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量大小和温度要注意,实时监控到”“湿度达到52的时候就把除湿器关掉”“送餐辛苦,注意路上安全”……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除了比赛场地外,这个拿着对讲机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各个角落,不论是风量、温度、湿度、电力、灯光等,都归他“一手监管”。
成都2024汤尤杯场馆运行部后勤保障组工程师耿学如
为了保障赛事顺利进行,52岁的成都2024汤尤杯场馆运行部后勤保障组工程师耿学如,活跃在赛事后勤保障的各个领域中,带领场馆工程团队身体力行,助力运动员顺利完成比赛,让观众们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
用对讲机安排比赛场地的灯光配合相关工作
5月2日,记者在场馆里见到耿学如时,中国羽毛球女队刚好赢下比赛,晋级半决赛。耿学如正用对讲机安排比赛场地的灯光配合相关工作,嘴唇有点干。出于对体育场馆和赛事的热爱,耿学如在2020年起就参与到成都大运会的后勤保障工作中,也曾在郑州邓亚萍体育中心、南京青奥体育公园、合肥体育中心、青海体育中心等场馆担任工程技术经理。
随时保持关注
尽管已经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耿学如在成都2024汤尤杯的保障工作中却丝毫不敢马虎。据他介绍,通过智慧化系统以及人工的操控,整个场馆的温度维持在22摄氏度左右;羽毛球赛事的风速要求是每秒钟0.2米,场馆的风速控制在每秒钟0.04米至0.16米;灯光的照度要达到1600……虽然在智慧化系统,但在人工操控方面,耿学如也是尽心尽力地随时保持着关注。
关注场馆运行动态
“这一点也马虎不得。”耿学如说,在正式比赛开始一个月前,自己和团队就进入到场馆运行调试中,将灯光、UPS(即不间断电源)、供电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对包括突发状态在内的所有情况都做了提前部署。
此外,耿学如还要负责物资保障、采购,竞赛场地布置、运行规划、餐饮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场馆运行多面手”。
风量、温度、湿度、电力、灯光等都归他“一手监管”
“我和团队的成员们随时都在相互提醒,在认真工作的前提下,也要注意身体。”尽管耿学如如此说,但记者从团队其他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耿学如往往是那个最早来、又最晚离开场馆的人,也很少吃到准点的午餐和晚餐。
近期,耿学如每天要在场馆里走上3万步,也曾有过“2点入睡,4点起床”的经历。“虽然辛苦,但是我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每次赛事成功举办都让我有很高的成就感。”当记者问及下一步打算时,耿学如精神百倍地说,“我很热爱这个事业,连续参加了成都大运会和成都2024汤尤杯,让我更加喜欢成都这座城市,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继续在这里‘发光发热’。”
文/图:孔维睿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