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建设发展健康状况“问诊把脉”,科学助力城市更新,成都高新区今年创新开展城市体检,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11月7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获悉,《成都高新区 2023 年城市自体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正式出炉,成都高新区获得一张健康高分“体检结果”。
成都高新区2023年城市自体检报告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在今年的城市体检中,创新探索一体化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机制方法,不仅通过城市体检查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城市社区建设短板弱项、提出整治措施,还结合正在开展的城镇老旧小区和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工作,通过特色指标评价及功能织补建议,紧密衔接和有效指引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支撑依据。
体检“把脉”城市建设
三大维度31个指标“诊断”促整改
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城市体检深化试点工作的要求,成都高新区选取新北社区、和平社区作为试点社区,选取肖家河街道作为试点街道,开展本年度城市自体检工作。其中,肖家河街道为成都市的两个试点街道之一。
住建部专家在新北社区新义路1号院调研住房维度体检
本次成都高新区城市自体检,通过设施调研踏勘、小区整体巡查、入楼入户检查、居民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试点社区内19个居住小区共计158栋住宅楼栋的数据采集,并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三个层面31项指标分别展开分析诊断评估。评估指标内容涉及房屋安全、住房功能、设施与服务、小区管理、特色活力等9个维度,较为全面地评价试点区域建设发展健康程度。
新北社区一老一小保障设施
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报告》结果可以看出,试点社区和街道的健康指数都处于较高水平。从住房维度来看,两个试点社区内居住小区虽以2005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院落为主,但在安全耐久和住宅性能两方面仍处于较好水平,且没有楼栋在燃气安全、水质水压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小区(社区)维度和街区上看,成都高新区近年来深入推进社区基础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在养老托幼设施、公共活动场地、公共绿地等方面都表现良好。
城市体检调研走访
与此同时,在体检的过程中,成都高新区也通过强化指标诊断分析,发现了试点社区和街道的一些问题短板,主要体现在小区停车泊位缺口明显、多功能运动场地覆盖不均匀、存在乱拉空中线路等方面。成都高新区通过本年度城市体检,摸清了试点社区住房、小区、街区多个维度的基本情况,掌握了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完善了存量片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数据基础,为进一步城市更新及精细化城市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我们将按照住建部和成都市相关要求,结合分析诊断结果,制定各维度的问题清单和整治清单,并对于重大问题形成专门的风险隐患清单并出具风险隐患通知书,将整治任务分解落实相关部门、精准调度、持续追踪,确保整治工作落实。”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专项特色指标体系
多维支撑冯家湾片区有机更新
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城市更新解决问题。本次城市体检选取的试点街道包含冯家湾片区,作为成都高新区的起步区,其建成年代较早,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亟待优化,也是成都高新区城市更新的重点片区。
住建部专家组调研冯家湾片区
据悉,为了科学赋能冯家湾片区城市更新工作,本次城市体检根据《成都市“中优”区域城市更新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其都市工业区定位,聚焦提高竞争力、加强承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制定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希望探索一种在类似高新技术开发区早期发展的工业片区中,基于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的城市体检评估路径。
城市竞争力方面,着重评估冯家湾工业片区老旧厂区是否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承载力方面,结合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评估,挖掘影响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关键因素;而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重点对片区的产业发展情况、空间利用程度、运营管理水平、产城融合发展以及企业意愿进行体检评估。
冯家湾片区更新建议
本次专项评估从现状用地、交通辐射、公服配套、景观体系、空间利用、产业发展、产城融合、运营管理、企业意愿等九个方面开展了创新性体检评估,并提出多功能运动场增补、文化中心提升、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提升、街巷立杆与停车整治、街道井盖与步行道整治、老旧厂区更新提升、老旧街区改造7大类项目建议。
“通过系统性、分层级指标项的分析评估,我们结合片区重点更新改造区域,抓准片区短板弱项,为片区有机更新提供有效支撑。”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以城市体检为抓手,以体检结果应用为导向,深度把脉、精准施策,进而完善城市各级配套服务功能、补足城市发展短板、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文字:黄启恒
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局供图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