后头!

所以,甘肃的出圈,看似偶然,实则是一种必然。一种攒够了人品,刷足了印象分的必然。

突然想起一首儿歌,觉得跟当下的情景挺配。

对,就是这首《勇气大爆发》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哒啦滴哒啦

它能实现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

听说每个小孩都想要得到它

准备好啦 哦呦 一起探索吧

所以,你准备好探索甘肃的更多更好了吗?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口罩时期,甘肃张掖文旅局曾发过一封公开信,信里说:

"

甘肃的美永在,一如甘肃人民的热情永不衰减,只要心意相通心怀向往,晚一点相见也没关系。请您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多彩甘肃’都将以最美的风姿等着您!

"

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天水麻辣烫门口的桃花含苞待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如大美甘肃的早春,明媚动人。

甘肃的地道,全国游客用热情回馈。

谁说,这不是今春最美的一场双向奔赴呢?

低调得让人心疼的甘肃,终于被看见了。

此刻,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甘肃人,

莎小妹想感谢很多人:

感谢每一位为家乡上大分的甘肃人!

不论你此刻身处何方,我们都是西北汉子,我们都是同声相应的甘肃人。

我们不信命,就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感谢每一位千里奔赴而来的外地博主!

是你们添的每一把“柴”,

才让这“泼天的富贵”轮到了甘肃!

感谢每一个让世界看见西部美好的人!


当然,如果你想吃到地道的甘肃味道,也欢迎来左公钦点线上商城,这里不仅有甘肃麻辣烫的灵魂食材甘谷辣椒、秦安花椒,还有很多地道甘肃好味。

莎小妹所在的团队‘左公钦点’希望秉持左宗棠当年严格治军的精神,为每一个吃货找到小众、惊艳、地道的甘肃特产。

我们已经坚持了6年,接下来,希望能带更多甘肃好物走出甘肃。


来源:左工钦点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