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门前五包”现场工作会
“AI智能摄像头已经识别到共享单车停在了非划线区域,距离最近的商家收到短信后,会将共享单车停放到划线区域。”9月1日,成都高新区“门前五包”现场工作会在高新区肖家河网络理政中心举行。
记者了解到,为维护城市容貌和环境秩序,构建“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局面,成都高新区以深入推进“门前五包”责任落实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运用智慧化手段优化“门前五包”工作,督导商户提升自我管理意识,解放有限执法力量,通过智慧赋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智慧赋能
街道探索“门前五包”智慧建设新模式
什么是“门前五包”?即包环境卫生、包市容整洁、包设施完好、包秩序良好、包绿化美观。
肖家河街道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大队长郝晋介绍,当前,以肖家河街道一环路南四段为试点区域,共安装了4个AI智能摄像头,摄像范围覆全商铺,26商家已纳入智慧化监管中。“肖家河街道门前五包智慧系统建设以全新智慧系统,实现端到端的闭环管理以及实现自主预警、自发派单和自动验收。”郝晋说,根据城管业务需求,智慧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分析算法配置,自主识别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规广告、乱摆乱放等违规行为。“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扩展多场景运用。进一步优化AI系统算法,同时,邀请居民参与共治,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实现社区‘共建共享共治’新局面,完善自治管理闭环模式,提升居民满意度。”
肖家河街道“门前五包”智慧系统建设
街道是城市文明风貌的一道缩影。在今天的现场工作会上,来自芳草街街道、桂溪街道、石羊街道、中和街道、合作街道、西园街道相关分管负责人也分享了“门前五包”示范街智慧化创建工作的推进情况。
芳草街街道于今年4月启动了玉林西路、紫荆南路“门前五包”示范街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分为环境秩序提升整治、“门前五包”规范落实和智慧化监管运营三个阶段,目前已完成前两个阶段。下一步,将依托网络理政中心智慧平台建设,在“门前五包”示范街部署感知设备,对街面卫生、出店经营、广告、乱摆乱放、噪音等事件进行监测分析。
石羊街道在智慧化创建方面则是通过推进平台升级,依托石羊社智通政务服务公众号,打造“慧勤务”自建事件枢纽平台,目前在“慧勤务”实现数字化城管事件的统一派发、统一处置,自7月3日开始运行以来,已完成16476件数字化城管事件的处置。
此外,桂溪街道、合作街道、西园街道以及中和街道分别介绍了在“门前五包”智慧化创建的相关工作情况,将持续推进“门前五包”智慧化管理,在智能化服务上持续发力,切实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着力推动“门前五包”管理
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
据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着力推动“门前五包”工作智能化、体系化、制度化、多元化,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创建“门前五包”示范街的过程中,肖家河街道以智能化、智慧化管理系统为抓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试运行及算法优化,成效显著。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区“门前五包”工作格局。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还将从“实施区域共治,明确管理主体”“强化引领示范,探索管理模式”“借力智慧手段,破解管理难题”三个方面抓好落实。持续加强管理共同体建设,通过发挥社会群团、街坊邻里的基础性作用,建立“5+N”(街道+社区+居民+商家+城管+其他)联合监督机制,引导商家积极履行责任区“责任制”工作,为夯实基层基础赋力。坚持共治共享的工作原则,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多措并举,推动区域共建、共治,为“门前五包”管理工作增添新的动力。
今年,成都高新区要建设14条智能化“门前五包”示范街,其中一环路南四段“门前五包”示范街建设初显成效。肖家河街道建设的“门前五包”示范街智能化管理模式,在全区“门前五包”示范街创建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希望各街道结合自身实际,高效推进“门前五包”示范街建设工作,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此外,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还将携手智慧城运分中心、数字化中心,建设并运用好24小时在线城市管理服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门前五包”问题自动抓拍、自动推送。定期聚焦抓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划定高发、易发问题管理区域,引导城市管理力量精准投放,破解城市管理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确保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效质并举。
文字:孔维睿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