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丹 通讯员 李长楠
昆仑集团金属防腐公司抽油杆分公司是个“特殊企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残疾员工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分布在生产操作、后勤服务等岗位。2023年,该分公司制造的抽油杆首次突破700万米,同比上一年增长93%,刷新了历史纪录。这么好的成绩,他们是如何取得的?
作为油田成立时间最早的一批福利企业,抽油杆分公司在油田残工委、油田残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吸引、培养、使用等环节,为残疾员工成长厚植“沃土”,鼓励他们在企业的关爱下发光发热。
“我们企业主要从事抽油杆制造、管杆修复、机加清洗等业务,承担着油田产能建设专用管杆保供任务,同时也积极履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到落地有声。”抽油杆分公司经理李岩说。为消除残疾员工对自身缺陷的芥蒂,该分公司上下达成共识,统称他们为“福利员工”。
日常交往中,抽油杆分公司领导班子感受到福利员工同样渴望获得价值感,于是根据每名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专长安排适合的岗位,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五小”成果征集等系列活动,提升福利员工的参与度,帮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尽快独立顶岗。“相比其他单位员工培训‘岗位需要什么技术就学什么’,我们的培训侧重‘员工擅长什么就深耕什么’,指向性更加明确。”李岩告诉记者。
令福利员工王世斌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很快成为这一系列管理举措的受益者。他擅长电气维修,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0年以王世斌名字命名的技能工作室成立后,先后设计完成了5个车间的配电室及主要设备的电压、电流和运行温度的实时监测、清洗设备自动化改造项目,超音频行走机床的技术改进和机加车间整体电气设备及线路设计安装等工作。王世斌还开展了改变生产线行进方式等技术创新,累计提高抽油杆年产量1.4万根,每年创效400万元。
你给企业精彩,企业给你机遇。“还有很多定向培养的福利员工,也都挑起了本专业领域的大梁。”李岩说。抽油杆分公司充分发挥技能工作室作用,定期为福利员工讲解设备原理和线路走向等知识,共同交流电路维修经验。如今,奋战在生产一线的31名福利员工,都能够处理常见设备故障并独立解决生产难题。
丰收的期冀,发轫于播种时刻。技能工作室创立以来,积极开展立项攻关,先后完成了锻造机加油、超音频行走、抛丸机自动装置等16项技术革新。其中,“新型抽油杆淬火装夹装置”和占地空间小的“抽油杆淬火设备”两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抽油杆分公司培养出一批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的福利员工,直接或间接参与装置设计研发,工作的认同感和价值感逐渐提升。
抽油杆分公司未来将积极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着力打造布局流程化、安全目视化、生产自动化和分选智能化的生产车间,为福利员工提供更加轻松便利的工作环境,采用全自动化修复生产线,运行安全可靠、精准度高,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为保证企业实现质效双提注入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