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持续发力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甘肃网 2024-09-24 21:18:13 浏览量:

美丽的兰州河景 胡淼山 摄

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前往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听取甘肃省和兰州市开展黄河治理和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观景平台,俯瞰堤坝加固防洪工程,沿步道察看黄河两岸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2024年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兰州中山桥段考察。他沿滨河步道察看,听取黄河生态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大家要心怀感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共同保护好黄河,让母亲河永续惠泽子孙后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仅是对兰州发展的深切关怀,更是对兰州人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黄河安澜的殷切期望。兰州承载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面对这一历史机遇,近5年来,兰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锁定“先发力、带好头”的目标定位,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和关键性重大项目建设,久久为功,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中不断书写新时代美丽兰州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守护黄河安澜,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河净水

智慧平台全程守护母亲河

黄河安澜,是“国之大者”,更是百姓之福。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兰州加快建设智慧平台项目,该平台除了可以实时监控,还提供了告警溯源、实景三维等多功能融合,可帮助执法监测人员更好地发现问题,使科学化、智慧化管理黄河成为可能。记者日前采访时获悉,为了覆盖兰州市黄河流域13.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我市还新建了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51套智能高清监控设备,日夜守护着母亲河。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钟晓强说,从当前形成的一级网格来看,目前新增的设备已经基本满足需求,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将整个平台运行推入正轨,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好地服务黄河兰州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作为黄河母亲宠爱的孩子,兰州也在全力呵护着黄河母亲。

5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河长制有关要求,围绕“三水统筹”和“四水四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创新流域监管体制机制,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母亲河,一头连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作为全国黄河流域12个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城市之一,兰州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按照查、测、溯、治要求,制定了“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全面完成辖区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各类入河排口的查、测、溯任务,逐年有序排查整治试点各项任务落实,目前已完成各类入河排污口整治2959个,占总数的98%,为1779个排口尤其是雨洪排口安装了标识牌,让排口有了“身份证”。

为持续改善水生态,我市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作,对全市13座污水处理厂中的7座进行了提标改造,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2.5万吨/日。特别是改扩建后的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盐场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地下水厂+地上公园”,为市民打造开放、宽敞、舒适的绿色空间,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问题巡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重点区域、流域定期巡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工作机制。建立枯水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黄河干流与白银、临夏等市州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武威、临夏、白银、海东等城市签订污染联防联控协议,联合上下游协同治理。实施黄河支流宛川河流域生态修复(一期)项目、兰州市城区雨污水分流工程等重点治理项目,确保黄河水体健康。

瞄准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政策导向,结合实际,抢抓试点机遇,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借助生态环境部“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平台力量,针对黄河(兰州段)特殊地形和水文条件,开展黄河干流水污染物通量研究,为科学精准治污夯实基础。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持续强化百姓水缸安全监管,全市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不忘初心,治理好过境黄河;牢记使命,保护好流域生态。

5年来,黄河兰州段实现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体。2023年以来出境断面青城桥水质综合评价为一类,较国家二类水质考核目标有所改善,实现了“一河净水送下游”。

如今,我市对黄河的精细化、高质量管理迈入新阶段,为保护黄河水质安全贡献“兰州力量”。

两山青翠

5年新增85万亩营造林

九曲黄河穿城过,两岸青山映碧天。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构建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的城市生态景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逐年提升。

安宁区兴安路亚泉湾小区内满眼皆绿,曲径通幽。市民三三两两或散步,或锻炼,或坐在长椅上闲聊。小区绿化配置雪松、银杏、栾树等乔木13种,红叶李、龙爪槐、樱花等小乔木16种,贴梗海棠、平枝栒子、榆叶梅等灌木24种,呈现出“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青”的景观,现成为兰州市花园式人文住宅代表之一,居民如同生活在花园之中。

“这里是荒地,四处堆积着建筑垃圾……现在已成了一座小公园。”在南山路小游园,正在休息的张晓年说。这处小游园以“梅兰竹菊”为设计主题,种植有造型油松、雪松、云杉等各类园林植物5000余株。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使居民与绿色亲密相融。

为让市民拥有更多的绿地及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5年来,我市通过拓建小广场、小游园、小绿地等,持续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色品质,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让绿满金城,花美兰州;让风景更靓,城市更美。

在打造城市道路生态绿廊过程中,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原则,相继实施了南环路、北环路、南河路等30多条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严格控制乔、灌、草比例,加大乔木比重,提高乡土树种应用比例,对枣林路、天庆大道、体育街、定西南路、九州大道、静宁南路、合水北路等20余条道路进行了林荫化提升改造,打造绿化精品街区33条。相继引入银杏、梧桐、栾树和七叶树等作为行道树,逐步向美化、香化转变,基本形成城市主次干道林荫路系统。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罗九公路两旁色彩纷呈、造型各异的公园、水池、凉亭依山势而建,造就一处处靓丽风景,被人们誉为最美健身路。每逢“五一”,九州台牡丹园内,各色牡丹竞相绽放,引得众多市民前往观赏、拍照留念。

如今,南北两山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各类休闲场所80多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南北两山犹如两片“肺叶”,为兰州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成为兰州城市“后花园”。

兰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严振德介绍,目前南北两山绿化面积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兰州市还通过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拓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有序实施“三北”六期、“双重”等重点生态工程,5年累计完成营造林85万亩、新建改造城市绿地532公顷。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曾评估,南北两山年涵养水源1431万立方米,年固碳量107万吨,年释氧量54万吨,年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量56万立方米,年固土量29万吨。

湿地相望

黄河两岸尽显自然美景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绿色发展,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西固区达川镇三河口是黄河、湟水和大通河三条河的交汇处,沿岸湿地总面积1000多亩。从2020年的3只发展到2024年的20多只,白天鹅千里迢迢前来越冬,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观赏。

因水而生,由水而美,借水而兴。如今,达川镇探索“农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铺设了673米的生态文化观光木栈道,修建了1.5公里的环形路……土鸡、花蜜、酒枣,伴随游客不断增多,这里的农家经济慢慢火了起来。

黄河岸边,芦苇、河柳随风轻轻摇曳,鸟儿在“绿岛”间自由飞翔,这里俨然成为鸟儿快乐生活的家园。

近年来,兰州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有序推进工程化抢救性保护修复措施,相继实施完成了银滩湿地、马滩湿地、郑家庄湿地、中心滩湿地、滩尖子湿地、雁儿湾湿地(在建)生态修复项目。

目前,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总面积1733公顷,沿线分布有面积较大的滩涂地16处,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垂柳、柽柳、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208种。监测到黄河高原鳅、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尻鱼等23种水生野生生物资源,分布和栖息的湿地鸟类约有68种。

湿地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庞大复杂的地下根系都是实现碳汇的重要资源。2022年,兰州市林业局对全市湿地资源的碳储量进行评估测算,湿地碳储量共有199万吨,在兰州市植被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较好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增强了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幅幅蓝图,绘就黄河兰州段生态画卷;一项项政策,对标书写黄河国家战略兰州实践。

久久为功

黄河之滨会更美

入秋的黄河之滨让人陶醉,暑气褪去,绿意犹存,清爽透心的惬意,五彩斑斓的花草灯光让人身心舒爽。

黄河赋予兰州的不仅是生命,更有希望与梦想。

有了黄河的馈赠,兰州市的建设者们便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积极构建黄河之滨“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景观体系,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共享、长久安澜的“黄河福道”。

位于兰铁泵站的望河亭现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河岸特色景点。

铁桥卧波、水车悠悠;河水汤汤、飞鸟低掠,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雕塑、黄河楼等景点串点成线,人们相约结伴,近距离感受黄河之美、黄河之韵。

“以前我们在黄河边遛弯,没有多少好走的路。如今,这里弯弯曲曲、一眼望不到头的健身步道平整而舒适,哪个人会不喜欢呢?”年近70岁的市民王朴喜笑颜开。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夜幕中、光影下,黄河上的数座桥梁如一道道霓虹飞跨两岸,兰州的夜经济已然开启。中山桥下、黄河楼边,人头攒动,游客、市民纷纷慕名而来,尽情领略这里的美景。炫目、多彩的灯光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还提高了山水城市的品质,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未来的黄河之滨会更美。


记者:吕胜军

来源:中国甘肃网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