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油公司”模式改革后,油田各基层单位围绕“做精油气主业、缩短管理链条、提升服务效率、增强经营理念”,持续深化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新型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他们打破条块管理壁垒,集结油藏地质、采油工艺、产能建设、生产运行、科研技术各路“精兵强将”组成专班,集中力量办大事,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发展过程中难点、堵点问题。
为推动工作早日见效,专班成员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靠前指挥、统筹协调,他们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以精诚团结、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打出具有专班特色的“组合拳”,他们各抒所长、通力协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成为开拓创新的“先行军”,探索实践的“试金石”,拼搏肯干的“攻坚队”。 文/王玉
●名称:采油二厂补孔专班
●效果:专班推进补孔会战,深化水驱井网综合利用挖潜,目前共实施水驱油井补孔459口,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2吨,化学驱油井补孔64口,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1吨。
集中力量聚力抢产夺油
作为长垣老区主力采油厂之一,采油二厂2023年将生产靶心瞄准水驱井网综合利用挖潜,从去年8月份组建补孔专班,全面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高效推进补孔会战,截至目前,共实施水驱油井补孔459口,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2吨,化学驱油井补孔64口,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1吨。
专班推进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补孔会战体量巨大、时间紧迫,专班成员从施工前期就做好准备,加班加点地进行工艺设计编制工作,通过积极协调油田管理部、地质研究所等4个部门,超前收集地质方案、井场示意图等6项基础资料,实现措施井资料统一“打包”流转发放,大幅度缩短施工准备时间。
激发活力、提升效率,补孔专班以目标为导向,严控施工节点。专班成员始终坚持驻扎在生产现场,第一时间掌握补孔进展,分析补孔效果,协同推进方案组织、场地处理、队伍协调等工作,现场始终保持着80至120支队伍同时进行施工。
补孔,是对已钻遇层系未射开的潜力油层进行补射,以提高地层供液能力。如何让每一口井的补孔措施发挥最大效能?为此,补孔专班着力优化单井设计,完善应用小直径射孔工艺,单井设计优化比例达100%,实现通径95毫米以上套损井的免大修直接补孔,缩短躺井时间30天。
同时,他们还把补孔措施挖潜方案的质量放在首位,明确“1234”补孔挖潜技术界限,即立足解决提高水驱动用程度这一关键问题,确保采油井补孔前日产油须低于2吨,补孔井位于原井网注水井报废区等3个区域,主要挖掘注采不完善型等4种类型剩余油,为采油二厂完成产量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文/摄 本报记者 王继红 特约记者 谢牧天通讯员 杨晨
●名称:采油三厂聚驱和三类油层提高采收率专班
●效果:专班的成立构建了现场试验运行效率提升新模式,促进了一类油层聚驱后现场试验稳步推进,试验起步效果达到数模预期。
专班“会诊”解难题 上下联动保实效
“现场试验无小事,我们要像关注产量波动一样对待现场试验发生的每一个细小问题,试验井的时率是必须要保证的,不能打一点折扣!”
“我们采收率室集体加班会战,优化单井注入方案以保证注入井连续注入。”
“我们作业区技术干部直接下沉到小队帮助清洗拆卸阀组,确保不关一口井。”……
这是采油三厂聚驱和三类油层提高采收率专班的会议现场,总地质师林立带领地质研究所、技术发展部、油田管理部、工艺研究所、作业区相关人员正在讨论如何保证注入井时率。像这样的会议,自该专班成立以来,已经累计召开30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20余项。
大庆油田聚驱后油层仍有40%以上储量存留地下,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当前,低初粘、自适应等多个重点项目在采油三厂开展现场试验。以聚驱后无碱中相自适应驱油体系试验为例,它是油田自主研发的高效驱油技术,采油三厂开展现场试验时,由于驱油体系新、现场工艺新,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
“虽然我们采收率室技术人员对三次采油动态分析调整经验丰富,但现场管理方面却欠缺很多,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专班的成立,给我们带来很大帮助,厂领导大力支持,各部门高度重视,油藏、生产、工艺各个系统通过专班充分融合、集中‘会诊’。形成解决方案后,上下联动配合,行动反应快速,合力解决问题、推进项目,确保了现场试验各项调整措施执行及时到位。”地质研究所采收率室主任李雅涛说。截至目前,该项目已顺利转入自适应驱油段塞,累计分析各节点粘损1000余样次,实施各类方案调整120余井次。
文/摄 本报记者 宋美娜 通讯员 李红梅
●名称:采油四厂措施一体化专班
●效果:水驱油井压裂200口井,阶段累计增油5.68万吨,杏6-33-751油井自2023年3月9日压裂开井以来,增油效果显著,初期日增油12吨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增油1456吨以上。
精准措施挖潜 激发老井新“活力”
2023年,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有效落实油田公司措施提效专项工作部署,在杏北开发区水驱年重复压裂比例65%以上、潜力井数少的大背景下,采油四厂措施一体化专班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水驱油井压裂200口井,阶段累计增油5.68万吨。
如何保证压裂措施“挖”准方向、“抠”出成效?采油四厂围绕“4221”措施增油为目标,以精准措施挖潜作为突破口,从组建新机构、挖潜新对象、建立新标准、探索新工艺、应用新模式五个方面找“亮点”、以“新”提效,创新提出“组长初审、专家研判、联合会审”多级审核制度,严格把控方案质量,油井压裂初期增油呈逆势上涨,由3.7吨上升到4.6吨。
通过积极推动“地质工程一体化、组织运行一体化、施工保障一体化”措施一体化措施管理模式,采油工程人员现场“查入井材料、查替挤液量、查扩散时间、查喷嘴返排、查完井质量”,地质技术人员紧盯施工设计、启泵压力、施工曲线,确保施工细节、追压裂等过程无差错。
目前,该厂促使压裂高效井比例同比去年增加28.7%、单井计产天数增加25天、施工周期缩短1.3天。全年在压裂井数同比减少55口的情况下,油井压裂年增油贡献增加了1.06万吨,单井初期日增油量由3.7吨上升到4.6吨,压裂井增油强度是长垣老区采油厂平均值的1.6倍。
杏6-33-751井于2017年投产,是采油四厂杏七区中部的一口三次加密井,在压裂前由于泵况问题关井,长期处于待作业状态。2023年3月份,通过措施方案将检泵和压裂作业合二为一,不仅达到增油效果、节约成本5万元以上,还达到油田公司“4221”标准值的3倍以上,成为杏北开发区当之无愧的高效井之一。
文/摄 本报记者 焦丹 通讯员 王雨
●名称:采油十厂套损井治理专班
●效果:已完成套损套变油水井225口治理工作,累计恢复产油10116.5吨,累计恢复注水105407立方米,为油田稳产、完善注采关系提供有力保障。
为原油稳产注入“强心剂”
油井套管好比人体皮肤,是保护井筒的外壳。近年来,随着开发时间增长,朝阳沟油田受泥岩吸水蠕变与膨胀、油层出砂、固井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油、水井套管变形、损坏日趋加剧,每年因套损影响的产量达1.2万吨。
针对套管状况逐年恶化,套损井逐年增加的实际,采油十厂按照盘活老井资源、提升措施效益思路,积极协调运行动力。2023年,由工艺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套损井治理专班,积极推进套损井治理专项工程实施。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套损情况,套损井治理专班技术人员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以区块地质、开发、工程三方面数据为基础,研发了“套损防控预警系统”,综合评判套损风险,预测套损井。
同时,为了及时发现注入异常井,将套损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专班技术人员结合不同油藏套损因素,实施针对性工艺预防和生产管控手段。从布井、钻井、投产、注水、方案调整、现场管理等环节,开展油水井管理全过程监督,从新井固井质量、套管型号选择、井组注采关系、水井允许注入压力等,分析套损隐患可能存在点位,展开“一井一策”查漏补缺工作,确保套损井预防做在先,减少套损增量见到实效。
套损治理七分在防、三分在治。精定措施,是套损井治理的关键。专班技术人员立足现场井况,对油水井做好“望闻问切”,巡检观察现场地面有无外漏,分析油水井注入采出状况变化原因,普查问询作业现场管柱情况,作业措施后评价损失恢复效果。“查明病因”,明确单井的套损深度、损坏情况,四步一体,针对性地制定修复措施。
针对套损产生的主要根源性问题——地层压力不均衡,套损井治理专班还形成了立体防控治根源、提控结合稳形势的治理方式。
为了避免“就套损治套损、就单井治单井”,在套损井治理过程中,技术人员转变工作思路,突出井组注采系统完善,以此提升采收率,提高动用程度。实现了从单井治理转向井组治理,由单井恢复过渡到注采系统统一恢复,以“防”促“治”,由点带面、盘活一片,解锁了高效开发模式。
文/摄 本报记者 王玉 通讯员 刘申申
●名称:采油六厂二类B油藏开发精细管理专班
●效果:各项开发管理指标先进,二类B油层聚驱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专班”协同助力聚驱“突围”
2023年年底,采油六厂地质研究所技术人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擂响奋进战鼓,在北西块一区全生命周期聚驱提效管理示范区内,二类B油层方案设计及调整技术体系逐渐完善,驱油体系愈发高效……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该厂二类B油藏开发精细管理专班制度,着力以管理创新推动聚驱开发,打破各部门和专业间的界限,攻关科学有效的调整方法,建立高效长效的管理模式,向着“打造标杆典型区块、形成聚驱提效技术、开发各项指标先进”三个目标稳步迈进。
“与一类油层相比,二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水驱采出程度高,开发难度大,势必需要各个环节实施精细管理,不断丰富完善综合配套调整技术和个性化调整手段,才能成功找到提质增效的关键密码。”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于明说,专班通过系统分析二类B油层聚驱面临的矛盾,开发调整上强化及时跟踪调整保效果,开发管理上注重完善全过程监管机制,在注入端,技术人员锚定注入井“量、浓、粘”三项关键指标,紧盯采油井含水、液量变化,加密区块分析频次,加大单井分析深度,为明细不同阶段调整对策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开发状况摸得清、存在问题找得准、产量形势控得稳。
实行专班制度以来,地质研究所对8个二类B油层注聚区块分别制定了调整对策,专班成员积极沟通了解注聚质量,保证单井注入浓度、粘度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同时强化井组跟踪调整,各项开发管理方面指标先进,二类B油层聚驱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为全年原油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文/摄 本报记者 王蓓萨 通讯员 冯薇澍
●名称:采油七厂水驱精准开发提效专班
●效果:已完成长关井治理15口,累计恢复产油1826吨,配套开展压裂、堵水、补孔及转注等组合措施,治理低效井40口,累计增油8210吨
吹响专班实战“集结号”
“各项开发指标有序完成,开发形势持续向好,调整技术提档升级,管理模式系统规范,高质量发展后劲更足。”这是采油七厂水驱精准开发提效专班成立以来交出的亮眼答卷。
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矛盾加剧,他们突出问题导向,组建成立了一支由总地质师挂帅,集结地质、工艺、管理部、作业区各路66名精兵强将组成水驱精准开发提效专班,下设油藏描述项、精准调整、专项治理、措施挖潜、开发管理等5个科研支撑项目组。
项目组通过理清管理流程,明确重点任务,量化考核标准,落实责任主体,形成上下联动、责任共担、整体推进的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及时解决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完善关键技术,全力提高产量水平。2023年,这个专班制定了涵盖5大项13类11110井次的水驱调整方案。
为推动工作早日见效,该专班的各项目组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靠前指挥、统筹协调,以“提高单井产能、提升开发水平”为目标,重点抓实“长关治理、低效井治理、重点区块治理、套损防控”四方面工作,实现了油井时率、单井产量、开发水平、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针对外围油田欠注井比例高、注水受效差等问题,他们建立葡47精准注水示范区,按照“分区治理、分类挖潜”的思路,细化层段组合,强化欠注治理,提高注水效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高含水后期水驱高效开发模式。
文/摄 本报记者 黄特 通讯员 马煜 李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