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小麦丰产——节水增效新技术助力河西走廊粮食增产增效

来源:甘肃民航 2025-08-29 15:39:16 浏览量:

科技赋能小麦丰产

——节水增效新技术助力河西走廊粮食增产增效

民乐县民联镇千亩小麦种植基地里,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晓泾

初秋时节,河西走廊金色的春小麦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麦浪层层起伏,奏响了秋日的丰产序曲。连日来,永昌县东寨镇双桥村春小麦喜获丰收,省农业科学院邀请省市相关专家组成测产组,对其负责建设的“春小麦浅埋滴灌匀播密植化控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千亩示范区”进行产量核验,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740.63公斤,较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0.63%。

在千亩麦田的不同区域,专家们随机选取多个代表性样方,蹲身细数样方内小麦的株数、穗数,用尺子精准测量麦穗长度,逐粒统计麦粒数量,再通过专业仪器测定千粒重与麦粒水分含量,平均亩产达740.63公斤,其中鉴选的2个高产小麦品种,亩产也分别达到704.70公斤和682.26公斤。看着沉甸甸的麦穗,在场人员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色麦浪与人们的笑容相映成趣。

此次测产的千亩示范区,并非偶然的“试验田”,而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依托“十四五”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内陆干旱区多水源配置与高水效农业关键技术和装置”项目下针对河西走廊干旱缺水现状量身打造的农业科技项目。该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科研团队围绕“小麦产能提升”核心目标,聚焦水资源紧缺这一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矛盾,探索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的水肥运筹、灌溉制度,以及播种密度与群体、个体生长的协同关系。

经过3年攻关,科研团队不仅明确了高密度栽培下化学调控、灌溉优化、科学施肥的成套技术方案,还整合了高水效小麦新品种、外源生长调节剂、北斗导航精播等前沿技术,最终集成“机械化导航精播+浅埋滴灌+密植化控+水肥精准调控+一喷多防多促+机械化适时收获”的综合技术模式,为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以前种小麦,我天天操心水量不够影响产量,夜里都睡不踏实。”永昌县丰泽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琰忠难掩激动,分享起与省农科院节水团队合作的经历,“自从用上这套节水综合技术,水分利用效率高了,小麦产量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跟着涨,现在心里别提多踏实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科技赋能农业给农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测产后的观摩交流会上,专家们围绕技术创新与应用展开深入研讨,一致认为该综合技术模式实现了“节水”与“增产”的双重突破:不仅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干旱区用水压力,还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保护了土壤生态,同时降低了种植成本,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案。专家们建议种植户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科学选用技术、强化田间管理,进一步挖掘小麦增产潜力。

省农科院马忠明研究员介绍,通过此次测产和观摩,不仅用数据印证了农业科技的力量,更强化了“科技兴农、科技增产”的共识,为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搭建了桥梁,同时,这类高效、节水、丰产技术在河西走廊春小麦主产区推广应用,将为小麦单产提升行动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记者:冯宝强

来源:每日甘肃网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