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即便是放眼整个西北地区,甘肃平凉的资源禀赋依然具有鲜明的复合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平凉,农业禀赋突出,素有“陇东粮仓”之誉,是西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能源储量可观,是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主体区域;文旅资源富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和47家A级旅游景区,共同铸就“问道崆峒·康养平凉”文旅品牌;生态底色良好,是甘肃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之一……
探索将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有效路径,成为平凉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长期命题。
2024年6月,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提出平凉聚力打造“三区一城市”的目标定位,为这座城市规划了奋进路径。
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平凉如何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建设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怎样在特色产业提质与产业链延伸中实现“进”的加速度?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又该如何凭借文化底蕴与生态优势铸就“王”的竞争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该以怎样的行动践行“先”的担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赢?
进退之间,泾渭自分明;竞进之路,实践显真章。央广网甘肃频道推出【平凉:举城竞进 何以为之】系列报道,看平凉如何将资源潜力转化为发展动能,蹚出属于自己的破局争先之路。
央广网兰州10月25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见习记者罗赟鹏)如果要给平凉添加一个具备独特辨识度的标签,那一定是康养。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平凉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殊荣。
另一方面,平凉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崆峒山道源文化、古城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等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铺就平凉文旅康养的厚重底色。
崆峒区柳湖公园景色(央广网发 平凉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下半年,平凉市明确提出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以康养为牵引,以融合为路径,以领跑西北为目标定位,拉开平凉文旅破局大幕。
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突破性变革。接下来的问题是,叫响“问道崆峒·康养平凉”名片,领跑康养转型新赛道,平凉如何称王西北?
平凉,因康养而生
“平凉是一座兼具文化灵魂与生态魅力的康养之城。放眼西北,我们不仅能够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还能满足高品质的生态康养需求,完全有条件成为西北地区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和特色名片。”平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书说。
历史上,养生文化早已融入平凉血脉。崆峒山道源文化、皇甫谧针灸文化为平凉文旅康养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平凉生态禀赋优异,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道地药材和优质农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平凉还是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第一个获评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的城市。
朝那湫秋景(央广网发 平凉市委宣传部供图)
实际上,平凉“文化养心”与“生态养身”得兼的康养禀赋,在西北地区具有鲜明的不可替代性,使其成为西北地区少数能够同时提供深度文化体验和高品质生态康养服务的目的地。
复合是优势,融合是路径。近年来,平凉市积极探索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平凉市聚力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实施方案》提出,要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医养为牵引、以旅游为载体、以生态为支撑,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
现如今,这片充满活力与魅力的热土,从拔罐、刮痧、艾灸、熏蒸等中医理疗,到崆峒区的羊肉泡馍、灵台的“一口香”面、庄浪的暖锅大馍、静宁的烧鸡大饼等地方特色美食;从专业的机构护理人员,到“一切为了游客”的差异化、亲情化服务,让每一位选择平凉旅居的康养体验者宾至如归。
平凉的目标是,通过深化文旅融合与生态赋能,到2030年,力争崆峒山景区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王母文化大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以上,全市游客接待量达到1.5亿人次以上,游客旅游花费750亿元以上,康养产业产值150亿元以上,分别增长20%、20%、21%以上。
崇信县美丽景色(央广网发 平凉市委宣传部供图)
西北称王的打开方式
坚持全市一盘棋,正成为平凉文旅康养西北称王的打开方式。
据悉,平凉市统筹全域文旅资源,将宜人的气候、秀美的景色、清幽的环境、优质的康养结合起来,构建“一核”“两翼”“三带”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格局。同时,依托当地优势,在供给端持续发力,全力培育中医康养、运动康养、温泉康养等六大康养业态,形成多点开花、多元融合的发展业态。
——出台《平凉市聚力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构建政府统筹、政企联动、市场运作的“大文旅”格局;
——突出崆峒山景区龙头带动作用,成功创建4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47家,形成全域全业发展新格局;
——深度整合特色资源,建成一批康养基地和综合体,通过品牌赛事和文艺活动有效促进产业融合;
——持续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完善旅游集散中心、风景道、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内外部交通网络建设,不断提升景区通达性和舒适度。
——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推广,通过开通环西部旅游专列、举办特色节会、与主流媒体深度合作等方式,“问道崆峒·康养平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华亭市米家沟旅游景区(央广网发 平凉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中医药康养领域,平凉市建成皇甫谧中医针灸传承创新示范中心、泾川中医治未病中心等中医康养旅游基地,开展张鳌坡针灸小镇建设,研发皇甫谧养生产品12类40多种,培育了集旅游、观光、医养、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业态。
温泉康养领域,打造泾川橙香瑶池温泉康养综合体等水疗休闲基地5个,加速推进静宁界石铺镇、崇信东城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以温泉康养为核心主题、休闲旅游为消费支撑的温泉旅游项目已见雏形。
森林康养领域,建设了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森林体验基地,打造了20个国家森林乡村、23个省级森林小镇,12个微度假露营基地。华亭市黎明川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星空营地、水上乐园,崆峒区上杨乡生态旅游康养综合体创新“田园认养+生态疗愈”模式,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优秀案例。
张书说:“平凉市通过全域化布局、系统性谋划、链式化推进,推动文旅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一年来,平凉市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花费超过250亿元,同比增速均保持在28%以上,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步履铿锵,风帆正劲。
平凉乡村美景(央广网见习记者 罗赟鹏 摄)
路线图与时间表
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领跑西北康养旅游,平凉从聚力建设文旅融合新高地、中医康养示范地、品质旅游目的地、旅居康养优选地四个方面规划了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也明确了发展的重点任务。
——持续加强多业态融合,打造一批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项目。
——打造医旅融合示范基地,创新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力争到2030年,把平凉建成全国知名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升级。到2030年,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全要素旅游产品体系,在全国叫响平凉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
——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培育森林康养、气候康养、养老养生等生态康养业态,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到2030年,建立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服务优质的旅居接待体系。
现代化中医特色诊疗(央广网见习记者 罗赟鹏 摄)
发展目标既定,时间路线已明,平凉更是在破除康养项目招商难题和“引客入平”方面加码发力,让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更进一步。
据了解,在招商引资方面,平凉建立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图谱、项目储备库、重点企业名录,2025年先后在北京、成都等地融合举办文旅康养、农文旅资源宣传暨招商引资活动2场,签约项目63个概算投资69.672亿元,到位资金10.8063亿元。
现今,这些招商项目正在平凉市域落地开花。在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的山坡上,总投资5700万元的崆峒山居·文旅康养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华亭市积极谋划文旅康养项目35个,目前,已有4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落地资金1.64亿元……
“我们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多次赴省内外开展招商推介,先后签约总投资资金8200万元的古阮国历史文化展馆,西王母文化大景区开发建设、康养大酒店、旅居酒店等文旅项目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文旅产业发展后劲十足。”泾川县文旅局副局长贾华宁说。
除向外进行招商引资外,平凉市还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了“财政+”和金融支持平台,破解文旅企业融资难题。2024年,平凉文旅康养产业链实现融资9.7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文旅康养项目的建设。
泾川县康养温泉(央广网见习记者 罗赟鹏 摄)
“我们通过乡里融资,启动了景区二期项目建设,目的是丰富景区业态,将景区打造成为集康养休闲、亲子娱乐、军事拓展等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华亭市米家沟景区负责人刘彦成说,景区自2024年5月开业运营以来已经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营收120多万元。
在深化客源地合作方面,平凉利用关中平原城市群旅游联盟、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旅游联盟、文旅康养城市联盟等平台,深化与西安、兰州、银川等周边城市合作,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机制,积极融入陕甘宁等旅游大环线,形成联动发展效应。
“我们还开通‘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西安至平凉‘丝路崆峒号’旅游专列,出台‘一票通’优惠政策,加大‘引客入平’奖励,持续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合作不仅拓展了平凉的客源市场,更提升了我们在西北文旅格局中的枢纽地位和影响力。”张书说。
今年国庆中秋“黄金周”假期,平凉市共接待游客18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8.82%;实现旅游花费83281.6万元,同比增长18.84%。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