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泊科技
“今天到场的部门和平台分别是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发展局筹备组、数字经济局、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我们给企业带来了政策支持+场景机会+商业合作的组合举措,以解决公司当下面临的主要困难。”9月14日,在成都宜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泊科技”),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发展局筹备组李黎明处长表明了此次的来意。
听到这一番简单利落的开场白,宜泊科技副总张伟华噙着微笑的嘴角情不自禁又上扬几分,“这正是我们公司日盼夜盼的‘及时雨’,当下的心情就是两个字——高兴!”张伟华对记者说。
人工智能区域
多重利好政策叠加
从“给政策支持”向“给政策支持+场景机会”转变
9月14日早晨,成都下着大雨。9时30分,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发展局筹备组、数字经济局、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一行数人已齐齐冒雨赶到了宜泊科技。
宜泊科技,从企业名称里的“宜泊”二字便可猜到,这家公司和智慧停车相关。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现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全新AI智能停车系统由该公司量身定制,成都东客站、华西医院等处的智慧泊车位亦是由宜泊科技提供解决方案。据悉,该公司已服务于全国近10000家客户,宜泊车主应用注册用户超500万。
作为一家智慧停车领域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宜泊科技不断利用AI技术创新赋能停车板块。2023年,宜泊科技开始着手落地车路云一体化AVP(协同自主代客泊车)场景的打造和试验。这一发展的动作,也为宜泊科技带来了双重压力。
进企业调研
“我们希望打造一整个区域的AVP智慧停车,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缺乏这样区域化、体系化的应用场景。同时,建设资金也是一大难题”。张伟华说。
企业发展“爬坡”的过程中,宜泊科技遇上了困难。在前期企业走访调研时,成都高新区了解到宜泊科技所面临的难题。经多方协同,9月14日这天,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发展局筹备组、数字经济局、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一行人的到访,为宜泊科技带来了解决方案。
“针对宜泊科技的困难,我们带来了政策支持+场景机会+商业合作的组合举措。”一见面,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发展局筹备组李黎明便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组合拳”。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工作人员胡茂顺介绍了这一解决方案的亮点,是从“给政策支持”向“给政策支持+场景机会”转变。对于在成都高新区内自主投资建设车载智能系统示范应用场景的牵头投资建设企业,政策申报通过后,视评估情况给予最高1亿元的补助。
今年内
全国首个区域级AVP示范场景将在新川启动
这一“场景机会”,将落地在新川科技园内即将落成的5G互联科创园之中。李黎明详细阐释了选择将车路云一体化AVP(协同自主代客泊车)场景落地这里的缘由。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据介绍,新川创新科技园按照新加坡“花园城市”“小街区制”理念规划打造,是中国西部第一个中新合作共建园区,是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高科技产业。
“园区现拥有AI创新中心一二期、前沿医学中心等丰富的停车场景以及即将落成的5G互联科创园,致力于打造成‘未来城市样板间,未来产业试验田’。我们可以到现场去实地看一看。”听李黎明介绍到这里,宜泊科技的张伟华早已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情,一行人当即雷厉风行地转场前往新川创新科技园。
进企业调研
在5G互联科创园里,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舒丽莎进一步向张伟华释放诚意。“我们不仅提供场地,还会以商业逻辑评估出资参与共同建设车路云一体化AVP场景的方案。第一个点位就计划放在即将落成的5G互联科创园。”她讲到,力争在年内呈现一个示范点位,并逐步向新川其他产业园区、邻里中心等停车场推广,预计明年吸引至少3个主流整车厂接入。
“今天这两个小时让我非常高兴。此前公司一直焦虑的难题一举全部解决,不仅有了应用场景,还有了商业合作机会。可以说,成都高新区为企业解决困难做得既快速又精准。”张伟华对这套多重政策和支持措施叠加的纾困解难方案连连称赞。
他非常有信心地表示,难题迎刃而解后,下一步,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打造全国首个区域级AVP示范场景将加快推进步伐。未来,这一示范场景还将吸引多家主流整车厂接入测试,逐步形成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及国家标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特别是车载智能系统赛道发展。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助力一把,不仅为企业降低产业化前的“试错”成本,还为产品提供资质“背书”,推动科技成果更快落地开花,助力新川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未来城市样板间,未来产业试验田”。
视频:陈晨
文字:郑其
图片:梁磊
编辑:李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