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港 新体验 新气象——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投运“满月”纪实

来源:甘肃民航 2025-04-22 09:21:06 浏览量:

自3月20日转场投运以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以高效运营与智慧化服务交出了首月“成绩单”。作为西部航空枢纽的“新标杆”,其不仅通过运力扩容与技术创新释放经济活力,更以空铁陆联动和临空产业集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入新动能,成为甘肃从“通道经济”迈向“枢纽经济”的关键支点,展现了新气象。

运力升级:区域辐射能级跃升

3月20至4月20日,兰州机场累计保障运输起降9919架次、进出港旅客137.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04%、8.37%,两项指标位居国内大型机场转场首月运营水平前列。

T3投运后,机场运输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第一阶段容量评估为41架次/每小时,年设计容量提升至飞机起降30万架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为开通洲际航线奠定基础。

三期货运区新建国内货站2.35万平方米、国际货站1.7万平方米、综合楼5867平方米,其中国内货站按照2030年货邮吞吐量达到24万吨规划建设、国际货站按照2030年达到6万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国际国内货运航线逐步恢复。与春秋航空合作的新货站信息管理系统同步上线,实现春秋航空货运在收运、预配、配载等全流程电子运单保障,全面提升了货运处理效率。4月2日,开通了兰州至塔什干国际航线。

据国际民航组织测算,每增加100万旅客吞吐量,可带动地区GDP增长约18.1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500个。首月运营数据印证了兰州机场T3航站楼对区域航空市场的提振效应,不仅缓解了区域航空运输压力,更通过空铁陆联动和数字化创新,为西北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支撑。

多式联运:临空经济协同共兴

T3投运以来,兰州机场作为“如意甘肃”金名片的影响力愈发凸显,对于周边客流、货流、信息流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拉动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效应初显。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着力打造“空中丝路”高效走廊,积极推动空铁陆联运。投运首月,空铁换乘安检互认快速通道保障无托运行李旅客超4.7万人次。3月20日至4月20日,中川机场东站累计发送旅客173602人,日均发送5425人,累计到达旅客236903人,日均到达7403人;民航巴士累计运送旅客达12万人次,其中由机场至周边的长途旅客近1万人次。GTC综合交通中心实现了航空与陆路“零换乘”,从兰州西站至机场仅38分钟,武威至机场缩短至1小时,形成“高铁+航空”双引擎驱动。待兰张高铁全面贯通后,游客可快速中转至全国,助力打造1.5小时“旅游圈”,推动甘肃及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甘肃旅客“执笔写”说:“兰州中川机场T3航站楼的空铁陆三体结合真的很赞。旅客下了飞机,10分钟就能从机场到高铁站,这种零换乘体验超棒。”网友“手工魔法师”说:“兰州中川机场的高铁站就在航站楼里,很方便。不用出机场就能坐高铁。这设计真不错!”

同时,设置网约车停车点、反向寻车系统、机器人泊车等便民服务项目,地面交通网络不断优化,抵离机场的车辆数量逐步攀升,出租、网约车及大巴累计发车超5.3万辆次,形成“快进快出”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强化枢纽经济辐射半径。

不止于构建枢纽交通网络,机场还充分发挥枢纽经济引擎作用。由机场直接或间接新增的就业岗位已超过5000个,涵盖机场服务保障、冷链物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酒店商业等各领域,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增收。兰州新区餐饮人“西北马哥”深有感触:“T3航站楼启用后,随着产业集聚、配套完善,人口吸引力持续攀升,也带动了我们餐饮行业,区域发展必将再上新台阶。”

目前,机场半径15公里内的临空经济区已形成航空物流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产业集群,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传统工业区2.3倍,临空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势头强劲。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正逐渐成为甘肃打造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支点。

城市名片:服务效应持续释放

现代化的机场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文化窗口、城市名片,具有庞大客流量汇聚衍生的服务效应和品牌效应。

投运以来,兰州机场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为目标,以“乘心如意”服务品牌为核心,推出8大服务承诺,14项特色服务子品牌,组织开展服务承诺践诺专项行动,对8个方面50项服务承诺指标进行逐项分解落实评估,多措并举丰富服务内涵,为旅客提供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新体验。新疆文旅推荐官“丝路新疆”赞叹:“咱黄土高坡也能整国际范儿。中转政策够狠,免费吃住伺候着,这波温情牌打得漂亮!”

机场以“数字基建”重构服务价值链:国内旅客自助值机率达82%,登机口闸机通过率超92%,安检排队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人脸识别通关占比92%,安检与登机效率提高30%以上;廊桥靠桥率提升至99.58%,减少摆渡车使用频次,降低碳排放与运营成本;5G-A网络支撑行李追踪与智能安检,峰值速率达3.1Gbps,为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业态提供高效数字底座;利用RFID识别设备、ATR设备的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将错分率降至行业领先水平,无差错保障进出港行李31.58万件。

全流程自助、智能安检、智慧行李追踪以及可充电座椅、洗手间清洁等服务环节,持续受到众多旅客称赞。尤其是机场“心心‘箱’印”品牌服务,确保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以“爱心”化解“揪心”,传递出“行李也是旅客”的服务新理念。网友“祁连山下W先生”说:“新机场科技感满满,二十多个安检口井然有序,感觉比之前更加方便快捷。”

在特色商贸服务方面,T3航站楼商业布局更加多元化,31个新品牌入驻机场,其中“甘肃首家店”19个,“兰州机场首家店”12个,逐步实现T3航站楼商业布局品牌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丰富的商业品牌,特色的地方美食,精美的文创产品,使旅客候机体验更加舒适惬意。多位年轻旅客称赞,“在博物馆都没有买到的文创黄芪挂件,没想到在机场买到了。还喝到了兰州特色的甜胚子奶茶。很棒!” “甘博绒化博物馆”“放哈”“舌尖尖”等一批甘肃特色品牌备受好评。投运一个月以来,T3航站楼商业同比T1、T2航站楼增长60.29%。

成都旅客“星河云烟”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一点儿也没有让旅客失望。机场里每个登机口都有特色的酸奶机,真的超好喝,而且价格超级划算,跟超市差不多!”

航空物流:开放枢纽能级提升

兰州机场三期为甘肃省对外开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航空物流核心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与设施布局升级,初步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供需匹配、要素集聚、特色鲜明、协同高效”的航空物流体系。兰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物流节点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航空物流正成为甘肃省发展高端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国内方面,持续保障现有腹舱及兰州至鄂州、南京全货机航线,探索快递类货物“陆转航”业务模式,创新与春秋航空在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运价资源置换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春秋航空电子货运系统在三期落地应用,提升腹舱运价收益。统筹省内机场航空货运资源,联合货运代理、快递物流企业及支线机场,开展货站联营合作,扩大业务规模,推动航空货运一体化发展。以广州、深圳、新疆为突破点,与国内枢纽城市机场互设异地货站,协同航司、机场货站打通航空运输全链条资源(运价、舱位、地面保障),拓展辐射服务范围。

利用三期设施扩容机遇,与顺丰速运深化合作,拓展航站楼打包、快递、寄存等服务,探索商贸配送及购销新模式;利用甘肃特色产品资源与航空物流网络优势,开展“集采+分拨+配送”一体化商贸业务,激活商贸发展新动能。

国际方面,强化兰州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战略地位,打造兰州至中西亚方向精品航线,为中药材、高原夏菜、新能源材料、三文鱼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搭建稳定的空中经济通道和“一带一路”黄金中转枢纽。

同时,充分利用国际班列、卡班等物流资源,以多种运输方式协同互补,构建国际航空货运综合物流供应链体系。积极推进第一至九类危险品资质备案及跨境电商监管场所设置,扩大国际特种货物业务范围,丰富航空口岸业务功能,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依托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在国内航空物流的资源和物流集团在国际通道的优势,推动“甘肃制造”与“甘味产品”双向流通,开展国际特色产品销售,助力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还将构建“48小时全球达”物流体系,与中欧班列协同,助力西北地区深度融入RCEP及中亚市场,打造高效、便捷、覆盖全球的航空物流网络。

安全服务:问题导向双需驱动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坚持每日召开运行协调例会,分析运行保障情况,协调解决流程优化、设施改进、旅客意见建议整改等方面问题100余项。

组织开展“齐参与·除隐患”随手拍活动,平台接收到问题上报213条,有效问题98条,积极予以整改,累计发放奖励金4530元,促使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个工作岗位、每名员工心中,积极构建“主动安全”的文化氛围。

借助“非常准”“航旅纵横”等行业内第三方平台,收集机组有关滑行线路、灯光、标牌等方面意见建议十余条,正在组织专业评估论证、优化完善。

春季正值候鸟大规模迁徙和集群活动季节,兰州机场通过建立“雷达光电探驱一体”的鸟防系统,搭载雷达监测与AI分析技术,单月捕获近48万条鸟类活动数据,人工复核率仅为0.22%,不仅大幅提升了鸟击防范能力,更为机场鸟情的精细分析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实现安全管控从“人防”向“技防”的跃迁。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投运,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区域经济地理的重构。通过科技赋能、多式联运与开放通道拓展,其正加速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跃迁,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也为内陆开放贡献了“甘肃样本”。


文/图:省民航机场集团党委宣传部

初审:王生朝

复审:刘孟宇

终审:徐延海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