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小站
古语有:“腐朽复化为神奇。”今有,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诠释“变废为宝,变废为能”的故事。1月26日,记者来到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园区外的“可再生小站”,看到一台高2米左右的智能柜机,中间为扫码回收区,市民可以将易拉罐、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放置在上面,回收成功则可获得相应“碳积分”和可再生知识科普,累积 “碳积分”可以兑换环保袋、贴纸等礼品。
回收塑料瓶,积累“碳积分”
“回收一个塑料瓶可减少10g碳排放,可供一盏25瓦台灯照明17分钟。”记者扫描智能柜机“低碳魔方”上的二维码,建立了个人账户,随后投入一个塑料瓶,屏幕上弹出了科普知识,账户上增加了10个“碳积分”。
可再生小站
“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参与者对垃圾回收减少的碳排放量感受更直观,也更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可再生小站”的建设方成都超可艾空间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越越介绍,这些回收物会由四川银谷碳汇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在分类分色、压缩打包后送到加工厂进行清洁、做成颗粒,再制成不同的产品,投入市场,“这样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循环经济闭环发展。”
“自从知道这个小站,每天我都会把办公室里的矿泉水瓶拿过来回收,步骤简单、方便,举手之劳就能为环保做出贡献。”市民陈女士说,最开始吸引她的是这里有趣的标语,后来渐渐形成了投放的习惯,“我才发现低碳生活也没有想象中复杂,做好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回收一个塑料瓶,也能为推动建设‘无废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小朋友们学习节能减排知识
“生活枯燥无味,低碳解救人类”“拒绝精神内耗,低碳嗷嗷重要”“做超有用废物,过可持续人生”……吸引陈女士的这些趣味标语挂在“可再生小站”各处,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刘越越介绍,除了设计上的年轻化,“可再生小站”强调趣味性和时尚感,设置了互动打卡,适合广大群众参与。
“再生×共生”主题艺术展览
为了展现低碳环保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可再生小站”还设置了“再生×共生”主题艺术展览,以XR、物联传感等新兴技术体验装置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的交互体验。“通过有机植物、数字艺术和互动装置的结合,参观者可以生成自己的虚拟数字形象,共同游览、打卡体验这个呈现人、自然、万物共生的数字场景,身临其境感受‘碳中和’。”刘越越说,充满趣味和未来感的空间,能引发大家对限制过量碳排放对于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思考,强化绿色低碳环保意识。
艺术展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大量使用秸秆砖、再生塑料、再生纸、绿植等可再生材料,减少设备生产和搭建过程中的碳排放,再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废弃物回收等途径,在90天的展期内综合碳排放35kg,基本实现低碳空间闭环。
“以可再生小站为示范点,既能帮助园区实现碳减排及再生循环经济,又能提升市民的艺术审美与环保意识。” 刘越越表示,接下来会运用更多新技术拓展低碳数字场景,邀请更多市民来体验,引发大家对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等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深入理解“无废城市”的建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据悉,这个“可回收小站”将会开放到1月31日。
文图:王雯丽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