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
7月17日,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迎江社区袋鼠台球室内很是热闹,20余名刚结束午间高峰配送的外卖骑手,正围着台球桌展开友好切磋。“朴朴杯”员工台球友谊赛的举办,拉开了社区首届骑手节的序幕。“既能歇口气,又能交些同行朋友,社区把我们的需求放在了心上。”骑手小张的话,道出了不少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而这样的获得感源于迎江社区围绕新就业群体打造的服务体系——从解决配送难题到搭建参与平台,一系列扎实举措让他们在城市里安身更安心,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
“以前进小区送单要登记,遇上雨天排队更急人,现在扫‘安心码’直接进,一趟能省5分钟。”在迎江社区领馆区1号小区门口,骑手李师傅对着入口处的标识牌扫码,几秒后便顺利进入。这是社区为打通配送“最后100米”推出的关键举措,目前辖区17个小区已实现“安心码”全覆盖,骑手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针对大件配送“搬不动、进不去”的问题,社区在领馆区1号小区等点位开辟重货专用通道,配备免费推车,让货物能直达单元楼;在小区外围规划30余个专属停车位,解决“停车难”,从“进门”到“通行”再到“停车”,全链条的便利让配送更顺畅。
除了工作便利,日常关怀同样细致。党群服务中心旁的“爱心驿站”常年开放,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等物资随时可取,今年已服务骑手超600人次。“天热时来喝瓶水,累了坐会儿歇脚,像个临时的‘家’。”骑手王师傅说。而“心理舒缓沙龙”“职场微课”等活动,更从心理和技能层面为他们“充电”。
法治保障同样不缺位。社区组建的3支“迎江有法”普法队伍,由16名司法骨干组成,线上线下提供劳资纠纷、事故处理等法律咨询;联合交警开展安全培训,为“车轮上的工作”筑牢防线。从实际困难到权益维护,全方位的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干事更有底气。
“昨天送单时看到3栋楼下消防通道堆了杂物,我就拍了照片报给社区。”骑手张师傅如今多了个“新身份”——“骑手微网格员”。目前,社区已有10名优秀骑手加入这一队伍,他们利用走街串巷的优势,化身社区的“流动探头”,累计上报消防隐患、井盖破损等线索16条。
在服务居民上,他们更是“好帮手”。代扔垃圾、帮独居老人搬重物、上门查看老人居家安全……骑手们在配送途中已提供便民服务超200次,23位独居、空巢老人因此受益。“他们每天在社区里转,比谁都熟悉情况,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区负责人说。
迎江社区给骑手们开会
为鼓励骑手积极参与,社区推出积分兑换机制,骑手们的每次巡查、服务都能累积积分,获得正向反馈。这种“付出有回报”的激励,让越来越多骑手从“被服务者”变为“参与者”。
从解决“配送难题”到凝聚“治理合力”,迎江社区的实践,正是成都高新区基层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成都高新区迎江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将持续通过把服务做到心坎上、把力量聚到治理中,促进新就业群体与社区的‘双向奔赴’,绘就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图景。”
文字:孔维睿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申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