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文化中国行】“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丨索桥古渡:隐于乡野 遗世独立

来源:新甘肃 2024-10-22 00:56:02 浏览量:

【前言】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丝路古道绵亘万里。在甘肃境内,当连通中外的丝绸之路与自西向东的黄河水道相遇,一处处古渡口伴河而生,乘运而兴。至今,一段段“风尘人不息,车马日相催”的传说仍在黄河两岸流传。

即日起,新甘肃客户端特别策划推出《“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系列报道,带你走近古渡口、古遗址、古村落以及景区,展现丝路文化的开放与包容,续写历久弥新的黄河故事。

黄河北流而去

两岸高峡耸立

甘肃景泰县芦阳镇境内

一片古渡遗址静卧于河岸

残垣寂寂 荒草离离

岁月沧桑了它的容颜

而在更久远的过去

这里曾是

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之一

为交通、商贸、军事之要地

这就是索桥古渡

索桥古渡遗址 图源:白银文旅

索桥古渡

横跨黄河白银段

东连靖远县石门乡

西接景泰县芦阳镇

古丝绸之路

在这里与黄河交汇

形成一个十字

2000多年前

由丝绸之路北线进入河西走廊

这里是必经之地

据《秦边纪略》记载

“取道靖虏以渡索桥者,

路捷三日也。”


历史回溯至汉代

索桥古渡东岸为鹯阴县

西岸为媪围县

在这里

黄河呈S弯向北流去

水流平缓

索桥古渡得此地利

应运而生


索桥古渡遗址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寇明灿

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远征匈奴

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均由此渡河西进

可以说

索桥古渡很早就成为了

古丝绸之路版图上

一处鲜明的地理标识


俯瞰索桥古渡遗址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寇明灿

丝路驼铃悠悠

回望历史深处

在今天的甘肃省博物馆

一件件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

商贸文化交流的文物

静候参观者的到来

国宝级文物东罗马鎏金银盘便是其中之一


东罗马鎏金银盘于1988年

出土于索桥古渡附近的一处村庄

据推测

这件充满异域风情的

古罗马“进口货”

很可能于公元4至5世纪(北魏时期)

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并“栖身”在今甘肃一带

东罗马鎏金银盘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

这件文物的发现

让我们穿越时空

看到古丝绸之路的兴盛

和东西方商贸、文化交流的繁荣

也印证了索桥古渡

确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一处繁忙渡口

索桥古渡遗址的残垣断壁 图源:奔流新闻

到了明朝

当地人取浸水不腐的芨芨草编成绳索

将24艘木船连接成桥以通往来

索桥称谓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的索桥古渡商旅云集

是山西陕西两省商人

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

渡口附近的哈思吉堡内

曾有许多商铺旅馆

无数商旅行人在此歇脚交易

有“日收斗金”之说


古渡东岸

至今仍矗立着一块

《山陕修路碑》

据碑文记载

山陕两省

有七府、三州、三十个县

180多家商号均在此经商

足见其商贸活动繁荣一时

山陕修路碑 图源:靖远县博物馆

索桥古渡亦是明朝边防重地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明朝对袭扰甘青地区的游牧部落

发动“松山战役”

战役结束后

(注:大、小松山即今景泰县寿鹿山、昌岭山)

明朝为防游牧部落卷土重来

在东起景泰索桥堡

西至古浪泗水堡

修建了绵延约200公里的长城

史称“松山新边”

时过境迁

今天的长城关隘中

早已不见巡防士兵的身影

但可想见400多年前

冷月如刀 衣甲着霜

明长城景泰段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寇明灿

繁华如烟 弹指而过

昔日黄河岸边热闹的古渡口

在历史风云中归于沉寂

而如今

古渡所在的景泰县早已是

山河壮美 文化锦绣

养殖户正在进行捕捞作业。图源:景泰县融媒体中心

景泰县

“以渔治碱”

鱼塘内水波粼粼

南美白对虾悠然游弋

经济生态两开花


峡谷石林层叠矗立

奇峰绝壁 气势恢宏

石林景观与黄河曲流山水相依

动静结合 刚柔互济

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寇明灿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高林茂 碧空如洗

清代文人邱兆麟有诗赞云:

“数朵祥云天外横,

溪声鸟语弄阴晴。”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 图源:景泰县融媒体中心

大敦煌影视城

捕光捉影 造就经典

《神话》《轩辕剑之天之痕》等影视剧

于此取景

文化产业扎根成长

大敦煌影视城 图源:甘肃日报

景泰李氏树皮笔画

折枝作毫 弄墨为念

非遗历久而弥新

景泰李氏树皮笔画 图源:景泰文旅

景泰滚灯

灯火斑斓 辗转腾挪

非遗传承中

映射古人智慧光彩

演绎出“纸与火之歌”

焕发出全新的光芒

景泰滚灯 图源:景泰文旅

这就是索桥古渡

任风吹雨打

自岿然不动

目睹了多少刀光剑影

聆听了几回商队驼铃

它没有迷失在百转千回的岁月里

反而在历史长河中

洗练出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

愈加斑斓夺目的光彩


来源:新甘肃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