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到处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曾是甘肃庆阳华池县的真实写照。如今,原本贫瘠的黄土塬已经换上了绿装,漫山遍野的绿色扑面而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华池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庆阳市“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和当地持续推进的“一村万树”工程。
思路一变天地宽。华池县新型乡村美化模式,是在利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块地”,一个村种植一种适合本地的珍贵树、经济树、彩色树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义务植绿、企地共建、学教结合、农户自建、项目助推五个模式,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土地,厚植生态底色。
厚植绿色底色,蹚出“美富”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华池县在践行“两山理念”的过程中,始终把为民富民作为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的着力点,实现生态经济双收益。
为助力乡村振兴,华池县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培育发展特色苗木产业,实现了大地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多重效应,逐步探索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林产品开发“四种类型”,林药、林苗、林草、林菌、林菜、林经、林禽、林畜、林下休闲、林产品加工“十种模式”。
地处子午岭东麓的山庄乡,依托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把发展经济林果业与“一村万树”工程紧密结合,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发展葡萄、金银花、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目前,该乡已建立菌种研发中心2个、菌菇实验中心和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各1处,已累计出菇480吨,收益2400多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山庄乡党委书记王鹏说:“我们利用菌种品优的特点,打造菌业品牌,吸引投资,实现了小产业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环境美,产业兴,百姓乐。山庄乡尚湾村村民刘财杜说:“这几年,我们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房前屋后有花有草,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我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了。”
华池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成告诉记者:“华池县‘一村万树’工程依托道路绿化、土地整治、农田防护林等专项治理,结合‘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百万亩防护林项目实施,实现了全县乡村应绿尽绿,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改善、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之路。”
据统计,近五年来,华池县栽植经济林9.86万亩,完成经济林提质增效1万亩、育苗0.6万亩,建立林果标准化示范园0.7万亩。全县苗圃基地达到1万亩,平均每年提供苗木3.2亿株,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种苗保障。全县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0.83亿元,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3.49亿元。
巧借“地利”之便,下好“精准棋”
一村一品、因地制宜。近年来,华池县围绕全县产业布局,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聚焦全市“生态立市”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和新要求,从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光伏发电、肉羊肉牛养殖、中药材和香菇种植、黄酒等产业蓬勃发展。
荔园堡村是南梁镇政府驻地,也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在所地。荔园堡村支书蒋大江说:“我们依托红色资源,对全村农户的屋面、大门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融入农耕文化,打造一户一特色的红色民宿品牌,同时发展特色豆腐等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华池县引导、支持各乡镇培育生态观光、休闲康养、农业采摘等乡村特色产业,集中打造林镇康养等特色小镇,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林镇乡因坐落在子午岭次生林区,北与南梁镇连接,当地充分依托地处南梁大景的优势,大力发掘本土独具特色石箍窑洞文化特色,全面实施南梁景区公路沿线特色民俗改造和风貌治理项目,集中实施民俗改造100户,完成退耕还林5800余亩,植树造林3000余亩,全乡绿化覆盖率达到86.2%以上。
“我们这里风景优美,是休闲度假,娱乐避暑的好地方,比如林镇的红色大院。同时,借助特色民宿建设,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身乡村旅游产业,不但增加了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还塑造了良好的乡村风貌。”林镇乡乡长鄂振峰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华池县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引进高端人才,加强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实施“人才+项目”工程,搭建人才回流平台,聚集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同时,为立足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举办中国沙棘生态经济林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培训班、生态护林员岗前培训、林果产业技术培训等,培育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特色林果产业队伍。
田成说:“我们制定了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对护林员进行全方位培训,目前已培训1993名,确保林木管护效果。结合互联网+义务植树,吸引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拓宽了绿化渠道,激发了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的热情。”
干群携手,人居环境“增颜值”
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今年4月,《庆阳市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实施以来,华池县以建设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高质量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加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林草资源提质增效,稳步提升林草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绿色福祉。
同时华池县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河道“清四乱”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河道卫生大巡护,大力开展改旱厕、除杂草、清垃圾、净水体、美庭院,发动群众参与,强化推进机制,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有了政策,群众的干劲更足了。荔园堡村民何万成说:“自‘一村万树’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截至目前,华池县通过新造、补植等多种方式,完成造林绿化14.02万亩。按照“沿河栽柳、围庄种药、沿路造荫、面山植绿”总体布局,完成32个行政村“一村万树”工程,栽植各类乔灌花木69.82万株。
“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一村万树’工程,自2014年以来全县打造万亩以上国土绿化示范点25个,千亩以上56个,截至去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32.49%,我们预期十年全县剩余宜林荒山80%完成治理,树林覆盖率达到40%,全面完成造林绿化。”田成说。
田成表示,“一村万树”行动开展以来,华池县自然生态、人居环境、乡风民俗得到了有效改善,成为打造“强富美和安”新乡村的典范。
盛夏时节,在华池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李红军 实习生:王凤印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