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中小学校该如何提升孩子们的阅读素养?怎样将阅读课程落实做细?11月3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获悉,成都高新区文化馆、成都高新区图书馆携手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以下简称附校西区)共同打造的校园图书馆“鹿鸣书屋”正式亮相,标志着学校与高新区图书馆进行馆校合作,创新借阅机制,实现馆校书籍通借通还,为学生阅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径。
据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萍在致辞中介绍,一般中小学的图书馆更像是一个“藏书库”,而附校西区的图书馆更为开放,让图书在校园里、楼道中随处可见,学生所到之处都能见到书、摸到书,随时可以读到书。“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一直是高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件法宝’。”李建萍谈到,她希望学校充分利用优雅开放的图书馆这一场景,积极探索“文教融合”的运行方式,开展更多的师生、家长、社区读书活动,在“鹿鸣书屋”辐射带动下,努力实现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文化体育指导服务中心利用一套系统、两个基地,充分运用新建图书馆阅读场域和成都高新区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平台,在辖区学校形成共建共享的阅读课堂。通过共建平台促进学校充分利用优雅开放的图书馆这一场景,积极探索“文教融合”的运行方式,开展更多的师生、家长、社区读书活动,在学校“鹿鸣书屋”辐射带动下,努力实现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
“成都高新区文化馆、高新区图书馆和附校西区的馆校合作举措也是成都教育文化事业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这不仅是书香校园迈出了向全民阅读的坚定步伐,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文教融合的大胆实践。成都高新区教育文体局积极探索馆校合作路径,优化文教融合模式,总结经验成果,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周边,并以此为杠杆,推动学校迈步向前,撬动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表示,此次合作展现了成都高新区积极探索文教融合模式、校本阅读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成都市高新区图书馆与附校西区文教融合的成功,同时也展现出成都高新区对于文化教育、教师发展与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
阅读伴成长,书香润校园,为了全面提高师生阅读意识,培养一生受用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学校阅读文化。
文字:向晨晨
图片由成都高新区教育文体局提供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