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自信的“敦煌力量”

来源:新甘肃 2022年06月28日 浏览量:

三年时光,倏忽而过。

可对莫高窟人,三年前的一幕幕仍然还在眼前。三年来的每一个日子,更是内心充盈着力量,步履铿锵,足印清晰。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首站来到莫高窟,深刻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秉承‘莫高精神’,我们始终围绕‘保护、研究、弘扬’三大方向持续发力,取得可喜成果。在树‘典范’,建‘高地’方面,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欣慰地告诉记者。

6月,正是草木生长的美好季节。6月15日,金城夏日,黄河岸畔,喜讯频传。

当天下午,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手打造的“腾讯互娱X数字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兰州成立。

携手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

这是一次掷地有声的举措,更是一次数字文保领域的全新探索——

双方将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最新科技技术,以毫米级精度1:1还原藏经洞壁画、文物细节,并模拟不同时间里莫高窟的光照、植被等情况,在线构建一个“全真数字藏经洞”,再现当年藏经洞万卷藏书的盛况,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通过这个科技窗口跨越时空,细品藏经洞文物的丰富内涵,感受敦煌文化的浩瀚之美。

这,既是文物保护的有力创举,也是文化弘扬的有益探索。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说,“2019年(疫情前)莫高窟每年最多接待游客220万人,但在互联网上,这些内容瞬间能产生上千万的浏览量。数字技术不仅打破了时空界限,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也能更好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沟通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这一日,文物保护科技期刊《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正式创刊发行,这标志着文博领域又一重要期刊花落敦煌研究院,与已创刊39年、荣膺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的《敦煌研究》文理互补,双刊驱动,共同为敦煌研究院加快“典范”“高地”建设提供强大动能,这也开创了一家文博单位同时拥有两个重量级学术期刊的先河。

文物保护科技期刊《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正式创刊。

这一日,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携手打造的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作为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也惊艳亮相,飘然、灵动、可爱……今后,伽瑶还将作为首位数字讲解员,带领观众领略敦煌文化的无穷魅力。

伽瑶——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

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带给莫高窟人赓续接力,永攀高峰的文化自信,彰显出令人振奋的“敦煌力量”。

——文物保护方面,成功申报“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开展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2项,获批研究经费1.2亿元;开展“平安石窟”建设,组建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建成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投入经费近3500万元,开展18项文物本体保护、预防性保护和洞窟日常维护项目;承担了10个省(自治区)的42项壁画修复、石窟寺及土遗址保护、文物数字化项目……

莫高窟158窟修复现场。

——人文社科研究方面,完成“敦煌石窟图像专题研究”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功申报“敦煌文献释录与图文互证研究”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展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持续深化敦煌石窟艺术和绘画技法研究;举办“敦煌论坛”,开展“莫高讲堂”等系列学术讲座,拓展对外合作……

人文社科研究学术成果丰硕。

——文化弘扬方面,创新游客参观模式,推出莫高窟虚拟体验“飞天专题游”参观路线;全力支持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深挖敦煌艺术及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举办主题巡展、公益讲座;加强网络传播,开展“云讲国宝”“云游麦积山石窟”等线上直播,开发“云游敦煌”“数字供养人”等小程序,新媒体平台原创或转载稿件浏览量达6亿人次,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地区);举办“敦煌文化走进中国驻外使领馆”活动,推动敦煌文化走出去,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2022年1月1日起,“飞天”专题游览线路试运行。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

推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修编《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23-2035)》、推进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二期)建设、建设敦煌研究院大数据中心……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告诉记者,围绕进一步推进“典范”“高地”建设目标,围绕持续推进“保护、研究、弘扬”发展宗旨,今明两年工作重点早已明确,莫高窟人将始终如一,为文化强省乃至文化强国建设积极贡献“敦煌力量”。(图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记者:施秀萍

编辑:李敏

责编:张剑利

主编:王生朝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