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城乡社区灾害预警智防联控平台界面
10月26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获悉,彭州市社治委联合减灾所在龙门山镇开展的社区智慧减灾应急预警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中国首个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平台正式运行。
该平台基于彭州市与全国各地今年同步完成的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融入山洪预警、泥石流预警、地震预警等多灾种预警功能,并通过“叫应叫动”技术联动网格员和民众,服务民众安全。
安装在龙门山镇龙源村的应急广播
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而其中的典型——龙门山镇兼具地震、地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彭州市社治委联合减灾所在成都市智慧社区·社区灾害监测预警场景的基础上,在龙门山镇建立了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平台,通过在龙门山镇龙源村后坝河和蟠龙谷景区建设多个山洪泥石流监测点,并接入风普成果及多部门的地震、降雨、山洪、泥石流等监测信息,经过技术系统综合分析研判,突出综合预警与临灾预警,实现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强化预警指向性,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并对责任人的行动轨迹进行全过程留痕监督,确保“叫动”,实现靶向发布、闭环反馈,叫应叫动。
该平台自7月试运行以来,为彭州市基于2小时气象预报产出风险预警信息100余次,为本项目安装的监测点位报警2次。在有24小时气象风险预警的背景下,该平台在7月13日监测水位上涨1.5米时,发出山洪橙色预警;在无24小时气象风险预警的背景下,在7月31日11时40分,彭州市气象局发布短时强降雨预警3小时后,龙源村监测到涨水2.1米,平台产出山洪红色预警。
运行结果表明,24小时气象风险预警的准确率、短时强降雨预警的准确率、监测报警的准确率依次增加,展现了预报预警、监测预警、监测报警的持续滚动更新确实有利于越来越精准的预警。
安装在龙门山镇龙源村盘龙谷的监测设备
彭州市社治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平台融入了成都市智慧社区·智慧减灾应急预警平台,纳入网格员的工作内容,是“技防+人防协同”的典型案例,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积极探索。
近日,公开资料表明,国家拟增发万亿国债支持灾后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此,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长王暾表示,成熟、先进的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成为行业亟需。四川持续15年研发的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技术及其与风险普查成果融合形成的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技术,已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等单位试用并参与服务成都大运会安全。龙门山镇社区智慧减灾应急预警项目的验收及该技术在其他系列相关项目中的应用,标志着动态风险预警技术已从试运行阶段进入广泛应用的新阶段。
文字:郑其
图源: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