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工业“跨栏跑”,我们的后劲在这里

2023-12-28 20:54:46 

老工业城市泸州,曾经以“天长地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观察今天的泸州工业,“天长地酒”的底色还在,并与百亿、千亿、园区、产业链、数字化这些高频词一起,构建出新的产业版图。

同时,泸州工业也面临要素、市场、技术等诸多挑战,正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国际上的一场局部冲突,周边一场持续的干旱,一次产业政策的微调,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营销模式,都会让泸州的企业经营起落沉浮。

传统产业如何不成为夕阳产业?优势产业如何继续领跑?新兴产业如何不点错“科技树”?正在“跨栏跑”的泸州工业后劲何在?只有在一线寻找答案。

百年跨向一秒

泸酒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技艺的维度是以百年为单位,而在智能化包装的维度上,现在是以秒计。

在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这里灌装酒速度有多快?答案是每秒钟4瓶。已运行的泸州老窖特曲智能化包装高速线已经达到每小时1.2万瓶。

这一数字还将被刷新。

待泸州老窖智能化包装中心技改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从白酒酿造到成品出库的完整生产链条,使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升级为集白酒酿造、制曲、灌装、仓储、物流、科研创新、旅游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中心。

“平均每秒钟有7瓶小郎酒被开瓶”,郎酒泸州浓酱兼香产区智能立体库墙面上陈列的记录,是郎酒产量巨大的见证。

郎酒泸州浓酱兼香产区智能存储配送仓库。

与巨大产能相匹配的,是脚下这座智能立体库——西南白酒行业内第一座建成投用且最大的智能存储配送仓库。在这里,成品酒输送、分拣、码垛、出入库等物流作业全过程自动化,年出入库量可达12亿瓶。

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么大的工作量,工作现场静悄悄,数据在电脑里跑,物流就向全国延伸。

“正式投用的智能立体库,将为新时期郎酒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前进动力,也将为实现郎酒兼香百亿目标提供坚实保障。”郎酒泸州厂公司总经理汪健说。

人工迈到智能

在率先搅动酿酒智能化领域的泸州,智能化已经覆盖从酿酒生产到成品管理以及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

酿酒生产智能化,如何保证出酒品质?

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酿酒车间。

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项目在这方面作出示范。“智能化并不是颠覆一代代酿酒匠人传承的传统工艺,而是对传统工艺精髓的继承发展。”泸州老窖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秦辉介绍,近年来,泸州老窖响应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智能化发展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的酿酒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研究开发及示范应用工作,将仿真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在线检测、传感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应用到白酒生产过程中,构建了基于“在线参数+理论模型+专家经验”的智能决策系统,在提升优质酒品率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在郎酒泸州浓酱兼香产区项目车间,一边是机器摊晾,一边是人工上甄。人工机器并肩作战的场景已成为泸州酿酒行业新时尚。

醉清风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小曲清香智能酿造示范车间。

在醉清风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小曲清香智能酿造示范车间,机器人手臂通过智能传感器感知温度,精准撒出粮糟,这里包括上甄这一难度最大的生产环节均已被机器人取代。当日,生产线投粮12吨生产,车间却只有寥寥10余人,这里已实现全智能化生产。

“在业内率先提出并建成‘智酿云’白酒工业互联网平台。”泸州白酒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高和介绍,平台衔接整厂63道数字化酿造工序和20000+工艺实时监测点,将酿酒生产从传统感官判断为主的“可知化”升级至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主的“可视化”,综合提高生产效率3倍以上。

“含金”争向“含绿”


四川天华集团通过内部挖潜、自我提升,为企业拼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走进四川天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排放的烟气与百鸟轻啼共存的场景,让人感慨:今天的化工厂已不再是过去印象中气味浓重、鸟儿也不愿栖息的地方。

挺立的大烟囱缭缭升腾的烟气,是环保治理后达标排放的废气。排放标准在达标基础上再提升,这是天华集团今年做的一件大事。厂区内,动力车间脱硫超净排放技术改造正在加紧进行,明年即将实现超净排放,届时将实现污染排放超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达到国内同行业排污标准“天花板”级别。

“这是企业倒逼自己。”天华集团副总经理刘斌说,按照企业以前排污标准达到的水平,泸州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企业就会相应地受到生产负荷限制。

“限制生产负荷,企业就要面临损失。”刘斌说,企业主动将排放标准升级到超净排放的国内最高标准,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将不再受到生产负荷的限制,也就不再因污染物排放带来生产上的损失。

动力车间脱硫超净排放技术改造是天华集团正在实施的诸多技术改造中的一项。“今年是集团技改项目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天华集团生产部部长郭大林介绍,集团今年投入近2亿元,重点实施合成氨冰机节能技改等100余个技改项目。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后,每年将为公司创效近5000万元。例如,年初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的220吨锅炉节能技改,每年就将为企业节约电费530万元,减少碳排放5000余吨。

不止如此。从33天到396天,天华集团乙炔装置运行周期实现10倍跨越,迎来“超长待机”,赢得了宝贵的利润空间。背后是十年如一日倒逼自己的技术突破。

当初,乙炔装置从乌克兰引进投产,每33天就要停产检修一次。如何让这个“外来客”走好本土致富路?面对国外壁垒森严的技术封锁,工程师王荣念和技术攻坚团队一起,发扬工匠精神,鏖战3000多个日日夜夜,进行了上千万次探索、尝试,调整了1700余万组数据,实施了27项技改方案……最终,创下乙炔装置连续稳定运行396天的世界纪录,每年创造效益3500万元以上。

长江奔向黄河

“眼下,黄河边的‘泸天化’正在宁夏银川快马加鞭地扩建。”12月19日,泸天化(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九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学宁告诉记者,年产30万吨高效复合肥项目一期即将在银川投产。

位于宁夏黄河边年产30万吨高效复合肥项目一期 实景图。泸天化(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在泸州,货卖全国的除了一瓶酒,还有一袋肥。被誉为“中国现代尿素工业的摇篮”的泸天化,哪里有市场就把生产基地建到哪里。待宁夏银川基地建成后,将与四川泸州、重庆江津、广西南宁共同形成泸天化在全国的4个复合肥生产基地布局。销售版图一再扩大,辐射范围从长江拓展到黄河,泸天化把一袋肥卖到了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让人振奋。”冯学宁说,泸州市未来将形成能源化工1000亿元产业集群,与之一样让人振奋的还有公司的发展蓝图:5年内,复合肥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年产200万吨,年销量争取突破150万吨。届时,企业将挺进全国复合肥产销量前十强,真正意义上进入全国复合肥行业第一梯队。

与泸天化外拓策略不同,天华集团正在致力于拓展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品,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规划延链项目,拓展下游产品。

目前,天华集团投资6亿元,正大力推进中蓝公司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资产并购,旨在进军中高端市场。同时,总投资47.5亿元的14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目前也已完成可研评审。未来,该集团将形成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链并列运行的格局。

火电联向气电

近100年前,税西恒在泸州建设了第一座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水电站,从此泸州城有了星星点点的灯光。

跨越近100年时光后,在江阳区江北镇,以煤作燃料的川南发电公司旁,泸州首个以天然气为燃料进行发电的重型燃机项目——川投天然气发电项目正在推进。

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目前,川投天然气发电项目已完成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浇筑、主厂房桩基工程开工、主厂房基础出零米三大里程碑节点,正在向第四个里程碑节点冲刺。2023年,项目已完成投资8.34亿元。

川投(泸州)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剑平介绍,该项目2025年建成投产后,泸州火电装机容量将实现翻番,成为川内最大的火电电源点。届时,处于四川电网末端的泸州,将多一个强大的“充电宝”,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将得到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项目创造了5个月取得核准的“川投速度”“泸州速度”,并在今年7月31日全面开工建设时创新实现了项目用地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在3天内“四证齐发”,刷新了省内电力项目建设施工许可办理全流程的新纪录。

采访现场,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交织、人工与智能交叠、绿色与创新结合,正是我市工业产业的发展脉动所在。


记者手记:

泸州项目一线,采访为啥不能说方言?

在两天时间里,“工业产业提质增效”采访组深入化工厂、酒企、园区等一线,深度了解、挖掘化工产业集中集约、绿色发展,白酒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建设等一系列提升产能、增加产值的创新举措、亮点特色。我们与企业高管、车间主任、项目现场负责人、生产一线工人等面对面、零距离采访,聆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获。

与以往的采访不同,此次采访记者和受访者的交流,绝大多数时间说的是普通话。于是,采访结束后,我们习惯性地问一句:“您是哪里人?”

河北衡水、宁夏青铜峡、山东临沂、辽宁葫芦岛、重庆江北……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深耕泸州高质量发展建设一线,为这座城市注入新力量。同饮长江水,共品泸州酒,这些“新泸州人” 已经深深融入泸州。他们听得懂泸州话,也可以会一些泸州话,拼搏奋进中,他乡已成故乡。

王荣念是河北衡水人,来天华集团工作了18年。作为工程师的王荣念和团队成员一起,用10年时间,将企业乙炔装置周期运行从33天提高到396天,实现10倍跨越,创造了我国天然气制乙炔装置连续稳定运行的世界纪录。“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天华集团工作。这里的生产、科研氛围都不错,给我们很大的成长空间。”王荣念说,在泸州干自己喜欢的事,成就感满满。

“我又要去一趟宁夏银川,30万吨高效复合肥项目关系到我们的总体布局和未来的发展。”泸天化(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九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学宁是宁夏青铜峡人,大学毕业后进入泸天化工作。25年来,他早已和泸天化以及泸州融为一体。冯学宁说,泸州的酒闻名全国,我们也要让泸天化九禾生产的复合肥进入亿万农家,享誉大江南北。

在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南区内,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是赵丙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这看起来“不起眼”的地方,泸州老窖包材采供中心总经理赵丙坤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白酒智能化灌装和仓储的研究、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推动包材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赵丙坤来自辽宁葫芦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历时6年攻克了白酒盒装产品数字化检测及封装关键技术,生产速度由过去的每小时灌装7000瓶,提速至每小时灌装12000瓶,实现了白酒灌装生产全环节自动化,攻克了白酒盒装产品数字化检测及封装的“卡脖子”问题。此举填补了行业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启了白酒智能化灌装生产的新纪元。

“我的确有点忙,采访时间不能太长了哈。”面对记者的采访,重庆江北人聂增远直言自己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不停,天天罗汉、黄舣两地跑。聂增远是泸州老窖酿酒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部经理助理,机械设备管理专业毕业的他,参与、见证了泸州老窖智能化酿酒生产线的建设、投用和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已彻底放弃在直辖市重庆生活,全家落户泸州、扎根泸州了。”聂增远说。

……

海纳百川,聚才引智。在“千里马”竞相奔腾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波澜潮涌的新征程中,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随着泸州人才政策不断升级和“酒城人才聚集行动”的推进,优秀人才在泸州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价值有回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像王荣念、冯学宁、赵丙坤、聂增远等一样的“新泸州人”汇聚酒城,行千里、致广大,成为推动泸州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新力量、新源泉。


作者:张涌 许亚琴 周丽 牟科

编辑:刘昌灵

责任编辑:谢蕤

审核:徐勤勇

摄影:牟科

实习生:牟华蕾

来源:泸州日报


热门评论
打开成都高新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
泸州工业“跨栏跑”,我们的后劲在这里 2023-12-28 20:54:46
11个高速项目同日开通 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800公里 2023-12-28 20:53:54
加快构建老年助餐网络 明年四川将实施老年助餐服务三年行动计划 2023-12-28 20:51:46
行动方案出炉!四川将这样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3-12-28 20:51:08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调研行 四川:振兴产业发展 提升服务能力 2023-12-28 20:50:14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调研行 四川: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3-12-28 20:49:41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调研行 四川: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增进群众健康 2023-12-28 20:48:18
四川省首批40个消费新场景拉动消费超过1000亿元 2023-12-27 21:04:40
通车在即!四川多条高速公路“猛”刷进度→ 2023-12-27 21:00:53
揭秘成自宜高铁 2023-12-27 20:57:07
没看够!下载个成都高新呗!
成都高新 有态度的新闻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