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壁画医生

2024-02-02 22:26:5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2024年7月31日全面竣工倒计时

0

0 0 0

【一线讲述】

当好壁画医生

讲述人: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 樊再轩

  1981年,我来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壁画修复工作。40多年里,我只做了一件事——让莫高窟的各类病害壁画能够再放光彩。

  我的生活很简单:现场考察、研究技术、修复壁画,日复一日。身边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日子有点枯燥,我却乐在其中。

甘肃敦煌莫高窟窟区。新华社发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亲手修复壁画的情景。尽管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可拿起工具的那一刻,手却一直抖。自己面对的可是珍贵的文物,一旦损坏,就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以修复病害壁画为例,我们要秉持“最小干预”的原则。开始修复时,我们首先要找出病因。比如,如果是颜料层发生病害,可能会产生鳞片状的起翘,那就需要注射黏结剂,把颜料层均匀并平整地贴回去;如果是壁画的泥层和后面的支撑体之间有了空隙,我们就要筛选出比较好的灌浆材料,注射进空鼓的部位,使壁画变得稳定。

  对壁画危害最大且最难治理的病害,叫作“酥碱”,有着壁画“癌症”之称。当时我们注意到,有些已经修复好的壁画经过几年时间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成千上万次模拟实验,最终发现,壁画地仗(壁画泥层)中含有大量可溶盐,当空气湿度增加时,可溶盐会潮解;当空气干燥时,可溶盐失去水分又会变成白色的结晶小颗粒。就这样结晶、潮解、再结晶、再潮解……反反复复,导致壁画脱落。

  找到了“罪魁祸首”,我们便着手把盐分从泥层中脱离出来。那段时间里,各种实验材料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7年,尝试了近百种配方,我们终于研发出“灌浆脱盐”技术,有效降低了石窟中的盐分,并在莫高窟第85窟完成修复。

  很多人管我们叫壁画医生,这个称呼倒是很贴切。就像医生一样,我们为文物“望闻问切”,并为它们量身定制开“处方”。

  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已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抢救性保护进入了科技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的新阶段。如今在敦煌研究院,我们也开始设置各种监测手段,对可能导致病害发生、加速的原因及其发生的过程、速率、后果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预警,为莫高窟等石窟的保护研究、旅游开放和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服务。

  如今,“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正代代传承。我们新一代莫高窟人,还将继续坚守在这里,守护千年文脉的根和魂。

  【青春之声】

  敦煌研究院樊再轩文物修复与保护团队成员戴川:刚开始工作时,我觉得文物修复与保护就是哪儿坏修哪儿。干得久了,越发觉得文物只有得到规范性、科学性的保护,才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次,我们发现莫高窟某洞窟的壁画存在空鼓、起甲、酥碱、灰尘覆盖等病害,大多数人都认为必须即刻进行修复。樊再轩老师却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首先需要判断其是否为活动性病害,再决定是否对文物本体进行干预。这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文物修复要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和敬畏之心。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张胜)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02日 07版)

来源:光明网


热门评论
打开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当好壁画医生 2024-02-02 22:26:58
新春走基层 入企业·看创新丨3.5微米厚积“箔”发 2024-02-02 22:25:44
新春走基层 进乡村·看发展 | 发展特色产业 绘就和美图景 2024-02-02 22:24:32
放心买!甘肃环县“年味儿”快递“不打烊” 2024-02-02 22:23:34
兴隆山下耍社火 2024-02-02 22:21:25
公益“小慢车”里年味浓 2024-02-02 22:18:47
甘肃乡村年味食品“吃香”海外 2024-02-02 22:18:02
安置点上升腾的希望 2024-02-02 22:17:35
甘肃白银:转作风优化营商环境 抓项目增强发展动力 2024-02-02 22:15:41
(新春走基层)甘南藏族歌舞“出海”:原生态中引共鸣 2024-02-02 22:13:23
没看够!下载个呗!
爱民航TV 快乐出行,有我相伴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