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在全球创新浪潮席卷之下,知识产权的地位愈发凸显,它不仅是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记者1月5日获悉,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达43137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达155.7件,同比分别增长19.54%、28.72%。如何让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实现真正的价值转化,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课题,成都高新区正通过其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盈创动力,探索解答这一命题。
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探索中,通过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积极实践,一套多层次的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模式逐步成型。
活动现场
2024年,随着全国首单以知识产权为担保的民营科创企业债券(CB)与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ABS)的推出,盈创动力探索出企业“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的新路径。
2024年7月2日,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的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发行了全国首单以知识产权为担保的民营科创企业债券(CB)。该产品为首批民营企业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试点项目,由浙商银行开具风险缓释凭证(CRMW),中国农业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盈创动力担任债权代理人、质权人。
活动现场
据介绍,该产品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及债务融资工具领域实现了三大创新突破。这其中包括创造知识产权融资新模式,民营科创企业债券首次以知识产权作为担保,标志着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融资新模式的成功实践。同时,首次引入双增信机制,该债券采用了“知识产权担保+CRMW(风险缓释凭证)”的双重增信机制,为债券提供了额外的信用保障,有助于吸引投资者,保证债券顺利发行。此外,引入公证债权文书机制,该债券在发行过程中创新引入了公证债权文书机制,为债券的发行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活动现场
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胡庚认为,此次创新试点是对其知识产权含金量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拓宽了科技创新型非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这将有利于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巩固在纳米孔基因测序领域的领跑地位。”
另一创新则聚焦于2024年7月5日,盈创动力与多家机构共同参与设立的“兴业圆融—成都中小担3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并设立。这也是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该项目的产品储架规模达10亿元,成都高新区首期发行规模为1.4亿元。包括圣诺科肽、语言桥、成都泰美克在内,本期ABS产品入池企业包括中试平台、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9类别共14家,发行企业拥有专利2718项,项目底层资产包括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活动现场
据悉,盈创动力将持续推动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不断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促进科技金融政策性产品创新,为实现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向高质量发展资产转化、知识产权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积累经验。
作为成都高新区深化布局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盈创动力正积极打造一站式科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知识产权金融多层次综合服务生态体系。
在线上服务方面,盈创动力打造“知产融”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聚焦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提供知识产权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专利保险和上市服务等一体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满足不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提供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机构、企业等多方联动的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及融资渠道。
在线下服务布局上,盈创动力积极推动成立“知产融”服务中心三大服务站点,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开展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线下服务,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生态体系。
除此之外,盈创动力联合专业领域内头部机构通过开展“知产融”系列沙龙,聚焦知识产权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搭建企业与政府、专业机构的交流平台,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融资能力,为成都高新区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1场次,参与人次800余人。
文字:孔维睿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申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