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全球公认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不可或缺。”1月23日,四川省人大代表、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夏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向大会提交“推动和加强人工智能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和生态建设的意见”的建议,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让人振奋
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林夏将其凝炼成一句话——“求真务实又振奋人心”。他重点在“三个6”上做了圈注:2023年,四川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个经济大省中与另外三省并列第一;2024年,四川省GDP增速目标6%。“2023年,在持续承受各种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四川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鼓舞人心。”
作为来自成都高新区“创新军团”里的一员,对于政府工作报告里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部署,林夏以“催人奋进”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这是林夏第7次参加四川省“两会”,他关注的重点一如既往地以科技创新领域为主。
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未来工作部署里,他注意到一句话——“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报告明确提出要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民营科技企业代表,这让我感到很振奋。”
去年,ChatGPT的爆火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冲击和变革。今年1月17日,工信部对外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林夏谈到,人工智能是他此次参会的重点关注领域。在成都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他围绕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话题做了发言和交流。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推动全球产业格局和创新版图的重构,对于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至关重要。
此次参加四川省“两会”,林夏将向大会提交“推动和加强人工智能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和生态建设的意见”这一建议。采访中,他分析了我省目前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家底”。比如,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达26所,开设率居全国前列;在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等领域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产品培育,有完备的算力设施建设;在川设立了多个相关重点实验室;全省约有4万家人工智能及相关企业,近3年增速超40%,涵盖了机器人、无人机、智慧交通、数字文化等领域,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态势。
建议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生态建设
林夏谈到,过去几年,腾讯支持了130余所高校人才教学和竞赛,服务教育部产教融合育人项目。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也感受到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和生态建设上的一些困难。
对此,他建议应在人才培养结构、资源投入等方面进行探索,争取走出一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生态建设之路。
林夏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前沿探索的高端人才占比还存在差距,领军人才不足。据浙江大学统计,在人工智能博士培养方面,美国占比44%,中国占比11%。同时,在资源投入方面,高校缺乏与时俱进的教材、学习场景、仿真训练平台及算力等软硬件资源,为人工智能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了现实困难。另外,学研产协同机制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教育与产业供给需求脱节,特别是未能有效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产研协同优势。
针对以上短板,林夏提出相关建议——“先从完善顶层设计做起。”他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提出规范性指导,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挥创新优势参与产教合作,加强职业能力资格认证,实现人工智能的“从论文到车间”,探索人才与应用技能人才并重的人才梯度。
与此同时,加大对学校人工智能教育资金及相关设施的投入。鼓励各学校通过举办学科竞赛、建设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国际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科技教育,鼓励推广优秀案例范式,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培养效能。
在此基础上,深化政、校、企的协同合作,充分借力企业开放产品与教学场景进行结合,鼓励将算力等闲置资源对接人工智能教学、科研、竞赛等相关内容,推动各界人才会用、能用、善用国产芯片,破解芯片生态匮乏问题。“人工智能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和生态建设直接关乎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可以说,道阻且长,行将则至。”林夏笃信,只要各界持续协作和努力,定会探索出一条阳关大道,助力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发展。
文字:郑其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