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2024年7月31日全面竣工倒计时
0 天
0 时 0 分 0 秒
“塔台灯光,灯光申请由α(阿尔法)滑行道进入跑道,检查助航灯光,灯光已到达跑道等待点位置。”
下午四点,在接连送走6趟航班之后,金昌机场暂时安静下来。趁着没有航班进出的间隙,助航灯光领航班组班组长汤晖带着几名灯光运行维护员来到机场飞行区,开始了新一轮的巡检、维修。
航班的安全起降,离不开助航灯光的精准指引,负责助航灯光的工作人员有一个响亮的称谓——机场“掌灯人”。春运期间,随着客流量骤增,“掌灯人”加大了对助航灯光的巡检、维护、保养频次,他们坚守在寒风中,为旅客照亮回家的路。
今天,汤晖和组员们将巡检的重点放在了跑道及周边的助航灯光上。刚上跑道,一个内嵌的跑道中线灯就引起了灯光维护员李世杰的注意。
“这是飞机轮胎摩擦留下的黑印子,如果达到一定的标准,会定期除胶。金昌这边风沙比较大,为了保持镜片的透光度,我们定期每个月擦一次。”李世杰拿着鹿皮绒抹布徒手擦起来。零下七八度的寒风中,他的手看上去通红皲裂,但为了保持手指的灵活性,这个糙汉子把劳保手套扔在了一边。
金昌机场飞行区约138.09万平方米,共计602套助航灯具。在所有灯具里,坡度灯最为关键,它是机组在降落前判别跑道高低的唯一可靠依据,机场每18个月就要进行校飞校准一次。“2度15,2度45,3度15……” 为了保证坡度灯有准确的角度,汤晖他们每个月都要根据校飞的数据再复核一次。“正常情况下,机组在空中能看到的这个灯是两红两白,就能确定它是三度一个下滑角,机组就可以正确进近了。如果说是三红一白,或者三白一红,或者全红全白,它就不在正确的三度下滑角,有可能它就会降落错,偏出跑道或者提前着陆,后果不堪设想。”
下午六点二十,随着夜幕缓缓降临,最后一趟由金昌飞往武汉的航班安全落地,机场重新热闹起来。候机楼里,有的人拨通电话,向家人汇报行程;有的人向窗外张望,随时关注飞机的动态;还有的人,手拉行李箱焦急地等待在登机口。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希望能早点回家。
忙碌了一天,汤晖准备离开飞行区域,可车子开到跑道终点,他发现有一盏末端灯竟然“罢工”了。最后一趟航班起飞在即,来不及多想,他立马调转车头,重新回到了跑道。
“快点快点,航班还有十分钟就起飞了。”180斤的汤晖喘着大气,半跪在地上,熟练地打开光罩,一根根拨动电线,查找原因。大家默契配合,只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就为这盏“失明”的灯具更换了光源,灯光恢复了红色,汤晖的心也安定下来。“好,撤!”大家快速驶离跑道,“塔台,灯光,灯光维修助航灯光结束,灯光一切正常,人员车辆撤离跑道。灯光,塔台收到!”
晚上七点四十五,飞往武汉的MU2492次航班顺利起飞离场,寂静的夜空又多了一颗闪耀的星星。飞机引擎的轰鸣声越来越远,而中国人几千年对团圆和回家的渴望越来越近。仰望苍穹是满天星辰,蓦然回首是万家灯火,汤晖的对讲机再一次响起,机场“掌灯人”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他们也终于可以奔向自家的灯火。
“哪怕只有一位旅客,我们也得正常保障。我们这份工作虽然在机场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工作,但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最欣慰的就是看着每一趟航班都平平安安起降,保障旅客平平安安出行。”汽车颠簸在飞行区的砂石路上,透过车窗,暖黄色的灯影照在汤晖微笑的脸上,自豪的表情若隐若现。
责编:王生朝
主编:盛旭东
监制:徐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