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文脉传承,弦歌不辍
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在上下五千年的长河里寻找它的踪迹
青铜耀世,追溯古国秘境
剑阁崔嵬,凝望秦时明月
三代文豪,传承勤廉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过去一年多里两次来川视察,在三苏祠、古蜀道和三星堆考察调研,殷殷嘱托“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2024年四川省两会之际,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对话·文脉传承》——跟随省人大代表的履职脚步,重访四川文化地标,看文润巴蜀,话传承创新。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眉山1月22日讯(四川新传媒集团省两会特别报道组 记者 戴璐岭 谢川霞 周琼 杨译焮 摄影报道)“讲解的时候不能就物谈物,要把三苏精神融进去……”徐丽的培训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那咱们今天先到这儿,刚接到通知有两组游客进馆,你们快去吧!”说罢,年轻的讲解员们一路向博物馆大门口的方向跑去。
眼下正值眉山三苏祠旅游淡季,但馆内的12名讲解员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难得的业务培训也时不时被临时到来的游客讲解需求打断。
讲解员们的培训导师徐丽,是四川省人大代表,也是眉山市东坡文化旅游景区管委会文物宗教部部长、文博研究馆员。在三苏祠博物馆工作的41年间,徐丽撰写了博物馆的几乎全部讲解内容。
徐丽给年轻讲解员培训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正是徐丽以讲解员身份为总书记介绍了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等内容。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徐丽回忆道,“总书记留下的这句话,在近年来三苏祠越来越火爆的人气中不断得到了印证。”
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的三苏祠博物馆,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从业以来,徐丽长期活跃在三苏文化研究的第一线,“我们从诗文、史料出发,专注于研究三苏祠自身历史文化、眉山地域文化和三苏文化,这三者的关系。”徐丽介绍,对三苏在眉山的历史梳理已完善,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这十六字的苏家家训家风。
三苏祠
徐丽指着三苏祠内“程夫人教子”“不残鸟雀”这组漆画向记者举例:苏轼幼年,家中院落筑满了鸟巢,母亲程夫人告诉他,绝不能捕杀鸟雀。过了几年,苏宅的树上,飞满了鸟。“程夫人是在教导兄弟二人要仁爱,爱惜一切有生命之物。这种推己及人的教育、善解人意的同理心,对苏轼、苏辙影响很大。”
“苏轼一生漂泊,在官场频频遭受打击,却仍然保持乐观向上、清廉爱民的态度,跟眉山传统的民风民俗和良好的家风家教是分不开的。”徐丽说。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三苏文化的研究也正不断深入。“苏轼辗转过的黄州、惠州、儋州,家乡眉州,病逝的常州等地,每年都会轮流举行一次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每次的主题都不相同。”徐丽在上一届论坛中,以三苏祠馆藏书画作品《东坡石铫梅花图》为研究对象,所撰写的东坡美学相关文章被选为优秀作品,“新的角度看东坡,就会有新的收获。”
徐丽正在研究三苏文化
去年,徐丽当选省人大代表。也是同一年,三苏祠的接待量大幅上升,仅1至10月,游客数量就突破了134万人次,比往年翻了接近6倍。徐丽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要守好传统文化阵地、持续研究三苏文化的现实意义,把三苏文化讲给更多人听。”
讲解员是游客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对此,徐丽深以为然。这两年,她依据自己多年的讲解经验和研究撰写了三苏祠博物馆导览解说词《苏祠漫步》,又结合馆藏文物研究工作,编写了《名人与三苏祠》。这两本书成为新入职讲解员的必备课本,也成了游客了解三苏祠的畅销读物。
为了让游客对三苏文化了解更深入,徐丽还对讲解词进行了修改。她把展现苏氏家风家教故事比重加大,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从中汲取智慧,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秀。”
一年的履职调研,让徐丽越来越关注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今年两会上,我的建议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博物馆内现有文物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工匠型、专业性人才。”徐丽认为,培训后达到考核标准的,可以为其颁发相关资质,让他们在工作中“老带新”,实现技艺传承,让现有资源“活”起来。
出品人:雷和斌
总策划:戴璐岭
记者:谢川霞、周琼
摄影:杨译焮、周琼
剪辑包装:杨译焮
美编:吴鉴桥
编辑:李雪艳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