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场示意图
记者18日从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获悉,成都高新区在治水工作上迈出新步伐——构建起人机协同立体化巡查体系,为污水下河整治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据介绍,自2024年7月起,成都高新区借助高新科技手段,利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巡查。在新川科创园前沿医学中心二期楼顶,一座仅1平方米的无人机机场投入使用,无人机肩负起周边5公里范围内河域的巡查重任,涵盖李家河堰、沙河沟等河流,以及中和街道成自泸高速以东区域、新川片区。
人巡+无人机巡查工作现场
据介绍,与传统依赖人力徒步或车辆巡查的方式相比,无人机巡查优势明显。它每小时可前往重点区域巡查1次,每次覆盖范围超1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同时,还能精准定位黑臭水体、污水排放口等问题点位,有效减少人力成本,提升水务管理效能。
无人机巡查实时画面传输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初步实现“人巡、智巡、无人机巡”的梯进式巡查。无人机每天巡查里程超50公里,累计巡查时间超88分钟。工作人员通过联和知水智慧水利平台,能实时查看巡查数据、标注结果并跟进处置进展,实现问题全流程闭环管理。
无人机巡查操作届面展示
“未来,我们计划持续拓展无人机技术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结合AI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升级立体化巡查体系,为守护区域水环境、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文字:孔维睿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李艺萱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