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至,岁序更新。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航空运输市场“春江水暖”,行业复苏日益强劲,安全有序恢复的市场让行业气象焕然一新。然而,对低位运行了3年的民航业来说,气势如虹的发展态势同样也是一场压力测试。通过这场测试的关键只有一个——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推动行业发展实现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回望2023年,高质量发展在民航科技创新领域变得越来越具象。高质量发展是逐渐厚植的“政策土壤”,是多点开花的智慧应用,是日渐深入人心的数字思维,是载客运营的国产大型客机,更是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方案”⋯⋯中国民航奏响了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序章。新的一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的民航业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新”力量。
2023年3月23日,第二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在京举办,为行业搭建了交流展示科技创新新经验、新成果、新实践、新方向的大平台。(记者王艺超/摄)
厚植智慧民航建设“政策土壤”
今天,中国的创新动力正勃发奔涌。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列为2024年工作任务之首,凸显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中国民航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是《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实施落地的关键一年,也是全行业扎实推进智慧民航建设硕果累累的一年。民航局不断完善智慧民航建设顶层设计,相继出台多部配套政策、标准及规范,推动民航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
在数字时代,数据既是新型生产要素,也是创新的基础。作为沉浸在大数据中的行业,“管好、用好、治理好”行业数据是加快推进我国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更是民航提升科创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如何才能更好地释放数据的新型生产要素价值?有序流动是关键。而有序流动的数据,必然需要规范治理。2023年5月,民航局发布《智慧民航数据治理典型实践案例》(以下简称《实践案例》),将40余家单位的55个代表性数据治理实践案例收入其中,在行业树立了学习借鉴的示范标杆。以《实践案例》发布为重要节点,结合此前民航局出台的《智慧民航数据治理规范数据共享》等7部数据治理行业标准,中国民航形成了数据治理“7+1”顶层规范标准体系,打通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闭环回路。
随着智慧民航建设不断深入,树立标尺成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关键。2023年6月,民航局发布《智慧民航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将《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确立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指标,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了“指挥棒”和“校准镜”,通过全面、科学、客观评价智慧民航建设进展和成效,引导行业主体更加注重智慧民航建设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推动《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数字化发展正在成为驱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多年来,民航业沉淀的数据如恒河沙数,且航班数据、旅客数据、货邮数据、监管数据等均具有海量化、异构化、快速化的大数据特征,乘“数”而上成为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23年7月,民航局发布《关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 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顶层设计文件,统筹引领智慧民航建设、行业大数据建设发展等工作。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晰了智慧民航建设战略路径,筑牢了智慧民航建设底座,丰富了智慧民航建设内涵,拓展了智慧民航建设空间。随着智慧民航建设基础不断夯实,民航各单位解难题、增活力、开新局的能力不断增长,行业内外各单位主动谋划,大胆探索的动力极大增强。
持续攻坚为新赛道领航
2023年,中国民航经历了很多难忘的时刻,而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商业首飞必然是最难忘也最令人骄傲的一刻。2023年5月28日12时32分,MU9191航班安全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客舱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旅客们尽情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是载入史册的时刻,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2023年12月16日,C919飞机首度飞入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并进行绕香港岛飞行,在香港成功掀起了“国产飞机热”。
同样在2023年,国产支线客机ARJ21也迎来好消息:11月24日,随着一架搭乘81名旅客的ARJ21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投入商业运营7年的国产支线客机ARJ21安全载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
从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到国产支线客机ARJ21载客量破千万人次,中国民航用实际行动不断深化与航空制造业的融合,支持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壮大,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的殷切希望,让中国旅客从此可以坐在中国制造的飞机上,一览祖国壮丽山河。
2023年,中国民航还有很多“高光时刻”。在全球民航科技领域竞争格局加速演化的当下,中国民航积极开辟发展新赛道。2023年10月13日,民航局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颁发了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标志着该航空器具备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填补了全球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空白,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2023年11月,随着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生效,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具备了为全球各行业提供导航服务的能力。
如今,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为确保航空安全、行业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赋能。在跨行业实施的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星基ADS-B、航空宽带通信、航空器全球追踪监控体系、四维航迹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兴安“护航”行业安全运行、旅客安全出行;全国民航流量管理平台以及在机场、航企、空管等单位广泛应用的各类数字化、智慧化平台系统,让行业运行效率、协同水平更高;通过在机场建造、运营中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BIM等技术,越来越“聪明”的机场正逐步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打造民航领域的“中国方案”
回望2023年,在以科技创新支撑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中国民航走得坚实、沉稳、有力量。
科技的发展需要经验积累,创新的成果需要实践检验。2023年,一场接一场高水平、高规格的展会,是我国民航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创新赋能的生动体现。
2023年3月,第二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在北京举办,涉及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运行、智慧监管四大领域各链条、各环节的创新成果令人赞叹。包括智能客服机器人、远程塔台、智能行李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创新应用,让民航从业者看到了不断提高的民航安全运行裕度和行业运行效率,让旅客看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航空出行未来。
2023年10月,2023年智慧民航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在这场高规格的论坛上,来自行业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围绕安全管理、业务融合、流程优化、数据治理、数据安全以及科技创新等智慧民航建设的重点工作开展交流分享,强化了全行业的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让更多人触摸到了智慧民航建设的脉搏。
进入12月,一年迎来尾声,但民航科技创新工作的节奏并没有慢下来。2023年12月11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投运。作为中国民航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旨在打造民航领域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12月14日,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香港特区政府民航处、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举办的2023亚太地区创新科技及能力提升展览会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开幕,集中展示了中国民航科技创新成果,为中国民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写下了精彩一笔。12月26日,民航科教创新大会暨高端对话会在京召开,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以科教创新驱动引领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冲锋号。
科技创新工作在中国民航的稳步推进,不仅提升了民航领域“中国智造”的知名度,更强化了全行业的“数字能力”与“数字思维”。如今,“数字经济”“数据价值”已经深入人心;“云大物智移”技术纷纷在民航各领域落地应用;从千万级机场到中小机场,数字化转型、智慧化改造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民航从业者开始习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服务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民航矢志不渝的目标。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当我们再次谈及如何推动我国民航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时,答案是清晰而具体的,那就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塑造民航发展新优势,确保航空产业链“自主可控”,为全球民航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航力量。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4年1月3日8版)
记者:王艺超
来源:中国民航网
我要评论