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节水技术扛起甘肃增粮“大旗”

来源:农民日报 2024-09-27 21:52:27 浏览量:


站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的小麦玉米宽幅间作千亩示范片旁,参加全国旱作节水增粮技术培训班的代表们眼前一亮:田间的小麦间作套种玉米,两种作物,两个滴灌系统,互不干扰,既能节本,又实现了增产增效,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这里的小麦是在每年3月20日后种植,玉米是在4月20日后种植,两种作物间作套种后,5月份玉米不需要浇水,而小麦需要灌溉,所以我们会把玉米滴灌系统关闭,只开启小麦滴灌系统,从而做到精准灌溉。”双湾镇干部姚吉文介绍,示范片区集成应用了小麦浅埋滴灌、玉米宽窄行、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的单一性,播种、收获等全程机械化,实现了节水、节肥、节本、节种、增产的效果,小麦亩均增产70公斤,玉米亩均增产250公斤,亩均增收400~500元。

金川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短缺。近年来,该区持续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扎实推进全区高效节水农业向纵深发展。通过积极推广玉米蔬菜膜下滴灌、玉米密植栽培、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后茬复种、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增粮技术模式,全区现已基本实现高效节水技术措施全覆盖,全面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与此同时,金川区还积极探索农作物智能化管理,着力推进科学用水节水。记者在位于双湾镇古城村的农业智慧灌溉高效节水示范基地看到,基地的精准灌溉系统囊括了“本轮灌溉与实时作业”“阀及配肥设置”“今日实时降雨量”“墒情监测网”等多项内容。金川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婷介绍,基地配套了数字化、智慧化、实用化的智慧灌溉系统,可在多地块、多作物混合种植条件下实现智慧节水、精确配水、精准施肥的目标。应用智慧灌溉技术可显著提升水肥精准度,经测算,小麦收获后亩均用水量为352.86立方米,较大水漫灌节水45%~60%,较常规灌溉节水15.9%,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金川区在旱作节水技术上的探索和实践,是甘肃省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旱作节水增粮技术的缩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常宏介绍,在甘肃7814万亩的耕地中,旱地占72%,农业亩均水资源量约在4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曾一度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经过多年探索,甘肃创新推出了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灌区膜下滴灌、垄膜沟灌、浅埋滴灌等技术,集成了河西走廊及沿黄灌溉区以“节”水、中东部旱作区以“集”水、南部高寒阴湿区以“截”水为主的甘肃旱作节水技术体系,为全省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坚持探索创新,是甘肃持续提升旱作农业节水增粮技术水平的秘诀。”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党委书记、站长郭世乾表示,近年来,甘肃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打造出“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实现了“水肥减半、产量翻番、旱涝保收”的显著效果,为旱作区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探索出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后茬复种技术模式,实现了“一地两茬三保”,亩均增产7公斤以上、节本增收200元以上;应用创新物联网智能控制、软体水窖集雨补灌、风光储能集雨补灌等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节水农业发展技术难题。与此同时,甘肃着力强化抓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为全省节水增粮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鲁明

来源:农民日报


我要评论

已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