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财政局获悉,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成都高新区坚持将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贯穿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把控资产购置源头,在国有资产的科学处置、优化整合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综合管理水平。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积极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跨部门的盘活、调剂,变“固定”资产为“流动”资产,坚决落实厉行节约的措施,高效利用资产潜力,通过点对点的精细化管理节约财政资金。其中,成都高新区推行的“物随人走”“共享调剂”管理模式,有效减少因人员变动导致的资产闲置和重复配置。2024年已完成预算单位资产调剂划转7批次42963项、价值6592万元。
同时,为持续拓展成都高新区优质教学空间,深入分析资产的性质、用途及高新居民需求,采取多模式盘活资产,利用现有资产对其提档升级,改建校舍2所,增加建筑面积约0.65万㎡,增加学位约0.14万余个,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此外,成都高新区对历史原因导致需处置的家具设备等资产共109项,在通盘协调后,部分资产由教育部门接收。上述事项既满足了部门需求,又避免了重复购买,做到了“物尽其用,财尽其效”的目的。
针对重点行业领域,成都高新区拟定实用性强、针对明确的管理办法与措施,通过加强监管、规范流程、提升效能等方式,确保重点行业领域资产的保值增值与规范管理。在规范公建民营方面,成都高新区结合实际拟定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管理办法,实现进一步规范运营和管理;在促进社区治理发方面,成都高新区为切实提高社区综合体运营实效并推动社区发展治理,拟定社区综合体运营管理办法,旨在从源头上减少财政资金支出、规范运营流程、强化服务监管;在提升教育管理方面,成都高新区细化配置标准,成都高新区制定教育专用资产配置标准,实现资产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类资产管理水平。
此外,在购置资产的初始环节,成都高新区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匹配”的核心理念,巧妙运用预算管理,双向促进资产购置的科学规划与严格把控。其中,督促成都高新区应急和消防部门充分考虑现有消防救援力量,科学统筹在建“三分钟救援圈”和“五分钟消防救援圈”建设内容,整合街道社区消防站和微型消防站的分类建站数量,优化消防车辆的配置和器材装备的采购使用,压减相关支出。在强化公共安全方面,会同主管部门与街道,在综合考量人口密度、分布距离等因素的前提下,对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了第一批设备231台,避免盲目采购和超量购置,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
据悉,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秉持“过紧日子”的思想,整合单位低效资产,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和高效调剂,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最大化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成都高新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实惠。
文字:孔维睿
编辑:李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