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校园里开启农忙时刻

2023-09-21 10:32:22 

  时值金秋,硕果累累。近期,济南不少中小学的农场、菜园迎来“秋收季”,玉米、花生、南瓜、石榴……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开启了“农忙”时刻。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探访这场有“味道”的劳动教育时发现,不少学校不仅让学生体验种植采摘的劳动过程,还将其与各类型项目式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丰收”。

花生怎么挖?玉米怎么掰?

田间劳作“颠覆”学生认知

  近日,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开展了一场特别的劳动教育实践。学校菜园“格致园”的花生成熟了,等待学生们去收获。“把花生从土里拔出来不就行了。”在动手前,很多学生是这样的想法,但当他们尝试几次都未成功之后,才知道采摘果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当学生们一筹莫展时,“格致园”的园艺工人伸出援手,他们挥起锄头给土地“松身”,大片土壤一会儿就疏松了,随后他们熟练地挽起袖子,轻松地将大把花生拔了出来。在园艺工人的帮助下,学生们也开始弯腰劳动,很快就收获了一大捆的花生秧。

  将花生拔出来并没有结束,还要将它们一颗颗摘下来,学生们三五成群,分工协作,撑袋子、摘花生,一气呵成。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新鲜出土的花生,这样的一场劳动让他们暂时忘记了学业的压力,还学会了很多农业知识。

  9月15日,商河县春晖实验学校七年级数百名学生来到与学校一街之隔的“春晖农场”,那里有上千斤黄灿灿的玉米等着他们去收获。去年农场“开荒”以来,这里就成了学生们的另一个课堂。

  将玉米从秆上掰下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怎样省力还能保持玉米的“卖相”呢?老师们先做出示范和讲解。学生们认真观察,终于找到了好方法:一只手握住玉米秆与玉米棒的连接处,另外一只手握住玉米棒将其向下扯,一个玉米就顺利拿下了。

  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相帮助下,挑玉米、掰玉米、比大小,一场劳动“竞赛”在田间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完成采摘后,学生们还将玉米棒的外皮一一剥去,将缠绕的玉米须摘掉、装袋,然后再把装满黄澄澄玉米的袋子码放到三轮车车斗里。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收获的玉米会被拉回学校的食堂,或蒸煮,或磨成粉,这样,师生就都能吃上自己种的玉米。“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农活,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引导他们树立劳动担当和责任意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丰收节”为校园增添“仪式感”

农场成学生新“牵挂”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不久,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第三届“丰收节”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学校聚焦“七彩、寻宝、创意”劳动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在活动中,“小美食家”们制作了七彩面食,颜值爆表;“小烹饪师”们炒的菜色香味俱全;“小雕刻艺术家”们把萝卜白菜制作成各种精美作品;七彩月饼、原山原创展区更是让师生流连忘返。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在这里,七彩蔬果按营养成分划分区域,红色食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强化心血管等作用,橙色食物可以保护视力、提升免疫力,黄色食物可以抗菌抗病,绿色食物可以润肠通便、清脂排毒……”现场除了各色颜值爆表的食物,义卖区的叫喊声,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里三层外三层的师生跟随校园“高级营养师”和校园“金牌销售员”的讲解,一起揭秘“食物密码”。

  “这些知识的获得,是我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初步成果,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动手实践,以及深入挖掘劳动背后的价值,带领学生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健康饮食和实践健康理念。”该校校长唐忠亮说。

  “看,有地真好!”自从在班级责任田里种下蔬菜苗,济南高新区鸡山小学的同学们每天都要问好几遍:“老师,我们的蔬菜什么时候会长出来呀?”“快看!它们长高啦!”“老师,我们班的玉米发芽了!”班级田成了同学们每天最牵挂的地方。

  每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给秧苗浇水、拔草、捡拾落叶、除虫、施肥等,久而久之,每名学生都学会了很多种植和培育蔬菜的方法。过去的一年,该校已开展多次丰收节,例如葫芦采摘节、首届快乐菜园丰收节、山楂柿子采摘节等,让校园中时时充满生机和快乐。

  鸡山小学校长于建说,为了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实践性,锻炼孩子们的责任心,菜园的管理实行班级承包责任制,以学生为主,班主任及家长协助。除了种植本身,“责任田”也成为其他学科生动的实践场所。

  茄子、辣椒、南瓜、柿子、石榴、苹果……当你走进济南市济洛路小学的校门,如果不是那琅琅的读书声,或许你会以为走进了大自然的蔬菜农田。

  每天下课,孩子们都会蜂拥到操场边的农田里,认真观察蔬菜瓜果,有些孩子还专门买了记录本,记录它们的成长。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操场南边开辟了11块空地,各班自行认领并选择种植农作物品种,操场两侧的苹果、石榴、海棠等10余种果树也实行了认领承包,通过每周劳动实践课、综合实践课及课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启了全新的劳动体验。

种植与项目式学习结合

校园农场开辟更大课堂

  除了劳作本身,多所学校将农田菜园作为项目式学习的主要阵地之一。今年暑期,在济南高新区美育成果汇报展上,参展作品《千里江山扎入画九州清流染风姿》格外引人注目。它是一组大型扎染山水立体作品,呈现的是传统蓝染技艺。这是高新区凤凰路小学师生的作品,其中蓝染技艺的染料,便来自学生在校内种植的蓼蓝。

  去年年初,结合学校布局特点,凤凰路小学开辟了“班级农场”,为每个班级设置了一个种植箱,由本班师生为这一个个方寸间的“农场”取名,提供候选名字并讲出它的内涵,还举行了投票和挂牌仪式,仪式感满满。受场地限制,班级内又设置了种植组、养护组、采摘组等小组分工协作,由于各班自行选择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多,这片“农场”的丰收季时常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阵势。

  学校教学部主任刘云芳介绍,该校的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耕作,而是依托项目式学习进行的,学校开发出“我们的班级农场”项目式劳动种植课程,包含“我是一粒小种子”“种子在成长”“种子与土壤”“班级微农场”“我为农场做点事儿”“校园里的收获节”六大课程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将劳动、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融合起来,通过种植实践和学科融合两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种植,提升劳动素养。

  “由于每个班种植的作物不同,生长周期也不同,有的班级蔬菜已经长得郁郁葱葱,有的班级种子还没出土。”刘云芳说,班级之间自然也形成了比拼,有的孩子着急让作物快点发芽,便天天去浇水,反而将种子泡烂了,适得其反。“在失败和实践中,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2019年,济南市南山仲宫街道二仙小学与学校周边田地签下租赁协议,正式启动该校的“农趣园”。4年来,每年一届的“丰收节”,学校都会结合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共同进行:语文课本教学里的落花生、煮花生、尝花生与收获花生劳动对接;校本课程与葫芦种植和管理,以及采摘、去皮、晾晒再到烙画全过程结合……除此之外,用家乡水做泉水豆腐,芒种时节与同学们一起夏收等劳动,让孩子们在校园中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手脑并用,增强了生活技能。

  今年二仙小学的“躬耕小农夫”们又迎来了收获的喜悦,他们唱着《二十四节气歌》,并将日常的耕作场景用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出来。“农趣园”中,三至六年级学生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收获春天播种下的种子,学生们推石磨,用辘轳水井打水,仿佛回到了“农耕时代”。

  南部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劳动基地的特色发展提供了便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了辛苦,感悟到了自然之美。“食物来源于学生勤劳的小手,孩子们用歌谣、古诗讲述劳动教育故事,用日记撰写植物生长的奥秘,用数字丈量土地面积、计算株距和发芽率、称果实重量……这大概就是劳动在教育中的真正含义吧。”二仙小学校长吴春旺说。

  2023年6月1日,二仙小学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作为济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未来他们将继续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来源:济南日报)


热门评论
打开济南教育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秋收季,校园里开启农忙时刻 2023-09-21 10:32:22
“天宫课堂”今日再次开讲! 2023-09-21 10:30:48
2023年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专题会议召开 2023-09-20 22:34:55
权威发布!第60届“高博会”将于10月12日在青岛举办 2023-09-20 22:34:14
今儿,看济南的天儿! 2023-09-20 22:16:47
没看够!下载个济南教育呗!
济南教育 济南教育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