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邓波
2025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波向大会提交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畅通“双循环”,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交流新高地》的建议。
邓波在建议中开门见山地提出,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成都拥抱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他认为,成都应以“外贸”为抓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交流新高地。长远来看,这对推动成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无论是在城市功能定位上,还是优势产业上,成都外贸面向‘一带一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邓波在建议中分析到,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定位来看,北京注重全球政治往来,上海聚焦金融开放与合作,广州突出全球城市治理,深圳强调创新创造……而成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等“得分项”。
邓波进一步阐明了成都的产业优势在何处。他表示,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和产业数字化方面有较大的需求。而成都的智能制造和产业数字化已布局诸多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了在共建“一带一路”上的产业基础、人才及产品的竞争优势。
看到成都自身优势的同时,邓波也意识到成都的不足和短板,“成都外贸沿‘一带一路’发展还存在很大挑战”。邓波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于对企业集群整合专业度不足,成都本土企业出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出海动力不足,政策精准度不够等问题。
邓波建议,成都应把“外贸”作为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重点和特色。为此,他在建议中梳理出成都企业抱团出海抢占“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市场、增强政策与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力等具体“方法论”。在本土企业“抱团出海”方面,邓波建议,可采取政府引导组建区域外贸商会,由商会搭台、链主带头的高质量产业链组团向外发展以及国企牵头,探索和民企的多种合作方式。
“全产业链‘走出去’才有竞争力,绝不能单打独斗。”在他看来,本土企业“抱团出海”的重点是基于对目标市场充分研究之后对症下药的高质量全产业链组团出海。而推动“国企+民企”有机组合“抱团出海”,则可放大本土产业链多种所有制整体竞争优势。
邓波还建议要引导金融机构定制金融产品,为面向“一带一路”的外贸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适应性强、含金量高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政府及商会应加强政策引导,并完善多层级联动的应急处理机制。
在当天的联组会上,邓波作为代表之一进行发言,并针对该建议进一步做了阐述。“我们坚信,聚焦‘国企+民企、内外双循环的全产业链高质量输出’的外贸模式,三到五年成都必然成为中国国际经贸合作新高地。”
邓波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作为蓉商,智元汇将立足成都,紧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的机遇,为开创成都国际经贸合作全新局面发挥自己的力量。
文字:郑其
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